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出現了什麼錯誤,觸犯龍威?

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出現了什麼錯誤,觸犯龍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只因“鳴鞭”時出現一個錯誤,此舉觸犯龍威。

“甩鞭子”是我國古代宮廷舉行舉行重大典禮儀式中的一個環節,稱爲“鳴鞭”或者“靜鞭”俗稱“響淨鞭”。

它不是清朝首創,早在唐朝就已經存在。

宋代人高承所著《事物紀原》有云:“鳴鞭,唐及五代有之。”

而宋代對“鳴鞭”的儀仗有了具體描述。

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出現了什麼錯誤,觸犯龍威?

據《宋史》記載:“殿前指揮使,行門二十二人,鳴鞭十二人,孝宗增爲一十四人”。

到了元代,對“鳴鞭”儀式的規格記載更爲詳細:“皇帝出閣升輦,鳴鞭三,升御座,鳴鞭三”。

這個階段的鞭子在外觀上,手柄呈綠色,“鞭以梅紅絲爲之,梢用黃茸而漬以蠟”。

意思是,梅紅絲編織鞭子,鞭梢塗蠟。

塗蠟的作用是,鞭子打在地上就有巨大響聲,起到威懾作用。

如馬致遠的《元曲選》描述:“早聽得淨鞭三下響,識甚酬量!”

從以上史料記載可以看出,“鳴鞭”主要用於皇帝儀仗、警示衆人。

鞭子揮動發出響聲,使人肅靜,故又稱“靜鞭”。

其應用場所主要是早朝、大型會議、接見重要使臣等。

到了明清時代,君主繼承了前人的這項禮制,並且發揚光大,史稱“鳴鞭大盛”。

據《明會典》描述:“候上御寶座,鳴鞭,鴻臚寺官贊入班……奏事畢,鳴鞭駕興,百官以次出。”

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出現了什麼錯誤,觸犯龍威? 第2張

明朝的大型朝會,鳴鞭有四個太監,分別左右北向站立。

鳴鞭時四人同時舉手,又同時落下,達到聲音一致。

時至清朝,其規制更加詳細。

據《清會典·鑾儀衛》記載其外型:“靜鞭,黃絲,長一丈三尺,闊三寸;梢長三丈,漬以蠟;柄木質髹朱,長一尺,刻金龍首。”

首先是用“黃絲”編織,象徵皇權。

其次鞭子多長、多寬、用什麼材質、手柄如何雕刻,都有嚴格規定,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

由於清朝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皇帝的威儀高不可攀。

其出場氣勢恢宏、儀式感極強。

如《清史稿》“志六十三禮七(嘉禮一)”對清朝朝會的鳴鞭儀式,就有長達數頁的記載:

康熙八年,定正朝會樂章,三大節並設……鑾儀衛官六人司鳴鞭……賜坐,羣臣暨外臣皆就立處一跪三叩,序坐……賜茶畢,復鳴鞭三,中和樂作,駕還宮。樂止,羣臣退。”

其中,詳細記載了何種情況(包括接見外國使臣)應該採取何種鳴鞭儀式,以及每一種儀式該何時鳴鞭、如何鳴鞭……

太監被打50大板喪命出現了什麼錯誤,觸犯龍威? 第3張

其複雜程度讓人歎爲觀止。

經常看到清宮劇裏,一些宮女被要求學各種“規矩”,或者因不和規矩受罰。

不難理解“鳴鞭”儀式有如此之多的繁文縟節。

這其中,不知又有多少人因爲“不和規矩”而受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