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明君還是昏君?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明君還是昏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漢元帝劉奭(shì)派王昭君出塞和親這事,充分表現了這君王昏庸無道的本性。但歪打正着,既有助於保證了國內幾十年的安寧,又讓一個默默無聞的絕色美女浮出世面光照千古。真格是後人難以評說喲。

古代形容美女的慣用詩句是“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四種不同的美哦,“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

但王昭君對其身前身後事,筆者猜測有不少感嘆吧?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明君還是昏君?

(一)紈絝君王非偉男

劉奭是他爹、先皇漢宣帝劉詢在民間時生的兒子。

劉詢登御座後沒過幾年,他的母親、先皇后許平君被權臣霍光的妻子毒死。地節三年(前67年)四月,8歲的劉奭被立爲太子。

繼任皇后是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她在父母的授意下,千方百計打算在飲食中下毒將劉奭害死,立自己和劉詢生的兒子爲太子。不過劉奭在父親的精心保護下,躲過了劫難。

雖然劉奭幼年喪母,從小歷經曲折,但有父親的保護,並沒經受過多大的風浪。

劉奭從小就開始接受良好的系統教育,多才多藝,特別是在音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但他對學習治國本領沒有興趣,最喜歡的是儒學。

他對這門學問達到了癡迷的程度,盲目地將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國家法治,肯定要嚴懲不法分子。劉奭覺得不爽,給老爹說:不要用刑太深,要多用儒生。通過長期的觀察,老爹認爲他不是理想的接班人,但想到他母親的慘死,不忍心將他的太子身份廢棄,最終還是把皇位傳給了他。

先皇漢宣帝啊!他這等素質,能繼承和光大您“昭宣中興”的偉業嗎?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明君還是昏君? 第2張

(二)貪圖享樂誤國事

有作爲的君王要具備剛柔相濟的性格才行,劉奭且只講寬柔。他十分尊重史高、蕭望之(他的老師)和周堪三位輔政大臣,搞“純任德教”,就是以柔治國,不管權臣言辭如何激烈,他從善如流,一點也不怪罪。

但權臣勸他要勤政謀政與宦官千方百計逢迎他享樂而言,他對權臣心裏是不太舒服的,而十分信任宦官。他授予宦官的權利很大,天長日久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宦官頭兒石顯勾結外戚,迫使他的老師蕭望之自殺,氣死了周堪。

整個國家就這樣逐步腐敗了。

年輕的劉奭像他父親、先皇漢宣帝一樣重情,做太子時十分寵愛一個姓司馬的女子,司馬女子病逝劉奭很傷心,就不近女色了。

老爹很着急,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嘛,就選了一些美女送給他。

劉奭挑了王政君臨幸了一晚,王政君(劉奭登基後封爲皇后)遇巧就懷上了。不知是啥原因,劉奭自此以後就十分好色貪玩起來。老爹見有了孫輩,就不再管他這方面的事。

如今老爹和善諫的權臣全都到了另一個世界,沒有人再來嘮叨,面子活不用做了,耳根子也清靜了,劉奭置國家大事和黎民疾苦不顧,更加放肆享樂起來,在全國各地搜尋美女良馬。沒過多少時日,後宮有美女數千,御馬房有良馬上萬。

先皇漢宣帝,國家成了這樣子,劉奭負重大責任,子不教父之過,也有您的不小失誤啊!

(三)難分自願與被迫

挑選來準備進宮的美女太多了,體檢有專門機構負責,但是否入“御眼”只能由皇上自個定。劉奭可沒有耐心叫來挨個看,詔令宮廷畫工爲他們畫像,自個有“性趣”時瞅。有了機會不放過機會,沒有機會找機會。美女們傾其所有賄賂畫工,把她們畫得一個個美若天仙。這樣“中獎”概率就能大大提高喲。

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南郡人。元帝朝時,以良家子出身選入掖庭。據史書記載,良家子不是那時認定的從事“醫、巫、商賈、百工”等低賤工作之人。按現代語言表述釋意,王昭君出身在一個比較富裕的農耕之家,在父母關愛憐惜之下,在茂林修竹的田園風光中生活,得以保養容顏,精通曲藝,氣質高雅,嬌美脫俗,有着高傲的脾性。

進宮的美女們傾其所有賄賂畫工,可王昭君就是不願意隨大流,沒有丁點兒表示。畫工毛延壽雖然嘴不明言,卻挾恨報復,置其出衆的美貌不顧,把她的模樣兒畫成了“大路貨”。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入宮對於一個弱小的女子而言,久久不能與君王照面,新奇之後就是長長的迷茫。苦悶難拗啊,王昭君巴不得有機會走出這深宮!

派王昭君出塞的漢元帝劉奭是明君還是昏君? 第3張

(四)灑淚永別桑梓地

匈奴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支十分強悍的遊牧民族,從戰國時代開始,經常進犯中原一帶。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被匈奴大軍圍困,差點脫不了身,後來採取和親的辦法才暫時“擱平”。漢武帝時代,把匈奴趕走得遠遠的。但漢武帝駕崩後,又不斷來騷擾。到了漢宣帝朝,才取得了對匈奴的戰略性勝利。

據《漢書·匈奴傳》載,由於連年的內外戰爭,國力消耗巨大,人民倍受戰亂的痛苦。匈奴虛弱後且又發生內亂,形成了郅支單于與呼韓邪單于的對抗。呼韓邪單于稱臣歸附西漢朝並在其協助下,得以取得內戰勝利。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來到長安朝覲,漢元帝劉奭爲了增強兩國友誼,將年號“建昭”改爲“竟寧”。呼韓邪單于提出了“願爲天朝之婿”的請求。

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劉奭打算將一名宮女以公主的名份,賜給呼韓邪單于。王昭君入宮有幾年了,從來沒面見過皇帝,感到非常悲怨,就請求掖庭令讓自己去。與呼韓邪單于話別時,包括王昭君在內的五個宮女被召到劉奭的御座前。王昭君那天人一般的容貌,使得呼韓邪單于一眼就相中她。劉奭大吃一驚,頓時就打算把她留下來,但考慮到不能失信,最終只好“忍痛割愛”。

(五)王昭君出塞後終生未回故地,關於她的遺聞多多

其一、據說王昭君寫過一首《怨詞》。限於篇幅,摘錄最後四句:

父兮母兮,道且悠長。

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在此用現代語言改寫如下:

叫一聲我的爹和娘啊,女兒出嫁的道路遠又長。你們可憐的女兒呀,滿懷着悲痛和哀傷。

其二、據說王昭君寫過《報漢元帝書》:

......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而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用現代語言釋意:單于去世後,我只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手藝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也只是白白地加重悲傷。家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只能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

其三、據說呼韓邪單于十分愛王昭君,封她爲“寧胡閼氏”(閼氏爲匈奴語,王后之意)。昭君去世後,她的女兒須卜居次、當雲居次、外孫大且渠奢、侄子王歙和王颯等人,繼承她的遺志,爲漢匈兩族友好相處做了不少工作。昭君出塞後的六十年裏,牧民的牛馬布滿原野,兩族人民和睦相處。

筆者管見,關於她的遺作遺聞不論真假與否,表達了歷代後人對她十分尊崇,用以寄託着深深的懷念之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