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宋太宗時期百姓熱衷擺攤?揭祕最早的擺攤經濟

宋太宗時期百姓熱衷擺攤?揭祕最早的擺攤經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尤其是北宋,在中國曆朝歷代中是出了名的有錢,但在宋太宗年間,宋朝還真沒什麼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當時宋朝與遼國年年交戰,內部起義不斷,處境非常糟糕。對遼戰爭一方面導致草原絲綢之路徹底斷絕,另一方面導致宋朝的主要產糧區河北淪爲戰場。宋朝的經濟狀況嚴重受挫,如宰相呂蒙正所說:“臣嘗見都城外不數裏,飢寒而死者甚衆。”

宋朝文官的俸祿號稱“史上最優”,但在宋初也不算高,起碼比起盛唐要低得多。可宋真宗初年,有大臣在奏摺中抱怨俸祿不夠餬口,強烈要求皇帝漲工資。真宗答應得很爽快,因爲他爹宋太宗在位期間掙了不少錢,給他留下一大筆遺產。

宋太宗時期百姓熱衷擺攤?揭祕最早的擺攤經濟

那麼,太宗是如何讓一窮二白窮的宋朝忽然成了暴發戶呢?他的辦法很新鮮—去海外砸錢。

雍熙四年(987年),太宗派內侍去海外各國大量採購香料、犀牙、珍珠、龍腦等奢侈品,只爲放出明確的“市場信息”,吸引各國商賈來大宋擺攤。

自安史之亂後,陸上絲綢之路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海上絲綢之路卻蓬勃發展。即使在動盪的五代時期,割據嶺南的“太監王朝”南漢仍將海外貿易搞得有聲有色。宋滅南漢時,南漢官兵捲了十幾船珍寶逃往國外,但宋軍仍繳獲大筆財富,連趙匡胤都嚇了一跳,連稱南漢“奢靡亡國”。所以,宋朝也力圖發展海外貿易,但因多年戰亂而屢屢受挫。爲恢復昔日盛況,太宗只好去海外大買特買,高調地向世界宣告:大宋如今有錢了,歡迎來擺攤!

雖是召喚人家來賣貨,但當時的市舶司管理制度已空前成熟,僅憑關稅一項就能躺着掙錢。當然,再好的政策也得有靠譜的人執行纔有效,所以太宗異常重視市舶司官員的選拔。如廣州市舶司使,首先必須推薦三個預選人,每個預選人要有三個官員聯名推薦,然後由樞密院擇選;正式上任後,若在三年內無任何過錯,才能獲取獎金。除了廣州,杭州、泉州、鎮江等地也陸續設置了市舶司,可謂“敞開國門掙錢”。

在太宗不遺餘力的“招商引資”政策下,宋朝的貿易範圍遠超唐朝,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達六十多個,進出口總額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這在以自然經濟爲主體的古代中國簡直是個奇蹟。

宋太宗時期百姓熱衷擺攤?揭祕最早的擺攤經濟 第2張

除了拱手送上關稅,海外商人還將宋朝特產源源不斷地販運出去,其中最典型的是瓷器,遠銷日本、印度、東南亞、波斯灣西亞諸國乃至非洲的埃及等地,阿拉伯帝國的王公貴族都以收藏“中國瓷”爲榮,“海上絲綢之路”已然變成“瓷器之路”。直到今天,仍有外國學者認爲“中世紀的東非史是由中國瓷器寫成的”。

同時,太宗也鼓勵宋人去海外擺攤,並出臺了完備的管理制度。由於出海貿易的主力軍是沿海船戶,爲便於控制和徵稅,太宗給這些船戶另編戶籍,他們每次出海都要在當地官府登記,嚴禁走私;貿易歸來,他們要到市舶司接受抽買,否則將受重罰。這些條令雖說嚴苛,但到底給了沿海居民掙錢的機會。

宋朝的造船業非常發達,所造船隻體型巨大、結構堅實,可載幾百人,同時足足囤夠一年的口糧,甚至能在船上養豬、釀酒。交通工具如此便利,“出國擺攤”不再只是沿海居民的專利,而成了各階層人士積極參與的全民熱潮。

就連和尚、道士也動了凡心,紛紛出國做生意,杭州僧人淨源就是知名的海商,溫州道士王居常也是“國際貿易圈”中的風雲人物。鮮爲人知的是,蘇軾也是“出國擺攤”的帶頭人。他被貶到海南後,設法將東南亞的蘇木倒騰到四川,狠狠地賺了一筆。

拋開經濟利益不談,這些出國擺攤的宋朝海商不斷輸出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過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在中世紀的海洋上打造出影響力廣泛的“個人品牌”,撐起了宋朝的臉面,使宋朝在“國際貿易”上更有話語權和主動權。

宋朝船隊每次出行都會引發轟動,當地國王、高官將這些身份普通甚或低賤的海商視爲“上賓”,專門安排隆重的接待儀式,全國百姓紛紛趕來圍觀,送錢送物地慰勞他們。當然,各國商賈討好他們另有目的—以便搭乘先進的宋朝商船展開更廣泛的海外貿易。

就這樣,宋朝的財富從海上滾滾而來。僅在皇祐元年(1049年)這一年,宋朝的海外貿易總收入就有1.2億貫之多,其中作爲“硬通貨”的白銀達80萬兩以上。正因如此,國土狹小且積貧積弱的兩宋在經濟上仍能保持優勢,這也再次證明:唯有開放纔可富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