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皇五帝一直是我們中國人追蹤尋祖的根源,但是由於時間久遠,但多數人都以流傳至今的傳說作爲考證,其實華夏曆史還是有很多誤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三皇五帝

比如在我們現在的認知裏,上古時期的華夏一直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度,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就是統一的。而實際上,上古華夏一直是一個部族林立,各自統治一方的情況。各部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信仰,各部族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纔出現了華夏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

而字秦朝統一後,爲了大一統的國度,開始宣揚“炎黃”,直到漢朝,炮製出了“三皇五帝”的歷史,借三皇五帝之名,把大漢民族擡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這個誤會,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偏了國人兩千多年。其一、上古時無黃河文明

大禹治水名滿天下,在秦漢之後衆多的記載中,禹被搬到了中原乃至北方去了,近些年爲了發展旅遊,對於大禹的爭奪更是上了一個臺階,好像到處都是大禹的出生地。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第2張

各地都有的大禹雕像

實際上,大禹是四川北川人,禹出西羌,而且是彝族人。治水自然要有水,不可能跑到乾旱的北方去治水。

黃帝生駱明,

駱明生白馬,

白馬是爲鯀。

——《山海經》

傳說中,大禹治水是從他父親開始的,他父親叫“鯀”,其實鯀是一個民族,黃帝所在的這一族,分出了駱明族,駱明又分出了白馬族,也叫鯀族。

白馬至今還存在,歸在藏族裏面,叫做“白馬藏族”,世居於挖出三星堆的廣漢一帶。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第3張

九頂山

傳聞大禹鑄九鼎,鑄造九鼎的地方即爲四川境內的九頂山。

大禹治水,治的即是長江,從岷江一帶開始。

大禹所在的部族,也是共工部族,他們族從女媧開始就一直在治水,可以說是一個治水起家的部族,女媧、共工、大禹等上古真實存在的人物一直都在長江流域(可以參看滇三以前的文章《女媧補天》),後代改長江文明爲黃河文明,難免漏洞百出。二、《詩經》出自南方

孔子這人我不大喜歡,但古人當中,能拉出來很體面的人也不多,孔子算一個。孔子出生於今天的山東,當時的魯國,處於北方。據司馬遷說最開始的《詩經》有3000多篇,孔子10取其1,刪了僅剩311篇,但在這些篇幅中,不難看出《詩經》源於南方,並不是全天下的人共同書寫的: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第4張

孔子所在的國家是路過,注意看圖中箭頭,非常小的一個國家,同時國家的地位也很低。

《詩經》當中有《魯頌》篇,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存在,按理說,魯國這樣的小國家是不能有“頌”的,即使有,《詩經》居然沒有楚頌,而有“魯頌”,這就值得懷疑了。而《魯頌》的泮水等篇目,描寫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楚國風光。

華夏文明,三皇五帝或許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第5張

詩經配圖

在孔子善訂的另外一部書《尚書》當中,有一篇大家都知道的文章——《愚公移山》: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

告之於帝。

帝感其誠,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如果冀州在黃河流域,太二山被搬運的結果是: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一座放在朔州之東,一座在雍州之南,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

站在北方文明的角度來解釋,這是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的。然而進入中學課本多少年了,從沒有人提出過質疑。

三皇五帝的傳說,也是從儒家這裏開始篡改的。三、抹殺了的上古母系文明

如今對於三皇五帝的記載,單排序而言,本文作者滇三統計過不下7種。在後世的各種記載中,三皇五帝都是親戚,父子或者兄弟,孫子或者重孫。

又拉了一些毫無關係的上古母系氏族首領作爲他們母親,炮製出了帝王衆多的妃子,有的妃子和妃子直接,時間相隔上千年。

更有甚者,妃子多半都是感應生子(可參看滇三前面的文章:

伏羲有可能是個妹子

),和帝王並沒有什麼關係,而這種帝王被綠了,還生了孩子,竟然能受到幾千年來的衆人推崇。

深層的原因是,華夏曆史的起點是從母系社會制度開始,當男人統治部落後,刻意抹殺了上古母系社會時代,如今能看到的歷史,全是從父系社會開始,父系社會的存在,衍生了奴隸制度,產生了高低貴賤的私有階級,女人變成了男人的專屬用品,宣揚君權神授、孝悌忠義的儒家學說,徹底否定了母系社會的存在。這樣一來,華夏文明的歷史顯得有頭無尾,支離破碎。四、皇與帝的劃分

上古時期,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迥異,“皇”是母系社會首領的稱號、“帝”則是父系社會首領的稱謂。

上古並不是只有三個皇,五個帝這麼簡單。客觀而言,上古母系氏族崇鳥,鳳凰爲百鳥之王,母系氏族首領便爲“皇”,或者“凰”;

父系社會由崇虎部落組成,奉男首領爲“帝”,所以後世纔有“一山不容二虎”之說。

崇鳥和崇虎的民族,延續至今還有一定的區別,比如,崇鳥民族的後代普遍身體偏瘦,胸前有小小的雞胸,容易“鬼壓牀”;崇虎民族的後代則偏強壯。

那時候的文明更替,並不是皇位、帝位的交接,而是崇鳥和崇虎部族的相互討伐、吞併,經過長達數千年的討伐,崇虎的部族逐漸佔據上風,獲得了開創文明體系的主導權。

直到夏商之後,父系氏族纔將氏族、部族納入國家體系,進入了父系社會的軌道。對於不順從的其他氏族,則視爲異族進行打壓,驅逐到偏遠的山區、塞外、極寒等地方去。

周王朝佔據陝西后,才大舉進入中原,鉗制了西南地區的民族,導致黃河文明後來居上。

到了秦漢時期,儒家思想的運用,和大一統的概念,徹底顛覆了長江文明。

爲了穩固政權,炮製出來“三皇五帝”這樣的鬼話,又大肆封神,封禪“三山五嶽”,而上古時期崇尚的諸如“崑崙山”、“太華山”、“熊山”等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

當然上述也有當時政權這爲鞏固地位放出的各種言行,也有我們的祖先們大一統的最終願望,畢竟是歷史也不排除是我們現代人觀點對她的臆測,所以還需要有很多的史料作爲證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