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齊國是公元前221前滅亡 是七雄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秦軍滅燕之後,駐紮在燕國故地,也就是齊國的北面。秦軍佯攻齊國西部,吸引齊軍主力駐紮在西部,而王翦率燕地的秦軍南下直撲齊都臨淄,齊王建不戰而降,田齊就此滅亡。當時齊國的國力在七雄中已經算不上強國,而且多次被趙國擊敗,但齊國離秦國最遠,所以秦國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最後滅齊。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齊國有兩個巔峯時期,第一個姜齊的巔峯是在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執政時期,齊國憑藉自身的地理和軍事優勢,打出‘尊王攘夷’的稱號稱霸諸侯,不僅使得小國臣服,就連晉楚等大國也避其鋒芒,史稱齊桓公九合諸侯。但齊桓公死後,姜齊在春秋時期內亂百年,強大的國力收到損耗,逐漸退出爭奪中原霸主的序列,長期被晉國與楚國脅迫,步入下坡路。第二個是戰國田齊時期,由齊威王崛起,齊宣王守成,齊閔(可作湣)王達到巔峯的3代人的霸業。當時自魏文侯開國以來長期獨霸中原的魏國在與齊人的作戰中兩次敗北。齊威王與魏惠成王之間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使得魏國大敗,實力受到重創,西部又受制於秦的入侵,魏自身再也無力東擴。而擊敗了強大魏國的齊國則自然而然地取代魏國成爲中原的強國。新興的秦國還不夠強大,而三晉中的趙、韓相對弱小,楚國正致力於恢復春秋時期楚莊王的霸業,也弱於齊,燕國長期是齊的附庸。當時良好的國內國外環境使得田齊取代魏成爲中原霸主。齊威王一生都在執着於恢復春秋時期齊桓公號令諸侯的霸業,並沒有統一的野心,齊國需要的只是各國的遵從。就當時來講,齊威王在位時是整個齊國最有機會統一的時期。

可惜的是齊威王死後, 齊宣王志在守成而已,浪費大好的國力與形勢,並無開疆之功。齊國的霸業都受到諸侯的覬覦,而齊國國君卻再也沒有出現齊威王式的人物,齊對燕國的戰爭又樹立了新的敵人。齊閔王時期,爲了擴大霸業與其他諸侯國發動了滅宋的戰爭,但當時的國際環境已經不容齊國出兵:秦國奪取魏國河西,迅速崛起;楚威王厲兵秣馬,對齊國虎視眈眈;趙國取代了魏國成爲三晉中的領袖。而且齊國的敵人宋國雖然只有800裏,但其軍力並不弱,宋康王執政時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爲了守住國土,宋軍與齊軍進行了血戰。長期處於和平狀態下的齊軍戰鬥力低下。滅宋之戰,齊國雖然得到了富裕的宋地,但齊軍遭到重創,齊國外強中乾的本質暴露出來。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第2張

齊閔王的後期,燕國趁着齊國衰弱之機,爲了報羞辱之仇,勾結各國伐齊,燕軍一改過去羸弱之態,大破齊軍。齊閔王南逃,也被楚人所殺,齊國幾乎因此滅亡。後來,燕國政局出現變故,田單趁機復齊之後,雖然還延續了齊國的宗廟,但齊國自身早已經千瘡百孔,實力無法與之前相比。齊王室對東方各國合縱攻齊懷恨在心,逐漸與秦國相交好,而這正好切合了秦國遠交近攻的方略。長平之戰,強大的趙國被秦國擊敗後,弱小的齊國居然想要趁火打劫,多次入侵趙國,不但沒有佔到便宜,脆弱的齊軍被驍勇的趙國軍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齊國的滅亡與齊國自身有關係,在秦已經發動統一戰爭過後,齊國依然不僅放不下與東方各國的恩怨,不但不出兵,反而支持秦國。秦每滅一國,齊國便遣人祝賀,當趙與楚這兩個硬骨頭被秦人吃掉後,燕國弱小不成氣候,統一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齊國怎麼也沒想到,昔日的盟友滅燕居然把刀刃對準了自己。大齊國這個曾經春秋首霸的姜齊,曾經擊破強魏的田齊,在國破家亡之際,既 沒有趙國那樣頑強抵抗的姿態,也沒有楚國那樣鮮血流乾的決心,在秦軍兵臨城下之下,毅然選擇了屈辱的不戰而降。

這一篇問答應該問的是樂毅伐齊那一段吧。首先不得不說當時的齊國確實強大。在那個時候,秦國曾經邀請齊國一起稱帝,秦國成爲西帝,而齊國被稱爲東帝,當然,秦國這一舉動的最終目的咱們尚且放下。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齊國從那一刻起,便成爲了天下的衆矢之的,雖然與此同時,秦國也成爲了衆矢之的,但是秦國那些年一直在招事兒,惹事兒也對這點什麼些許的罪名也不在意了。

第二就是齊國當年造下的一筆孽債。當初,燕國內亂,燕王派遣使臣邀請齊國派遣軍隊過來平叛,但是哪裏知道這一次舉動竟然是引狼入室,受邀而來的齊國軍隊並沒有幫助燕國評判,反倒在燕國土地上大肆的劫掠與屠戮燕國百姓。這一系列的舉動就導致了後期燕國不惜一切代價伐齊。這是後話,咱們以後再講。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第3張

當時天下列國,在進入戰國了以後,魏國首先稱霸,魏國通過李梩變法,並且通過了一系列的軍事改革和軍隊的擴建。首先邁入了強國的行列。但是由於其四處招事惹事。所以後來很快就被齊國,秦國,趙國,韓國,楚國幾個國家一起打壓下去了。

