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女子留下一首詩,揭祕明朝皇帝的一個惡習

明朝女子留下一首詩,揭祕明朝皇帝的一個惡習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歷經十餘年苦戰,終於擊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推翻了元朝的腐朽不堪的統治,開國稱帝,建立大明朝。中國歷史由此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明朝初年,朱元璋爲了鞏固皇權,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屠戮功臣行動,朱元璋死後不久,他兒子朱棣和建文帝,爲了爭奪皇位,又打了一場長達四年的內戰。因此,明朝初期的很長一個時期內,國內局勢一直波瀾起伏。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朱元璋和朱棣這兩個愛折騰的皇帝死後,明朝內部矛盾逐步理順,治國大業也才一步步走上正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明朝國力鼎盛,財政充裕,武備強大,進入全盛時期,百姓們渴盼已久的太平盛世終於到來。明仁宗和明宣宗在位時期,也因此被後世稱爲“仁宣之治”。

明朝女子留下一首詩,揭祕明朝皇帝的一個惡習

明宣宗朱瞻基雖然是一位有爲之君,但卻享年不永。1435年,登基剛滿十年的明宣宗就身患重病,御醫百般調治無效,最終一命嗚呼。就在明宣宗死去的當年,他的後宮之中有一位年方20歲的妃嬪,名叫郭愛,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格式與常見的律詩、絕句不同,而是採用一種非常古典的詩歌題材“楚辭”寫成的,顯示了這位女子極爲出衆的才華。

明朝女子留下一首詩,揭祕明朝皇帝的一個惡習 第2張

全詩內容如下:“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從內容上看,這分明是一首絕命詩,大概意思是說:人生命運與壽命自有定數,不必計較。人活着時就像一場美夢,死了纔算夢醒。我所哀傷的,是要比父母親先走一步,心中因爲不能盡孝而倍感傷心。心中淒涼之情難以自控,就用這首詩悼念自己。

《明史》記載,這首詩的作者郭愛,生於1415年,卒於1435年,死時年方20週歲。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女子,爲何要寫這樣一首悲涼的絕命詩?原來,這首詩揭露了明朝皇帝祖傳的一個野蠻惡習,年輕的郭愛正是被這種惡習害死的。

早在殷商和周朝,皇帝貴族們的喪葬習俗中就實行過“人殉”,把人當成帝王將相的陪葬品。由於這種制度過於野蠻黑暗,不得人心,自秦漢以後,這種制度逐漸被歷代皇帝廢止,很少付諸實施。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不知犯了哪根筋,大概是出於對皇權的不捨與留戀,和對死亡的無比畏懼,居然又恢復了這種令人不忍直視的“人殉制度”,《萬曆野獲編》記載,朱元璋死後,一次由四十個妃嬪爲他陪葬。

朱元璋此舉從此成爲明朝祖傳的定製,每個皇帝死時都會比葫蘆畫瓢。明成祖朱棣死時,一次用十六個妃嬪陪葬。號稱聖主明君的明仁宗,死後用5名妃嬪陪葬。明宣宗死時,一次用10名妃嬪陪葬,其中就有那位郭愛。當時的郭愛,進宮不足20天,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卻被勒令自盡,陪葬明宣宗。

一個正當妙齡的青春女子,美好人生剛剛拉開帷幕,卻成爲明朝皇帝這個野蠻惡習的犧牲品,被迫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她還不能有任何反抗。古代帝制社會的黑暗腐朽,由此可見一斑。郭愛的遭遇引起人們的深刻同情,這首詩也因此流傳後世。萬幸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有感於人殉的殘酷,下旨徹底終止這項制度,否則不知還會有多少人受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