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解密:神祕陵墓爲何千年不長一根草 不落一隻鳥

解密:神祕陵墓爲何千年不長一根草 不落一隻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年的興衰,讓中國有很多的王朝,也因爲國家疆域遼闊,所以不僅在富饒的東南有過國家,在身處內陸的西北同樣有着一個已經作古的王朝。在今天的銀川市郊,驅車一路向西三十公里,大約一個小時以後就能見到巍巍然矗立在天穹之下的西夏王陵(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千年的風霜雨雪讓賀蘭山常年白頭,山麓下面便是西夏國皇室陵墓。因爲有着西夏國的名頭,這裏常年吸引着來自全中國各地的學者和遊客。人們不遠萬里來到王陵下面,就是爲了瞻仰這東方的金字塔。可以說,只要來過西夏王陵的遊客絕不會遺憾而歸,因爲在這裏所能見到的景色絕對足夠震撼。高遠的穹頂,澄澈的藍天,帶着涼爽而乾燥的信風,巍峨巋然的賀蘭山、沉沒肅穆的西夏王陵,單單是這些意象的堆砌就足以讓人感受到那西北邊陲所特有的別樣風光。

因爲倏忽而逝,很多人對西夏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最多不過是因爲名將狄青的青史留名而記住了其開國皇帝李元昊。但是,西夏國雖然國祚不長,卻真真實實有着讓人永遠難以忘卻的地方。西夏地處西北邊疆,建國伊始就定都興慶府,在河套平原稱雄百年,在當時與遼國一起成爲了讓宋人膽戰心驚的遊牧政權。

解密:神祕陵墓爲何千年不長一根草 不落一隻鳥

西夏國不僅僅是一個遊牧政權,因爲這個國家有着完備的政治制度和文字法律,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的北方政權中都能算是寥寥無幾。之所以說是聲名顯赫,不僅僅因爲西夏地處西北,國力強勁,同時也因爲西夏雖然接受了漢族文化的薰陶,卻沒有嚴重漢化,其文化始終保持着特立獨行的文化性格。正是因爲這樣,中國現代的學者們一時之間也難以解讀其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密碼。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祭祀和戰爭。而一個皇帝,生前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爲帝國選擇合適的接班人,以及爲自己修建陵寢。雖然歷代皇帝都拿君權神授,以及天子的名頭來馴服普通百姓,他們無一不行壽延千年。但是,皇帝也不過是被權力和富貴所包裝起來的普通人,還是要面對死亡的。西夏國的皇帝自然也沒有長生不老的本事,所以他也爲自己修建了陵墓。

這個陵墓有着其特殊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外貌非常獨特,從外形來看完全不像是中國所能擁有的文化遺留。在巨達四十萬平方公里的陵園內部,整整修建了八座西夏曆代皇帝的陵墓,至於大大小小的陪葬陵墓則多達七十多座。這個數目和規格即使是在文化繁榮的中原地區也算得上難得一見。王陵在修建的時候儘量避免了中原文化的干擾,選擇了罕見的金字塔形制作爲陵寢的外形。這在中國的帝王陵墓中也絕對是絕無僅有的創舉。

只有親自拜謁過西夏王陵的人才能夠感受到這座陵園巨大的氣勢以及磅礴的震撼力。八座王陵對應着天空之中星斗的位置,墓前還特地修建了巨大的石質雕像。雖然神道已經不見,但是從陵墓的規格和氣勢依舊可以想象出李元昊當年的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

從西周開始,中原的皇帝所推崇的都是巨大的陵墓以及氣勢宏大的封土堆。經過千百年的風霜以後,中原皇帝的陵墓往往已經蓊蓊鬱鬱,一片蒼翠欲滴的樣子。建起封土堆,豎起柏樹,這是中國最傳統的墓葬方式,別說士大夫,就連普通的升斗百姓死後也是如此做法。

但是西夏國卻完全不同,他們的陵墓雖然同樣氣勢宏大,有着天子的氣象,能夠彰顯祖先的功績,可是這個陵墓的封土堆卻絲毫沒有生機。別說是樹木,就連鳥雀都不肯在上面停留,遠望過去,你可以看到光禿禿的陵墓寸草不生,森然矗立在天穹之下顯得那麼莊重,卻又那麼奇怪。每一個到此遊覽的人恐怕都會從內心深處升起一股疑問,爲什麼西夏王的墓葬不會長草呢?

