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什麼司馬光筆下這9個宦官的名聲都不錯?

爲什麼司馬光筆下這9個宦官的名聲都不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司馬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古代,宦官(後來也稱太監)做爲一種爲皇宮服務的職業人員,由於他們干涉朝政,向來是被人詬病的,他們中間許多奸佞之徒,都讓人們痛恨。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歷史上還是有不少稱職的宦官,甚至優秀的宦官出現的。比如宋代司馬光就十分推崇歷史上的一些宦官。在其皇皇鉅著《資治通鑑》中,他曾列舉了九大優秀宦官,予以肯定,其中第8位宦官幾乎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唐,第9位更有雄心壯志,力圖恢復大唐。他們都是可以流芳百世的宦官,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爲什麼司馬光筆下這9個宦官的名聲都不錯?

本來司馬光在此也是批判歷朝歷代宦官誤國的,他說“宦官用權,爲國家患,其來久矣”,他們“視天子如委裘,陵宰相如奴虜”等,司馬光也是痛恨那些爲患朝廷的宦官的,不過他並沒有把所有的宦官全部否定,相反他指出歷朝歷代中有九位宦官還是很優秀的,可以稱爲賢才,他說:

如巷伯之疾惡,寺人披之事君,鄭衆之辭賞,呂強之直諫,曹日升之救患,馬存亮之弭亂,楊復光之討賊,嚴遵美之避權,張承業之竭忠,其中豈無賢才乎!

咱們今天就分別來看看這九位宦官,他們有什麼可稱道的歷史功績。

NO.1 巷伯

其實巷伯,並非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官名,即宦官,這裏特指一個叫孟子的人,這個孟子不是後來的“亞聖”孟子,他是周幽王時期一個有名的文人。他在朝爲官,遭人奸人陷害,慘遭宮刑,做了宦官。他爲自己的遭遇寫過一首詩《巷伯》,被收錄在《詩經·小雅》之中流傳至今。孟子到底遭受了什麼讒言才慘遭宮刑,史書留下的資料太少,無從知曉,只能推斷孟子這個宦官是位正人君子,他被認爲是歷史上第一個慘遭宮刑的文人賢士。

NO.2 寺人披

寺人披又名勃鞮(音di),春秋時期晉國宦官。當時的宦官也叫寺人。寺人披在晉國後宮盡職盡責,他還能領兵打仗。此人因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而留名於世。在晉文公還是公子重耳的時候,因遭人誣陷逃難到蒲邑(今山西隰縣)避難。公元前655年,其父晉獻公認爲公子重耳有謀反之意,於是就派宦官勃鞮帶兵討伐他。但勃鞮沒有完成任務,重耳翻牆逃走了,勃鞮只他砍掉了他的衣袖。有種說法是,勃鞮不忍下手,只是勸重耳自殺,但重耳卻逃跑了。

數年之後,晉惠公(重耳的弟弟)繼位後,又派勃鞮去殺重耳,但勃鞮又失手了。後來重耳即位後,即晉文公,卻重用了勃鞮,所以有學者認爲當時勃鞮兩次追殺重耳失敗,是故意放水。不管如何,晉文公兩次從勃鞮手下逃生,纔有了後來的春秋霸業,而且勃鞮也成了晉文公的重臣、能臣,留名於世。

NO.3 鄭衆

鄭衆,字季產,河南南陽郡犨縣人,東漢宦官。鄭衆爲人謹慎機敏且有心計。期初鄭衆在東宮侍奉太子劉炟。劉炟繼位後授任鄭衆爲小黃門,後升任中常侍,他對漢室一直和忠心。漢章帝劉炟暴病去世後,其子漢和帝劉肇繼位。

當時,因漢和帝才10歲,無力處理朝政,竇太后便乘機臨朝稱制,開始啓用竇氏的親戚干政。從此,竇太后的哥哥大將軍竇憲等人,把持朝政,囂張跋扈。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沒有不依附他的,只有鄭衆一心向着皇室,不巴結奉承竇氏一族。漢和帝非常信任他。後來,竇憲兄弟圖謀不軌時,鄭衆設計誅殺了他們。鄭衆建議漢和帝先下詔書,以召竇憲回京輔政爲名,將其騙入京師,然後伺機掩殺。鄭衆因功升任大長秋。漢和帝論功賜賞,鄭衆絲毫不貪功,每每多有推辭,接受的賞賜很少。鄭衆以此很受後人稱讚。

