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他是朱元璋最懼怕的漁夫 爲什麼會被射殺江中?

他是朱元璋最懼怕的漁夫 爲什麼會被射殺江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羣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

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爲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

如論反秦戰功,項羽大於劉邦;論反元功績,陳友諒也大於朱元璋。功大者未必事成,反秦反元反清抗倭,自古皆然。

陳友諒爲了推翻蒙古人的統治,恢復漢室天下,組織了轟轟烈烈的紅巾軍起義,直至建立大漢王朝,儘管最終失敗,其歷史功績不容抹殺。

對於陳友諒來說,失敗是不能承受的,因爲在與朱元璋在鄱陽湖交戰之前,他一直都是成功者。對於陳友諒的悲劇,不得不仰天長嘆「既生諒,何生璋」。

他是朱元璋最懼怕的漁夫 爲什麼會被射殺江中?

羣雄逐鹿,諸侯相戰,各路興師之軍也互相吞併,最後剩下三支勢均力敵的主要部隊:

一支是以陳友諒爲首的隊伍,佔據着以武昌爲中心的湖廣、江西等廣大區域,國號大漢;

一支是以朱元璋爲首的部隊,佔據着以集慶(今南京)爲中心的江蘇、安徽一帶的廣大地域,國號西吳;

另一支是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爲統治中心、以張士誠爲首的隊伍,自稱吳王。

這三支隊伍爲了爭奪天下,在長江中下游多次進行過交戰。朱元璋採取了一套「先南後北,先西后東」的戰略方針,即先掃清自己身邊的敵人,再去對付元軍;

而對付身邊之敵的先後順序則是,先攻打西面強大的陳友諒部,再去征討東面的張士誠部和方國珍部。

陳友諒則一方面繼續反元鬥爭,一方面把重點放在與朱元璋爭奪南中國地區,並以沔陽爲中心,在漢水流域建立起強大的水師艦隊,逐漸控制了武昌周邊的長江水域和九江周圍的鄱陽湖水域。張士誠則乘朱元璋與陳友諒爭戰的機會,不斷擴張割據勢力,北至徐州、南至紹興。

1360年,眼見時機成熟的陳友諒親率他苦心經營的內陸水軍,用奇襲衝破了朱元璋的長江太平防線。

兵臨集慶(今南京)城下,企圖一舉摧毀朱元璋的勢力,不料中了埋伏,受到四面夾擊,又因爲潮落百艘鉅艦擱淺,損失慘重,死者無數。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往江北,經陸路由黃州到了邾城。

他是朱元璋最懼怕的漁夫 爲什麼會被射殺江中? 第2張

後來,陳友諒在邾城整頓人馬後,在舉水與朱元璋部爭戰,奪得長江入口,退守到武昌大本營。陳友諒那些被俘的天完舊屬部將相繼倒戈投降。元璋出乎意料的接連勝利使他能吞併陳在江西的地盤,並收編了他餘下的人馬,勢力大增。

陳友諒回到武昌後整頓兵馬,又傾全國之力建造大艦,重組水師艦隊。1363年,陳友諒又親率號稱60萬人馬的水陸兩軍乘艨艟鉅艦再度東征,圍困了重鎮洪都(南昌)85天,久攻不下,朱元璋親率20萬軍隊前來解圍。

陳友諒見機撤圍,操轉船頭迎戰朱元璋,於是兩軍屯兵數十萬人遭遇於鄱陽湖上,欲進行一場生死大決戰。

經過鄱陽湖水戰,陳友諒勢窮力竭,進退失據,被困在鄂州一帶,於是計劃進入長江流域守武昌大本營,便親自指揮剩下的100多艘樓船戰艦傾巢出動,向南湖咀突圍。

不幸的是,陳友諒的座艦擱淺於九江口,在換乘艨艟小船出艙指揮戰鬥時被亂飛的流箭射中眼睛和頭顱而死,終年四十四歲。陳的部屬見主帥陣亡,大勢已去,紛紛放棄抵抗,殘部則潰散逃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