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神宗爲何遲遲不願立太子,以致羣臣以辭職相要挾?

明神宗爲何遲遲不願立太子,以致羣臣以辭職相要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立儲是封建王朝的頭等大事,因而被稱作“國本”。明神宗朱翊鈞的皇后王氏無子,萬曆十年(1582年),宮女王氏生下神宗的長子朱常洛;四年後,貴妃鄭氏生下三子朱常洵。明朝立儲的遊戲規則是:立長不立幼。神宗卻有意挑戰規則,欲立朱常洵爲太子,但文官集團堅決反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明神宗才一拖再拖,遲遲不願冊立皇太子。

萬曆十八年(1590年)四月,閣臣聯名上疏“教元子(長子)以重國本”,並以辭職相威脅,但神宗還是不予理睬。文官集團說首輔申時行不敢力爭,申被迫下課,另兩位請立皇長子爲太子的閣臣許國、王家屏,也相繼去職。國本之爭雖然導致了內閣大換班,但朝臣與皇上意見的對立,絲毫不見鬆動的跡象。

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明神宗才告訴內閣:同意舉行皇長子冠婚禮並分封諸王。並於次年閏四月下詔,責令戶部從太倉(國家財政)取出白銀2400萬兩,作爲冊立皇子和分封諸王的費用。此時皇長子朱常洛年已18歲,衆大臣要求冊立太子、舉行冠婚禮的呼聲越來越高,明神宗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終於同意冊立太子併爲其舉行冠婚禮。

明神宗爲何遲遲不願立太子,以致羣臣以辭職相要挾?

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戶部尚書(財政部長)楊俊民接到這份詔書後,卻不能不傻眼:2400萬兩白銀是一個什麼概念?整整六年全國稅收的總和啊!而當時巨大的軍費開支和其他高額消費,已使明朝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不算曆年欠賬,僅每年財政赤字就高達50萬兩之巨,太倉已“無過歲之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的國家財政哪能撥出如此鉅款作爲冊立皇子和分封諸王的費用?除非白癡,否則誰都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明神宗的這個玩笑真是開大了!楊俊民實在辦不成這件差事,只好向皇上報告說國庫空虛、無力籌措,然後提出辭去“財政部長”一職。明神宗很快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提升戶部侍郎陳蕖爲尚書。既然條件不成熟,經費有困難,冊立太子一事自然得再放一放。

明神宗爲何遲遲不願立太子,以致羣臣以辭職相要挾? 第2張

其實明神宗也知道戶部拿不出這筆款項來。拿不出而又偏要下達“紅頭文件”,責成戶部辦理這件事,這就是問題的奧妙所在。明神宗的動機其實很簡單:他就是要報復和刁難朝臣,讓他們知難而退,省得他們沒完沒了、喋喋不休地議論和進諫冊立太子這件事。他根本就不想立皇長子朱常洛爲皇太子。他真正中意的未來嗣君是皇三子朱常洵。這一回他總算達到了報復朝臣力阻他立朱常洵爲太子的目的,出了一口“惡氣”。

對於明神宗這種類乎青皮潑賴的行爲,朝臣們實在忍耐不住了,萬曆二十八年新年一過,便連珠炮似的向皇上發動新一輪攻勢。第二年,明神宗終於冊立朱常洛爲皇太子。這場持續了十五年之久的國本之爭終於塵埃落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