NO.4 呂強

呂強(?—184年),字漢盛,成皋(今滎陽)人。從他的名字看,就不是個尋常人物,不僅要“強”,而且要“盛”,還是要漢朝強盛。看來其志不小。他是東漢宦官,少時做小黃門,後遷中常侍。漢靈帝在位時,因器重他,封他爲都鄉侯,但他堅辭不就。呂強爲人耿直,像一名諫官一樣,經常對皇帝直言進諫。

呂強身爲宦官,但他卻極力反對宦官干政。當時,東漢有幾個宦官張讓、趙忠、曹節等,他們權傾朝野,爲禍朝廷。呂強經常勸皇帝要警惕宦官專權,他在奏疏中寫道:高祖曾立下誓約,非功臣不能封侯,但曹節、張讓等宦官卻都被封爲了列侯,這些人讒諂媚主,疾妒忠良,有趙高之禍,不得不防。針對宦官子弟多在各州郡爲官,呂強建議漢靈帝罷除這些人,任用賢良爲官。

呂強還多次上書漢靈帝要廣開言路,罷斥奸佞,任用忠臣良將,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等,可惜漢靈帝多不採納。

黃巾起義爆發後,呂強又多次上書,建言爲受黨錮之禍迫害的忠臣平反,誅殺各地貪官。可對於呂強的建議,漢靈帝仍不理睬。呂強的多次上書觸動了張讓、趙忠等宦官的利益,所以他們報復他,誣陷他貪污,結果呂強被漢靈帝拘捕,最終憤而自殺。呂強死後不久,東漢王朝便陷入內亂當中,而謀害呂強的宦官趙忠、張讓等也被一代梟雄袁紹全部誅殺。

爲什麼司馬光筆下這9個宦官的名聲都不錯? 第2張

NO.5 曹日升

曹日升是安史之亂時期的一位宦官。756年五月,山南節度使魯炅守衛南陽,面對安祿山叛軍,魯炅堅守了整整一年。後來城裏糧盡,米每鬥賣到五萬文錢,一隻老鼠都賣四百文錢,餓死的人一個接一個。眼看城池難以守住,此時唐肅宗李亨得知消息,派時任宣慰使的宦官曹日升來慰勞城中將士。當他率衆前來時,卻被叛軍阻止難以進城。

曹日升想一個人拼命衝進去。但負責保護他的襄陽太守魏仲犀不答應,說如果你被叛軍抓住了,皇帝會追究我的責任的。此時恰遇顏真卿從河北來到,對衆人說:“朝廷的使臣不怕死,想傳達皇帝的命令,即使遭叛軍抓獲,只是丟失一名使者;如果他進城慰問將士成功,那麼我軍的軍心將得到大大的鼓舞,此舉功莫大焉!”

顏真卿的話激勵了大家,於是另一個宦官馮廷環也表示願意帶着兩名騎兵相助,曹日升自己也有幾名隨從,於是湊成了十騎。曹日升帶着這十人義無反顧地衝進包圍圈。由於他們十分驍勇,把叛軍鎮住了,敵軍竟不能阻攔。曹日升成功進入南陽城中。此時,城中的守軍由於彈盡糧絕,差不多已經絕望,見到曹日升帶來皇上的慰問,於是重拾信心,大家再次團結起來力戰拒敵。

隨後曹日升又率領一千名士兵,騎馬回到襄陽運來軍糧,到南陽接濟魯炅的守城將士。有了糧食,魯炅才又堅持了三個月。魯炅遭叛軍包圍共一年,日夜作戰,大大牽制了安史叛軍,爲唐軍收復長安爭取了時機。而且,當時叛軍想擾亂江、漢一帶,幸虧魯炅守住要道,阻止了叛軍,才使南方得以保全,保住了當時災難深重的唐朝的一個大後方。

宦官曹日升雖然名不見經傳,史書也沒有對他單獨立傳,但他在國家危難之時所表現出的果敢和勇氣,足以令他留名於世。

NO.6 馬存亮

馬存亮(774年—836),字季明。山西河中人。唐朝中後期賢宦。他歷仕唐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六朝,以忠謹著稱。

