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字關係

從文字整體來看,夏、商、週三代文字可大致分成爲祖孫三代,屬於同一個體系,一脈相承,同根同源,都來自於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來自同一個家族,屬於近親,是割不斷的“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近親。

爲什麼古代學者總是將夏、商、週三朝連在一起,相提並論,就是因爲它們之間有不可分割的東西,那就是——相同的文字,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文明將它們緊緊的扭在了一起。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這裏應該指出的是,商朝的先民原是黃河下游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並無文字,當商王成湯趕走夏桀之後,並沒有繼承和使用夏朝的官方文字,因爲他們對文字與文化並沒有多少認識,也並不重視。到了盤庚時期,將都城遷至殷以後,才大範圍的使用夏朝遺傳下來的民間俗體文字,這也正是造成夏朝的官方文字與商朝的民間俗體字之間相差懸殊的真正原因。

儘管相隔三百多年,夏朝的官方文字仍保留着比商朝的民間俗體字先進的一種優勢,用一個不確切的比喻,儘管是三百年前的京城女子,也要比三百年後的鄉野丫頭時尚得多。這正是爲什麼造成夏朝文字比商朝甲骨文進步的根本原因所在。

周朝的甲骨文是沿習和繼承了商朝的甲骨文,並無多大發展。周人原是生活在岐水一代的姬姓民族,農耕發達,與姒姓同根同源,人少無文字,夏時使用夏文字,商時使用甲骨文,周武王討紂伐商時,是打着“奉帝命復有夏”的旗號,當把商紂趕走,建立周朝的時候,周天子又恢復並且使用了夏朝的官方文字--夏篆,這就是周篆爲什麼與夏篆如此接近和相似的真正原因。

成熟進步

這些夏篆字體非常的成熟,非常的規範,筆道圓潤,講究對稱,是一種非常進步的文字。而相比較之甲骨文則顯得很原始、很落後,異體字很多,這正是民間俗體字的重要特點。文字和人一樣,不進則退。不常使用,或者很少使用,文字就會落伍,就會退化。儘管商朝有國六百餘年,但在前三百多年裏,商朝各王一直在東拼西殺,處於經常遷都的狀態,商民族人較少,又是以遊牧爲生,無文字,又不重視文化,所以造成了整個夏朝文字的荒廢。盤庚遷殷後,由於占卜的興盛,這才讓夏朝的民間俗體字派上了用場,將占卜過程及結果,用夏俗體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纔有了甲骨文。

夏篆帖的發現,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夏朝的官方文字的本來面目,它不但不比商朝甲骨文原始,落後,還比商朝甲骨文進步,成熟,美觀。

部分現存

公元九百九十二年,翰林學士王着受宋太宗趙匡義之命編著刻印[淳化閣帖]十卷,其中在卷五內,有[倉頡書]二十八字,[夏禹書]十二字。另外在湖南衡山岣嶁峯有[岣嶁碑文]七十七字,總共一百一十七字。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第2張

其中[倉頡書],歷史上曾有記載,南宋鄭樵[通志。金石略]說;‘倉頡石室記],有二十八字在倉頡北海墓中,士人呼爲藏書室。周時自無人識,後李斯識其八,叔孫通識其十三,孔子至齊嘗訪焉’。至於衡山[岣嶁碑文],最早見諸三國魏人張揖選編的[廣博]一書。內有‘岣嶁峯上有岣嶁碑’之句。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一文中,也記載了‘禹碑皆蝌蚪字’的內容。舉例如下:

蒼頡書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草米並刈,乞少子左互。學耒,弢雨水,兒糾叔兵朱。

[蒼頡書]釋義:

身體變化,需要庇護。於是尼山是養老送終的好地方。[老有所養]

雜草莊稼一併割下,求少子幫助。[壯有所用]

學使農具,取水灌地。小兒纏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紅飄帶。[幼有所長]

[蒼頡書]的內容,與‘[禮記禮運]篇所講的大禹以前的社會情況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爲大同’。這就是從孔子到孫中山二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響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論,原來出自於上古時代的[倉頡書]。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第3張

夏禹書

出鳥,聶子坐引參,

屯矢尚幹巳。

[夏禹書]釋義:

進入鳥地,夏禹跪下並引導衆人蔘拜[列祖列宗]。

儲存弓箭是爲了崇尚捍衛疆土和祭祀活動。

[夏禹書]記述了夏代就已經將對外戰爭和祭祀祖先神靈列爲帝王最重要的活動。[左傳·成公十三年]中明確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實際上,在夏朝已經是這樣了。由此可見[夏禹書]的內容是研究夏代的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岣嶁碑

承帝冢然,翼輔雝衛。災降矢發, 沮洹往行。三河飛涌。北過冀而奠,似若忘鳥。宿嶽麓庭,昶溢酉祈,水廬弗長,往求永定。華嶽泰衡。崇楚事裒,勞餘神禋,鬯曼吉徙。南瀆衍昌。衣則食備,萬邦皆寧,疆無漾漭。

[岣嶁碑]釋義:

受帝命冢宰答應,輔助舜帝治理灉水衛水。水災降臨,誓師出發。在沮水恆水之間奔忙。三河洪水氾濫,北過冀州而祭奠祖先神靈,姒忙於浚水忘記故鄉鳥地。治水在外常宿高山庭院,用酒祭祀天地,祈望河水暢通不在外溢,水到房前不要再漲了,希望洪水平定。從華山到恆山再到泰山衡山,非常推崇有才智的人疏導河流,從此洪災減少。平時治水之餘以煙祭祀神靈,用芬芳的美酒以享神,神靈昭示;遷徙大吉。南方的溝渠已經順暢,草木興盛,豐衣足食,萬邦安寧,從邊疆到中原,再不見洪水氾濫。

夏朝文字是怎麼書寫的 夏朝文字大致分爲部分 第4張

[岣嶁碑]記錄了大禹受命於舜帝,從冀州出發奔波四方,隨山刊木,導水入河,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治平了洪水。[岣嶁碑]的內容與[禹貢]的文章一致。與[史記]中的[夏本紀]篇中關於大禹治水的歷史內容十分吻合。另外,與保利集團收藏的青銅器[遂公盨]上的大禹治水的詺文,很接近,但從字體上看,[岣嶁碑]的詺文要古老許多。辨認難度大。明朝文學家楊慎在釋讀[岣嶁碑]碑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由於受時代的侷限,其中有的字釋的不準,有的字釋錯筆者作了一些糾正,不妥之處,還望讀者和專家

學者指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