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傳國重器:漢高祖劉邦“斬蛇劍”最後去哪兒了?

傳國重器:漢高祖劉邦“斬蛇劍”最後去哪兒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漢帝國的創建,頗有些神鬼色彩,其發端即劉邦斬殺白蛇時所用的那把劍。有史學家稱,此劍爲“七尺劍”,其實不然。秦漢之際,皇帝纔有資格佩“七尺劍”,而劉邦當時只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亭長,只能佩“三尺劍”。

《史記》雲:劉邦決定反對暴秦時,一條白蛇攔住去路,衆人皆懼怕。藉着酒勁,劉邦拔劍,一劍將白蛇斬爲兩段,隨即率衆進入芒碭山,從此走上了滅秦興漢的星光大道,最終艱難地建立了大漢帝國。“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就是劉邦對自己從一介亭長成長爲一代帝王的風雨血淚的高度概括。

傳國重器:漢高祖劉邦“斬蛇劍”最後去哪兒了?

斬蛇起義,雖然是一個人爲編造的神話,但其意義遠大,成爲劉邦奪取天下、走上帝王之路的標誌性事件。大漢帝國建立後,有兩樣物件並稱爲“乘輿之寶”,一件是象徵王朝正統的“傳國玉璽”,另一件就是劉邦的“斬蛇劍”。這兩件象徵君權天授、神靈眷顧的寶物,成爲劉邦統攝天下臣民的重要力量

正是因爲“斬蛇劍”具有受命之符的特殊意義,在天下安定後,呂后將其“藏於寶庫之中”(《拾遺記》),作爲鎮國之寶和傳國重器。到了後世帝王,“斬蛇劍”得到了更高規格的珍藏。據《漢書·郊祀志》載,漢宣帝“爲隨侯(珠)、劍寶、玉寶壁、周康寶鼎立四祠於未央宮中”,爲四件寶物專門建祠,分別供奉祭祀,其中的“劍寶”,就是劉邦當年使用的“斬蛇劍”。

除了精心珍藏,“斬蛇劍”有時還需要請出來,充當兩種禮儀場合的必備器物,一是新帝即位,二是皇帝出行。司馬彪《後漢書·禮儀志》載,新帝即位,“中黃門掌兵以玉具、隋侯珠、斬蛇寶劍授太尉”,作爲儀式上的一道程序;范曄《後漢書·孝獻帝紀》載,皇帝出行,有一名侍中“負傳國璽、操斬蛇劍參乘”。

雖然中間有新莽這個插曲,但大漢帝國前後延續了四百餘年,“斬蛇劍”見證了這個帝國的動盪與衰敗。曹魏建立後,漢室覆亡,開創漢室的“斬蛇劍”已經失去了鎮國和傳國的意義,但作爲前朝寶物還是被曹魏皇帝保存了下來。曹魏覆亡,西晉建立,“斬蛇劍”等寶物轉手成了司馬氏的珍藏品,存於武庫。當然,武庫中除了“斬蛇劍”,還有“王莽頭”“孔子屐”等“累代異寶”。

被存封七十多年後,“斬蛇劍”遭到了一場劫難。《晉書·惠帝本紀》載,元康五年(295年)“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晉書·五行志上》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火。……是以累代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萬器械,一時蕩盡”。《資治通鑑》載,元康五年“冬,十月,武庫火,焚累代之寶及二百萬人器械”。當時,“斬蛇劍”就在失火的武庫中。

傳國重器:漢高祖劉邦“斬蛇劍”最後去哪兒了? 第2張

那麼,“斬蛇劍”是否化爲灰燼?沒有。《晉書·張華列傳》載,“武庫火,……故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時華見劍穿屋而出,莫知所向”。《三十國春秋》載,“元康五年,閏月,晉武庫失火,漢高祖斬蛇劍穿屋而飛”。這兩份史料,均稱“斬蛇劍”在遭到火焚後,神一般地從武庫房頂飛出,直衝雲霄,但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至今下落不明。

不論是誕生還是消失,“斬蛇劍”都極具傳奇色彩。一把普通的劍,因爲參與了劉邦開國創業,被人爲地賦予一種與“傳國玉璽”相媲美的神奇力量,從而成爲皇權的象徵和鎮國、傳國的政治寶物。然而,這樣一件寶物竟然與篡漢奸賊王莽的頭骨放在一起,這不是對“斬蛇劍”的褻瀆嗎?有一種觀點,說西晉人不辨善惡,不懂道德,故“靈劍生火,煙焰屬天”,最終沖天而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