唐憲宗時,馬存亮任左神策中尉。他精明強幹,裁選軍屬得當,有治軍之才。當時禁軍在籍軍人計有十多萬人,馬存亮選用人才,使軍中沒有無用之人,部屬中沒有多餘的官員。他爲人正直,跟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宦官王守澄等人經常據理力爭,爲穩定朝綱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一生的功績主要有兩項,一是在平定染署工匠張韶的事變中立下大功,二是爲解救宰相宋申錫付出很大努力。

在唐敬宗時,有個叫張韶的染署工匠,平時經常運輸染材入宮,久而久之就和守衛們混得廝熟,後來他出入後宮衛士都不加盤問。一次他在佔相師蘇玄明的鼓動下發動了一次叛亂。

824年四月十七日,張韶暗中糾結衆工匠一百多人,把兵器藏在紫草車中,運入皇宮右銀臺門,準備發動變亂。當時,唐敬宗李湛正在清思殿打馬球,聞訊大驚,在隨從的勸說下,前往馬存亮掌管的左神策軍。馬存亮連忙把敬宗背起來躲進左神策軍中,並派五百騎兵前去迎接郭太皇太后和王太后。等兩位太后來到時,賊人已經打開大門,攻進了清思殿。馬存亮從容應對,他派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等率兵討伐亂賊。日暮時分,神策軍將張韶和蘇玄明皆射殺。

當時在叛軍進宮時,由於事發突然,宦官由望仙門倉促出逃,朝廷內外都不知道敬宗哪去了。黎明時分,左、右神策軍捉住所有的亂黨,肅清內宮,敬宗乘車返回。羣臣們人心惶惶,前往延英殿覲見皇帝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因沒有禁止叛軍進宮而獲罪的有數十人,按法當死。因馬存亮的求情,敬宗僅對三十五人施以杖刑。馬存亮在平定事變的過程中,功勞最高,但他卻不願意因此進一步獲得權力,請求出任淮南監軍使。

在唐文宗時,皇帝曾與宰相宋申錫密議誅殺宦官,此事卻被神策中尉王守澄及其黨羽鄭注得知。831年二月,鄭注令人誣告宋申錫夥同文宗之弟、漳王李湊謀反。文宗信以爲真,大怒,命王守澄派兩百騎兵屠滅宋申錫全家。馬存亮得知後覲見文宗,爲宋申錫辯護。他雖然沒有能力讓宰相免罪,但宋申錫被免死,僅被貶官,並保全了一家免遭奸賊屠戮的厄運。馬存亮因自己無法爲宋申錫辯冤,即日請求致仕(即退休辭官)。他離開神策軍時,衆人都依依不捨,爲之哭泣。

馬存亮在宦官當權的後宮,能以自己的力量同王守澄等奸賊相抗周旋,爲穩定當時的朝中局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NO.7 嚴遵美

歷史上對嚴尊美的記載極少,他是唐末宦官,曾任左軍容使。他爲人忠誠,常慨嘆宦官橫行、宰相失權。曾隨唐昭宗到鳳翔,後來請求辭官致仕,隱居青城山,長壽年八十餘歲而終。《新唐書》對其評價:“唐世中人以忠謹稱者,唯存亮、西門季玄、嚴遵美三人而已。”

NO.8楊復光

楊復光(843—884),唐末宦官。福建人,本姓喬,跟許多出身貧寒的宦官不同,他出生於權宦世家。此人自幼喜歡讀書,胸有大志,爲人慷慨有義節。他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宦官,多次擔任藩鎮監軍。在岌岌可危的唐朝末年,他是英雄般的存在,幾有再造大唐之功。

楊復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做爲領兵統帥鎮壓王仙芝、黃巢起義。他曾招降過王仙芝,差點成功。當時王仙芝已經動心,準備歸降唐朝,派手下將領尚君長按約定來降,卻被心胸狹窄而且想搶功的的唐將宋威誅殺,破壞了楊復光的計劃,結果王仙芝重新領兵反叛。

