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桂南會戰中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 做出了哪三種可能性的判斷

桂南會戰中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 做出了哪三種可能性的判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軍作戰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控制欽州灣,進行登陸作戰。桂南地區山川縱橫,地勢險峻,位於邕江與桂越公路交會處的南寧是中日雙方勢所必爭的戰略重鎮。桂南屬第4戰區,應歸第4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指揮,但因廣西是勢力強大的桂系集團的故鄉,因而廣西境內的一切軍事部署都由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直接處置,他是桂南會戰的中方最高指揮官。部署在桂南的夏威等第16集團軍爲廣西軍隊,直接聽從桂林行營的調遣,擔負着維護中越國際交通線的任務,負責桂南及粵南部分沿海地區的海防。

桂南會戰中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 做出了哪三種可能性的判斷

白崇禧

第16集團軍爲預防日軍登陸,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判斷有三種可能:一是日軍主力由粵南沿海電白等處登陸,然後向賓陽推進,威脅南寧;二是日軍主力由北海登陸,攻取靈山、橫縣後溯江而上,直逼南寧;三是日軍一部在北海登陸佯攻,主力則由欽縣、防城登陸,沿邕欽公路(南寧—欽縣)向南寧進攻。當時判定欽縣、防城地形不佳,北海登陸也受公路破壞和防禦工事的影響,因而日軍最可能採取第一種方案,桂林行營據此制訂了桂南會戰指導方案。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認爲日軍苦於兵力短絀,在桂南實施登陸作戰的可能性甚微,因而集中精力籌劃年底將要發動的冬季攻勢,減少了桂南駐軍,原駐桂南的第31軍3個師奉命調往廣東西江,桂南駐軍僅剩下第46軍及兩個獨立團,加上一些地方團隊,計約兩萬餘人,且分散配置於南寧、貴縣以南亙北海沿岸既設陣地,防守着漫長的海岸線,首尾無法相顧。第46軍的第170師奉調爲第16集團軍的總預備隊,第175師任北海、電白方面防務,欽州、防城一線只剩下新19師,師長黃固指揮所部4個團防守200公里以上的海岸線,深感兵力單薄。日軍以今村均第5師團和臺灣混成旅團爲登陸作戰主力,海軍第5艦隊及海軍第1、第2航空隊協同作戰,由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統一指揮,準備在欽州以南地區強行登陸。

桂南會戰中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 做出了哪三種可能性的判斷 第2張

戰爭中損毀的卡車

11月中旬,第5師團及臺灣旅團先後抵達海南島三亞灣集中,13日,由三亞灣出發。15日黎明,日軍艦艇和運輸艦船雲集欽州灣,以艦炮猛烈轟擊海岸,並在企沙和龍門兩處登陸。新19師官兵對登陸日軍進行了有力的阻擊,黃固師長下令部隊“務於敵登陸立腳未穩之際,努力將敵殲滅於海濱”。日軍步兵一波又一波地登陸衝鋒。傍晚,守軍迫於日軍火力甚猛,放棄灘頭陣地,退守防城附近後備工事。16日,由企沙登陸日軍向防城進軍。另一部在欽縣附近的犁頭嘴登陸,乘大雨漲潮之際,以汽艇沿漁洪江直趨黃屋屯。面對嚴峻的形勢,第46軍軍長何宣命令新19師“竭力固守平旺、欽縣附近第二線陣地,無令不得退”。

桂南會戰中對日軍登陸作戰作了估計 做出了哪三種可能性的判斷 第3張

國軍在前線

17日,犁頭嘴登陸日軍憑藉飛機掩護,猛攻欽縣,一部從中國軍隊側背攻入城內,巷戰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新19師撤出欽縣。日軍鞏固灘頭陣地後,以南寧爲目標,形成3路鉗擊攻勢。左路及川第9旅團由防城出發,19日在在貴臺墟附近突破守軍陣地,進抵唐報,從西南方威脅南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