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丙子之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丙子之役簡介

丙子之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丙子之役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丙子虜亂又稱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間,清軍爲了攻打明朝解除後顧之憂而發兵朝鮮的一場戰爭。這是後金第二次入侵朝鮮,在韓國史書中又被稱爲丙子胡亂(병자호란)。丙子胡亂又與之前發生的丁卯胡亂統稱爲丙丁虜亂(병정노란)。

丙子之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丙子之役簡介

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僅僅去世三年,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朝鮮。清軍渡江後,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朝鮮京城下。

此後朝鮮成爲清朝的藩屬國,接受清朝的冊封, 朝鮮斷絕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朝鮮使用的年號由明朝年號改爲清朝年號。朝鮮仁祖以其長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質,朝鮮向清朝朝貢。朝鮮雖然屈服於清朝的統治,但朝鮮人對清朝非常反感,稱呼清朝爲“胡虜”。這種敵對的稱呼和態度,在《朝鮮王朝實錄》中比比皆是。

丙子之役不僅解除了清的後顧之憂,粉碎了明的東江防線。從此朝鮮不再支持明朝,卻派兵、運糧參加對明戰爭,因此清的軍事實力大增。 總之,皇太極通過“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鮮,又削弱了明朝。

背景

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對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大爲下降,女真族的後金政權開始強大起來。1627年,後金君主皇太極遣兵入侵朝鮮,朝鮮被迫與後金議和,與後金結盟。但當時朝鮮由親明的西人派執掌政權,依然保持與明朝的關係,收留明朝戰敗逃至朝鮮的將領,對後金持敵對態度。

1627年丁卯(明天啓七年,朝鮮仁祖五年,後金天聰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極以朝鮮“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四項罪名,對朝鮮宣戰。他命阿敏、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率軍東征,阿敏率領三萬餘騎渡過鴨綠江,攻佔義州,濟爾哈朗則率領大軍進攻毛文龍駐紮的鐵山,毛文龍退居皮島。阿敏認爲皮島隔海相望,沒有水師,無法進攻,而義州則被後金輕易攻取,說明朝鮮防禦力量很弱,足以取勝。因此,後金把進攻目標轉爲朝。阿敏率領大軍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鮮請和。仁祖得到後金大軍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驚恐萬狀,將后妃送到江華島避難。阿敏部將乘勝前進,先後攻佔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進,駐營安扎。此時仁祖也已逃往江華島,並命使臣到後金營中投書求和。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於後金的軍事壓力,基本上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朝年號、結盟宣、約爲兄弟之國等要求,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最後阿敏讓步,向朝鮮表示“不必強要”。三月初三,仁祖率領羣臣和後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華島焚書盟誓。雖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對朝鮮誓文不滿意,便令八旗將士分兵擄掠三日,使朝鮮京畿道海邊一帶“盡成空壤”。隨後後金撤軍到平壤,奉皇太極命令不再後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後金逃人、追增貢物。這次入侵,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爲“丁卯胡亂”或者“丁卯虜亂”。

丙子之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丙子之役簡介 第2張

丁卯胡亂之後,後金和朝鮮的兄弟關係並不和睦。後金軍一退,朝鮮馬上嚮明朝“疏奏被兵情節” 。崇禎帝在答詔中對朝鮮被迫與後金媾和的行爲表示諒解,同時表彰朝鮮“君臣大義,皎然日星”。1629年,袁崇煥爲議和誘殺桀驁不馴的毛文龍,爲朝鮮除去一害,同時也爲滿清攻明和朝鮮掃除了後顧之憂,使登萊巡撫袁可立經營數年的登萊防務土崩瓦解。而在與後金的交往中,朝鮮多次表現出厭惡、不情願的情緒。邊境開市,被朝鮮以邊地殘破、百姓乏食爲由一再拖延,定期交納的貢物,朝鮮也找一切機會削減其數額。明朝孔有德自山東叛逃後金,皇太極命朝鮮助以糧餉,朝鮮非但拒絕,而且還幫助明朝追殺。皇太極一度對明朝採取和平攻勢,要朝鮮從中調停,朝鮮看出後金求和之意不誠,加以辭拒雙方關係日益僵化,終於釀成了又一場戰爭。

1628年,朝鮮依據與後金的協議,開市於中江。同年,因毛文龍被袁崇煥處決導致明軍陷入混亂,皇太極計畫趁機進攻明朝,向朝鮮徵調兵船。朝鮮仁祖故意拖延三日後才接見後金的使臣,並對他說:“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丙子之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丙子之役簡介 第3張

1632年,皇太極派巴都禮、察哈喇等人前往朝鮮頒定貢額。仁祖僅同意貢獻貢額的十分之一,推託說金銀、牛角不是朝鮮的特產,拒絕獻出。皇太極大爲光火,於次年致書仁祖,責其減歲幣額,並竊葠畜、匿逃人之罪,欲罷遣使,專互市。朝鮮索性拒絕同後金在會寧城的互市。此後又多次拒絕互市,並加築京畿、黃海、平安三道白馬等十二城,以加強對後金的防備。

1635年,皇太極攻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哲獻傳國玉璽投降。皇太極準備稱帝,遣使通報朝鮮。朝鮮將後金使臣囚禁,宣佈不承認1627年的城下之盟。使者逃回後金,報告皇太極,皇太極大爲光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