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朝忠武節度使周岌投降了起義軍。在一個夜晚,楊復光隻身到周岌的軍營中,親自勸說對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周岌再度歸附唐朝。這還不算啥,黃巢的得力助手,大將朱溫也是在楊復光的主導下歸降唐朝的。882年,朱溫駐軍同州,對長安形成強大威脅,楊復光等攻打朱溫失敗,於是他派人潛入同州城,以高官厚祿爲誘餌收買了朱溫部將胡真、謝瞳,讓二人極力勸朱溫投降。最後,朱溫投降唐朝,相當於黃巢失去了一條臂膀。

接着,楊復光又設計向沙陀猛將李克用借兵。883年,李克用率大軍會同楊復光、王重榮等,在粱田陂與農民大戰,破敵數萬人;繼而李克用攻進長安,趕走黃巢,並一路追擊殲滅之,最終挽救唐朝。總之,在攻滅王仙芝、黃巢起義軍的戰鬥中,楊復光可謂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是爲大唐續命了數十年,幾乎挽救了大唐。可惜楊復光41歲英年早逝(病逝),要不將爲唐朝立下更多功勳。

爲什麼司馬光筆下這9個宦官的名聲都不錯? 第3張

NO.9 張承業

說來也巧,唐朝自中期之後,陷入宦官專權深淵,從而導致亡國,而唐朝最忠勇的幾位宦官也恰好出現在唐朝中後期。除了上述的馬存亮、嚴遵美、楊復光外,還有一位就是張承業了。張承業應該是對唐朝最忠心耿耿的宦官了。不過張承業做爲一名宦官,他職業生涯的輝煌期,是在唐朝滅亡之後了,楊復光爲了挽救大唐而戰,而張承業則是爲了恢復大唐而奮鬥終生。

張承業(846—922),本姓康,字繼元,太原府交城(今山西省交城縣)人。張承業自幼入宮,被內常侍張泰收爲養子,改姓張。

張承業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爲晉王李克用的監軍。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李克用仍沿用唐朝年號,以復興唐朝爲名與後梁相對抗,並重新任命張承業爲河東監軍。從此,張承業對李克用竭力效忠,以復興唐朝爲己任。908年,李克用病逝後,張承業成爲託孤重臣,輔佐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他一生爲李氏父子奔走操勞、嘔心瀝血。

908年二月,李克用之弟李克寧陰謀作亂,欲投降後梁。在張承業的幫助下,李存勖設宴除掉了李克寧。自此李存勖對張承業十分器重且尊敬,稱其爲七哥。

915年,李存勖進據河北。此後近十年,李存勖都在河北與樑軍作戰,將太原政事全部委託給張承業。張承業在太原徵兵買馬,支援前線,招撫流民進行農業生產,爲李存勖在前線征戰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917年,李存勖拜張承業爲開府儀同三司、左衛上將軍、燕國公。張承業推辭不受,始終堅持自己是唐朝的河東監軍使。

921年,李存勖欲登基稱帝。當時,張承業臥病在牀,聽聞後命人將他從晉陽擡到魏州(今河北魏縣),他進諫道:“大王父子與朱樑血戰三十年,本欲雪家國之仇,恢復唐之社稷。今元兇未滅,大王便要稱帝,必令天下人失望也!”他意圖讓李存勖先滅樑,然後立唐室的後人爲帝,恢復大唐;若唐室後繼無人,那麼再稱帝不遲。

當時李存勖稱帝已經是箭在弦上,當然不予採納。於是張承業仰天大哭曰:“諸侯們浴血奮戰,本爲恢復唐朝,今大王卻自取帝位,誤老奴也!”於是他憤而返回太原。從此一病不起,憂憤而死,終年七十七歲。

張承業一生忠於唐朝,後輔佐李克用父子,與篡唐的朱樑王朝對抗數十年,始終以唐朝的官人自居,堪稱古代最忠義的宦官。後世對之多有好評,比如歐陽修就對之贊曰:“獨承業之論,偉然可愛。”

以上九位宦官,堪稱古代(宋朝以前)最優秀的宦官了,他們有的能對朝廷直言進諫,有的能嫉惡如仇,有的能隻身退敵,有的能從容平叛。特別是第九位楊復光智勇雙全,屢破強敵,幾乎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第十位張承業胸有大志,忠心耿耿,竭盡一生力圖恢復大唐,都是可以彪炳千秋的人。他們雖然身爲宦官,但其歷史功績絲毫不遜於一位戰功顯赫的將軍或大臣,無怪乎被司馬光激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