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怎麼過冬天?他們有哪些取暖方式?

古人怎麼過冬天?他們有哪些取暖方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現代人好奇,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人也好奇。不知是不是源於歷史的巧合,宋國人留給我們的印象智商很低,除了守株待兔,還有一則令人笑掉大牙的負暄之獻。《列子·楊朱》有載:“宋國有田夫,常衣縵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狢。顧謂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之,以獻吾君。”

宋國的一個農民,經常穿着亂麻破衣服勉強過冬。到春天耕種的時候,在太陽底下暴曬。不知道天底下還有高屋暖房,綾羅綢緞錦帽貂裘。有一天曬着太陽幸福的種子就萌發了,忍不住回頭對妻子說,撅着腚背對着太陽曬簡直暖和極了,別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祕密,我的趕緊去稟告國君,一定能得到豐厚的獎賞。

笑話歸笑話,其實古代的人們除了靠太陽取暖之外,已經有了很多讓現代人刮目相看的取暖設備和措施。早在秦漢時期,皇宮大內就已經有了壁爐和火牆,聰明絕頂的始皇帝既然能開鑿靈渠,修建了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那麼燒火取暖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不知道大手筆傑作萬里長城除了抵禦外寇還有沒有防風的考慮。

皇家貴族除了這些小資情調的壁爐火牆之外還有極爲高明的溫調殿溫調房,那個時代能夠隨心所欲地調控溫度,簡直比現代化的鍋爐房還要牛氣得多。這些還不是最先進的,漢代始充盈於現如今廚房裏的烹飪材料花椒,在保暖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宮儀》記載“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溫暖除惡氣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裏面記載當時的福布斯首富石崇家就有以椒爲泥塗室名曰椒房。

古人怎麼過冬天?他們有哪些取暖方式?

儘管沒有電器,但是古代人還是發明了一系列操作簡便,攜帶方便的火盆暖手爐之類的取暖用品。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寒冷的白天已經讓人裹足不前,到了晚上沒條件的早早就鑽入被窩,這時候那些湯婆子之類的暖袋暖瓶就發揮了作用。有條件的就不足爲懼了,大家閨秀手捧暖手爐閨房夜話,文人墨客們大多會靠着腳盆熾熱炭火,手捧書卷慢品書香。大詩人白居易曾經有詩云:“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不知不覺,寒冷的冬夜就在書香和爐火陪伴下沉沉睡。

古人怎麼過冬天?他們有哪些取暖方式? 第2張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寫的《江南逢李龜年》。說到這個岐王,那可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做家”。作爲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岐王吃喝玩樂作威作福的程度不亞於當時的唐明皇。《開元天寶遺事》有載,岐王李範取暖方式十分獨特:“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於火,惟於妙妓懷中揣其肌膚,稱爲暖手,當日如是。”由此歷史上誕生了一個有趣的典故叫做香肌暖手。

可能是有家族遺傳基因,除了驕奢淫逸的岐王李範,唐明皇另外一個弟弟申王的奢華程度也令人望塵莫及。岐王的取暖方式是香肌暖手,申王更甚。他的王府中常年供養着一羣體態肥碩的歌姬,大唐的女子體態取向偏胖,一到冬天,申王就會讓一大幫歌姬團團圍攏過來,用肥胖的軀體爲他遮蔽嚴寒,美其名曰妓圍。這一點從宋代詩人陸游的詩中可見端倪:“寄語長安衆年少,妓圍不似獵圍豪”,詩中提到的妓圍說的就是申王。

唐代女子以胖爲美,很可能跟當時羞花之貌的楊貴妃受寵有關。白樂天《長恨歌》有語:“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胖人自有胖人的妙處,至少脂肪超厚,能抵禦嚴寒。再說了,貴妃娘娘的取暖方式旁人只能望其項背。華清池的溫泉涌動,安祿山的胡旋舞時時伴隨,再加上唐玄宗揮金如土一手打造的梨園盛景,“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的楊貴妃是絲毫感受不到冬日嚴寒的。

古人衆多的取暖方式中,最爲浪漫最爲溫情的還是要說香山居士白居易,他在《問劉十九》中寫道:“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寥寥數語,把寂寥的冬雪之日描繪的生趣盎然。寒風刺骨的下雪天,最好的取暖方式不就是約上好友熱熱乎乎地喝上幾杯小酒嗎?綠蟻焙酒,紅泥火爐,這酒喝與不喝內心都不免頓生一陣暖意了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