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詩說西域有一個熱海,這到底是哪個地方?

唐詩說西域有一個熱海,這到底是哪個地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詩中有一個獨特的流派:邊塞詩。邊塞詩是古典詩歌題材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突破了傳統文人詩專注於風花雪月、兒女情長的狹隘領域,而是把目光轉向金戈鐵馬、刀劍鏗鏘、白草黃沙的邊關疆場,風格雄渾悲壯,豪邁粗狂,充滿血性和陽剛之氣,令人耳目一新。

唐朝之所以能成爲邊塞詩的興盛時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唐朝初中期,國力鼎盛,武備強大。而唐朝周邊,則分佈着包括薛延陀、吐谷渾、契丹、吐蕃、南詔等衆多遊牧部族國家,時常與唐朝有領土爭端。而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幾個皇帝,個個都是強硬的主戰派,都熱衷於動用武力開疆闢土,使得唐朝初中期成爲對外戰爭頻率最高的時期之一。

唐詩說西域有一個熱海,這到底是哪個地方?

在唐朝的戍邊大軍中,除了有驍勇善戰的猛將大帥,也有很多從事文案工作的文人墨客,因爲當時依靠軍功也是一條獲取功名的捷徑,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報國參軍。他們從錦繡繁華的中原都市來到蒼涼肅殺的邊關,眼前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新奇。文人特有的敏感與創作激情,使得他們的從軍經歷化作一首首詩篇,噴薄而出。

岑參,就是唐朝最爲卓越的邊塞詩人之一。岑參,荊州江陵人,生活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時期。岑參出身書香門第,早年勤學苦讀,並在天寶三年考中進士。他先後擔任名將高仙芝的右威衛錄事參軍,還在名將封常青手下擔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唐朝西域邊疆度過了十餘年時間,留下了很多優秀的邊塞詩。

唐詩說西域有一個熱海,這到底是哪個地方? 第2張

岑參有一首名作《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其中有幾句詩:“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衆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詩中提到西域有一個熱海,熱海的水沸騰如煮,熱氣蒸騰,空中的白雪都無法接觸到水面就被融化。離奇的是,如此滾燙的水中居然有肥大的鯉魚在游泳。

岑參詩中描繪的場景,簡直有悖於物理常識,讓人難以置信。但岑參的詩一向以寫實著稱,即使誇張也不會誇張到這種地步。最關鍵的是,岑參所說的這個熱海,在現實中真實存在。它就是位於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如今已成他國的著名旅遊景區,但在唐朝時,它卻是真真切切的我大唐的國土,唐朝士兵們曾在湖邊站崗巡邏。

岑參所說的熱海“開水裏邊養活魚”到底是真是假?伊塞克湖爲什麼又被稱爲“熱海”?其實在岑參之前,唐朝高僧在西行取經路上,就曾到過熱海。《大唐西域記》記載,“四面負山,衆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鹹苦,洪濤浩瀚,驚波汩淴”。之所以叫“熱海”,“其對凌山不凍,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溫也”。之所以叫熱海,並非因爲水溫有多高,只是因爲它處在雪山環繞之中的高海拔地帶,但卻冬天從不結冰,古人不明所以,所以稱之爲熱海。

至於伊塞克湖冬天不結冰的原因,現代科學早已揭開謎團。伊塞克湖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湖,河流匯入後,水分大量蒸發,礦物質和鹽分卻留在湖中,天長地久成爲一個鹹水湖,結冰點明顯低於淡水,故此冬天不易結冰。可見,岑參對熱海的理解存在偏差,他很可能未必真的到過熱海,詩中只是道聽途說之言,熱水裏鯉魚游泳是不可能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