這個答案的確切解釋並沒有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史書當中,所以我們沒有辦法輕易找到問題的答案,說不定西夏國中有過記載,但是因爲西夏文字早已失傳,我們也無法解開這個謎團,只能讓相關的專家來爲我們揭開歷史的迷霧。

解密:神祕陵墓爲何千年不長一根草 不落一隻鳥 第2張

其實西夏王陵在建設的時候依舊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只是雄心萬丈的李元昊在主墓的營建上沒有選擇漢人的墓穴營建方式而已。據說,在李元昊陵寢剛剛完成的時候,整個陵園絕對是富麗堂皇,極盡奢華之能事。中原王朝皇陵所具備的一應物件,西夏王陵之中都能找尋的到,而且往往更加華麗。而且陵園之中還有專門爲拜謁祖先所修建的大殿,只是今天已經被千年風霜所侵蝕,消失於無形之中了。

因爲中國的文化非常淵博,所以西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他們的陵墓整體佈局就是採用了中國古代九宮八卦的特殊方式來佈局,或許是在這個地方上自愧不如,西夏人也沒有任何的更改,直接就引用了過來。

亭、闕、像沒有一個落下的。而且,西夏王陵背靠荷蘭山,足以抵擋從山那頭所吹過來的風雪。地勢的優勢讓西夏皇室根本不用擔心黃沙隔壁造成的影響。據說當年李元昊本人對於党項人漢化的問題十分惱火,他父親李明德活着的時候,元昊就曾經對父親說過漢化的危險。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西夏王陵的陵墓樣式是李元昊特意避開了中原格局所塑造的。而王陵不生草,不長樹,甚至連鳥兒都不肯落下的情況更是皇帝本人的傑作。

在中原,始終有一種落草爲寇的說法,成王敗寇,失敗者往往最忌諱這個草寇的說法。李元昊雖然建立了西夏國,可是他在人生的後期始終沒有實現自己的報復,甚至一度遭到了挫折,最終不得不向宋朝與遼國虛與委蛇,稱臣俯首。雖然李元昊這樣的做法不過是爲了麻痹大宋,順便榨取大宋的歲幣而已,但是這位蓋世梟雄的雄心依舊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恥辱。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在他的授意之下,西夏的皇陵沒有一個生長草木。

因爲具體怎樣實施的過程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只能大膽猜測。因爲大家都知道,種子經過蒸煮之後就失去了發芽的功能。所以有可能李元昊的陵墓上面的封土是經過了工匠們的特殊處理——“蒸薰”的。因爲蒸薰能夠去除土壤之中的肥力,讓草種沒有發芽的土壤,自然也就不可能發芽了。

但是這個答案沒有辦法完美解釋,因爲雖然蒸薰能夠去除土壤中的肥力,可是畢竟陵墓是暴露在狂野之中的,雨水的沖刷和自然地風力搬運,總會將草籽和浮土送到陵墓上面。這些泥土和草籽自然是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應該向來是能夠發芽的。如此一來,蒸薰的辦法就沒有辦法解釋了。

解密:神祕陵墓爲何千年不長一根草 不落一隻鳥 第3張

其實生活在關中地帶的人恐怕有過一種特殊的生活經歷。那就是村莊之中有些小路是永遠不會生草的。這種路很多是秦始皇時代修建的馳道的遺蹟,千年以來,其實秦始皇雖然已經辭世,他所遺留的工程卻全部都留存了下來。馳道就是其中之一,當年的馳道修建,動用了巨多民夫,他們將整個道路夯實,每一條道路幾乎完全是用人力所修築的。

所以直到今天仍舊沒有也不能生草,即使是廢棄無人的馳道也是這樣,就算是剷掉一層,也不過得到蹚土,根本沒有生草的可能。或許,李元昊的陵墓也是用這種勞民傷財的方式所修建的。畢竟作爲遊牧民族,他們完全不用使用党項人來修建陵墓,需要民夫,只要從大宋劫掠百姓就可以。

按理說,即使不生草木,也應該有被大風所刮來的枯枝敗葉,鳥兒們也應該在此停留纔對。畢竟這樣巨大的土堆是一個非常天然的築巢地,在這個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建巢,絲毫不必擔心大風的困擾,可是現實卻截然不同,在西夏王的陵墓之中,不僅完全沒有草木,連鳥兒都不肯停留。這又和中原有着很大的差別。

在中國,往往陵墓前的柏樹上會有鳥兒築巢覓食,而且人們也不會驅逐這些鳥兒。畢竟中國人的文化本身就很溫和,絲毫沒有戾氣。所以對於天地萬物都是一種包容的方式。西夏人則不同,生活在草原上,他們必須要和天地萬物爭奪,和牛羊騾馬爭奪水源,和兇猛的野獸爭奪食物,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民族性格,也造就了他們的剽悍勇猛,大宋就是因爲他們的這種兇悍而節節敗退。體現在陵墓上,他們也絲毫不願意死後有鳥獸來打擾自己寧靜的生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