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皇帝叫人跳舞助興,他拒絕了爲何沒被殺?

皇帝叫人跳舞助興,他拒絕了爲何沒被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捺鉢(na'bo)是契丹人傳承已久的生活儀軌之一。

捺鉢既是一種奢靡豪華的消遣方式,也是趁機拉近皇族、貴族、戍邊將領之間關係的一種形式。

遼帝有時還在捺鉢時召見行營附近住牧的部族首領,以示恩寵和關懷。

捺鉢同樣是遼帝宣威的一種重要方式。

皇帝叫人跳舞助興,他拒絕了爲何沒被殺?

在那個交通、通訊、信息、傳播技術和手段極不發達的時代,中國特別是廣袤的北方地區,限於地理、地形等原因,人們之間的交往遠遠無法和今天相比,有時連皇帝的更迭,老百姓都不得而知,或很久以後纔得到消息。

因此,在遼朝中前期,皇帝除了每年例行的捺鉢外,有時還會在新皇帝即爲後進行大規模的捺鉢活動,意在讓自己的臣民知道自己即位,達到讓百姓擁護自己的目的。

按照季節劃分,遼廷設有四時捺鉢,春季捺鉢也稱“春水”,意爲“春漁於水”,地點一般在遼長春州。

遼代的長春州,今稱塔虎城,位於吉林市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幹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市約10公里,是一處遼代古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後,便仿照中原王朝設京開府,建州置縣,長春州隸屬於上京管轄,主要管理和防禦西北方向的室韋諸部和東北方向的生女真諸部。

夏季捺鉢,一般在吐兒山(今遼寧錦州市黑山),秋季捺鉢也稱“秋獵于山”,一般在伏虎林地方(今中國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倫河源之白塔子西北)。

冬季捺鉢則一般在遼朝的永州廣平澱(今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即內蒙古赤峯市奈曼旗西北部)。

顯然,遼帝進行春季捺鉢的地點長春州非常具有戰略和政治意義,是對桀驁不馴的室韋遊牧族羣和生女真族羣的近距離震懾。

在遼興宗以後特別是遼道宗時代,遼朝全面漢化,興宗起,遼朝在對外文書中多稱自己爲“中國(中原)”,那時中國的含義更多是文化意義上的,來源於春秋時期的“諸夏”、“華夏”、“華夷”理論,毫無疑問,諸夏、華夏即中國,而其他則爲蠻夷,遼朝如此自稱,顯然有相當的文化自信。

興宗以後,耶律皇族更像中原皇帝,而與契丹人祖先的生活習慣大相徑庭,僅舉一個小例子:興宗名“耶律宗真”,按照華夏文化習慣和皇室威儀傳統,遂下詔令女真更名爲“女直”,這就是很多古籍中將女真人寫作“女直人”的由來(本書統一使用“女真”)。

遼道宗更是中國傳統水墨畫、詩歌、書法藝術的高手,醉心研究中國古籍,利用自己與趙宋皇帝的良好私交,不遺餘力地從宋朝引入經典文獻,下令契丹和各民族學習;道宗尤爲崇尚儒家文化,甚至曾命專人論證遼朝而不是宋朝,纔是中華文化的正宗和正統。

道宗或許還爲自己是契丹人而感到些許自卑——他的話“願後世生中國(中原)”已然是中華民族融合、團結的真實寫照。

捺鉢對遼朝有深刻影響,聖宗、興宗、道宗皆駕崩於捺鉢可見一斑。

遼朝“原創”的捺鉢,對後世影響也極爲深遠,金、元、清三個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均照搬了遼朝的捺鉢體制。

比如1143年(金熙宗皇統三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西夏仁宗大慶四年),金帝即“諭尚書省,將循契丹故事,四時遊獵,春水秋山,冬夏剌(捺)鉢。”(見《大金國志》卷一一《熙宗孝成皇帝》之三)

在這裏不吝筆墨來介紹捺鉢,一來是鋪墊一下阿骨打當時面對的宗主國——遼朝的政治、文化、時代背景,更重要的是下面即將發生的在久違的捺鉢活動中驚心動魄的一幕。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剛即位就清理了遼廷權臣集團和反叛分子後,意識到皇權式微,感到惴惴不安,於是他擎出了“捺鉢”這個“法寶”,希望以此來重振萎靡的百官,兼威懾東北日漸強大的女真人。

1112年(遼天祚帝天慶二年、宋徽宗政和二年、西夏崇宗貞觀十二年)早春,東北乍暖還寒,長春州地面上已然搭起了春捺鉢的帳羣——

“皇帝牙帳以槍爲硬寨,用毛繩連繫。每槍下黑氈傘一,以庇衛士風雪。槍外小氈帳一層,每帳五人,各執兵仗爲禁衛。南有省方殿,殿北約二里日壽寧殿,皆木柱竹榱,以氈爲蓋,彩繪韜柱,錦爲壁衣,加緋繡額。又以黃布繡龍爲地障,窗、桶皆以氈爲之,傅以黃油絹。基高尺餘,兩廂廊廡亦以氈蓋,無門戶。省方殿北有鹿皮障,帳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壽寧殿北有長春帳,衛以硬寨。宮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輪番千人祗直。禁圍外卓槍爲寨,夜則拔槍移卓御寢帳。周圍拒馬,外設鋪,傳鈴宿衛。”(見《遼史。營衛志》)

這段珍貴的文字,保留了當年遼廷春捺鉢的壯觀、威嚴景象。

皇帝叫人跳舞助興,他拒絕了爲何沒被殺? 第2張

顯然,遼朝的捺鉢形制完全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穹廬式營帳與漢人宮殿式舒適建築的結合,具有典型的民族融合特徵。

作爲“重點關注對象”的女真人是一定要參與此次捺鉢的,後來滅遼的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受病重的兄長、節度使烏雅束委託,進入了遼廷的捺鉢大營。

入春的捺鉢,既要採天地之陽氣,也是水流解凍、捕魚抓蝦的好時機,天祚帝照例命令在一天的漁獵後,百官和百族酋長一起歡聚一堂,共同享用新的一年的“頭魚宴”。

誰也不會料到,就在這樣一個歡樂但嚴肅的場合,“狹路相逢”的阿骨打和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發生了公開衝突。

阿骨打首先發難:就在大家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酒至半酣之際,他突然站起來,朗聲向天祚帝索還“女真叛徒”阿疎,天祚帝龍顏大不悅,但他忍了忍,裝作沒有聽到,阿骨打也在別的部落首領勸說下,坐回了座位。

不久,進入“自娛自樂”階段,那些生性爽朗的遊牧部落首領和契丹的王公貴族們,在天祚帝面前載歌載舞,共同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

看到大家紛紛起身,唯有阿骨打安坐不動,天祚帝很不高興,就命令他起來跳舞,誰想大庭廣衆之下,阿骨打不僅沒起身,公然大聲拒絕了皇帝的口諭。

全場登時陷入沉寂。本來在這個場合阿骨打索還阿疎,已經讓皇帝震怒,現在竟然敢於當面拒絕皇帝,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

一氣之下,天祚帝起身抽刀欲斬殺阿骨打,誰是遲那時快,一向與阿骨打交好的蕭嗣先趕忙勸住了天祚帝,蕭嗣先說女真人是“野蠻人”,不開化,勸天祚帝別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云云。

蕭嗣先是遼朝大將蕭奉先的弟弟,二人均爲天祚帝寵妃元妃的兄弟,當時都深得天祚帝寵幸。

阿骨打的一場殺身之禍,居然奇蹟般地避免了,相信日後天祚帝被金軍俘獲時,對這段不殺阿骨打的經歷一定是悔青了腸子。

歷史就是這樣奇妙,假設當時天祚帝一怒、再怒之下當場斬殺了阿骨打,恐怕中國歷史將會重寫。

然而,冷冰冰的文字清晰地告訴我們:阿骨打固然因自己的挑釁行爲犯下殺身之禍,但是卻好好地活了下來,而且成爲天祚帝和遼朝的“掘墓人”。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也沒必要去考究當時天祚帝的真實心態,或許他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容人之量,或許他不願意那個不多得的春捺鉢場合因爲阿骨打而變得不美好,或許他攝於捺鉢地周圍虎視眈眈的女真人,或許上天在冥冥之中安排了這場風雲際會……

無論怎樣,女真人與遼廷的矛盾公開化、表面化了,完顏與耶律兩大家族的對抗已是箭在弦上。

兩位主人公,一位是遼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一位是金朝開國皇帝太祖阿骨打。

前者生於1075年,後者生於1068年,兩人相差七歲,算是同年等輩之人。

一次看似再偶然不過的狹路相逢,一次讓人無法理解的衝撞和對抗,一次莫名其妙的大難不死,似乎都在昭示着:一箇舊的王朝即將覆滅,一個新的王朝必將誕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