魏國的倒下,很大一部分都得歸功於其國在馬陵和桂陵兩戰勝了齊國。而魏國的衰弱,有空出來大批的生存空間。使得齊國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這一批魏國的饋贈,所以,齊國開始步入了爭霸之路。與此同時,各國也在厲兵秣馬,準備備戰。楚國楚威王,秦國的秦惠文王,趙國的趙武靈王,這一段時間裏,天下諸國的實力都處於上升期。但是經歷過常年的征戰各國的國力都已經很疲乏了,急需通過一些便是還有一些能言會道者,幫助國家贏取利益。這一段時間裏,張儀呀!公孫衍啊,這一些大才就登上了歷史舞臺。當然,這一切都與騎過我關因爲無論是聯行還是合縱。齊國都是受益者,或者說是可以把自己置身於這些風暴的之外。因此齊國安心的發展,實力也漸漸比肩甚至超過了通過戰爭掠奪而壯大起來的秦國。天下漸漸的被封爲兩強格局,但是大家要清楚,秦國一直處於戰時,秦國的軍隊不怕打仗,但是齊國的發展卻是以一種平和的姿態發展下去的,因此齊國士兵的作戰能力也是遠遠低於其餘諸侯的,這也就造成了齊國國力雖強,但他是兵怕死這一奇怪的特點。

好,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略過不談接着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那就是蘇秦。

對於蘇晴這個人歷史書上記載的很混亂,有人說他是貪淫好色着,或者說是貪圖小利的小人,也有人說他是燕國派到齊國的間諜。總之,衆說紛紜,但是他卻做到了一點,那就是讓齊國尤其是齊王過於的揮霍,齊國的國力。並且讓齊國四處樹敵,尤其是攻下宋國那一站,不僅宋國的士兵給了齊國軍隊以衆創,而且奪下宋國這塊肥肉更是天下由忌憚但改爲恐懼。大家都害怕騎過突然將怒火撒到自己頭上。因此大家也就慢慢的被抱成一個團。公孫衍曾經一直推行合縱這個策略。和宋這個策略呢?其原本的初衷就是對付秦國,但是與此同時,這個策略也剛好可以對付齊國,因此,有燕國進行主導組織了一場伐齊聯盟。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以至於讓人懷疑這是一場陰謀。就在此時,天下最爲的強大的兩支軍團也一起加入了伐齊聯盟。一隻就是秦國的軍團,一隻是趙國胡服騎射的勇士。再加上殺紅了眼的燕國士兵。齊國焉能不敗?

可以說,齊國的率先倒下,其原因就是因爲齊國一家獨大的最終後果,雖然此時此刻有更爲強大的秦國,但是列國卻拿秦國毫無辦法。而此時的列國急於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爲自己保存自己的國家。所以此時有人提出來伐齊之策,那就顯得太好。

爲什麼戰國七雄中最強的齊國最先被滅了? 第4張

齊國亡國不是指秦始皇統一六國,而是五國合縱樂毅伐齊,齊國僅剩二城名存實亡。

孟子曰: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戰國七雄實力雄厚的國家,秦最強、楚最大、齊最富!秦經商鞅變法國力大增軍隊戰鬥力爆表,楚佔據長江以南地盤最大,齊國東臨大海有漁鹽之利,土地肥沃、風調雨順。

戰國時期民衆支持度和幸福指數我敢說齊國毫無疑問排行第一,商鞅變法同時期秦國百姓溫飽不能解決,戰爭內亂不斷,在生死線上掙扎。齊國自第一位桓公稱霸工農業發展成爲七國之冠,全民奔小康!齊國臨淄百姓到處聲色犬馬...

軍事和經濟其實背道而馳,秦國軍隊在戰爭和環境中磨練了意志,民風彪悍勇憾喜戰鬥。齊國經濟繁榮,生活水平高端,百姓也不願用性命去打仗。單憑軍隊戰鬥力,齊軍士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甲士。

齊國不是被六國攻伐,最初是五國,後來楚國才加入。其次,齊國並未滅國,樂毅聯合其他戰國攻打幾年佔領70多座城,但仍有即墨和莒未攻克,齊襄王出逃,田單在即墨堅守抵抗,最後使用火牛陣大敗燕軍,隨之收復所有被占城池。因此談不上滅國。六國中齊是最後一個滅亡的。

樂毅伐齊,齊軍如同山崩一般一潰千里...

戰國初,趙魏韓三家分晉,讓東邊的齊,西邊的秦都得以拓展疆域,最後形成東齊西秦的兩強局面。齊以趙以合縱基地,幾次組成合縱聯軍想要滅親秦。秦以燕,宋爲合縱基地圖謀滅齊。在歷史上看,似乎合縱都是三晉作爲主導,但背後的主謀的是齊。燕國長期和齊國作對,何嘗不得到秦國的大力支持。扶持宋國,也是秦國壓制齊國的重要措施。

齊國數次組織合縱進攻秦國都失敗,秦國以燕國出面組成合縱一次就攻破齊國。關鍵原因在於齊國因爲合縱的關係,過少攻打別的國家,失去了戰力心。

齊國是最後一個,但是其他幾國被滅時候,齊國一直不願幫忙,其他幾國被滅之前差點滅了齊國,所以齊國肯定痛恨其他幾個國家,趙國四戰之地,農業肯定被破壞,趙國長平之戰時候,幾十萬軍隊的後勤跟不上,最能幫忙的其實是齊國,但齊國不聞不問,逼的趙軍主動出擊 ,如果有糧食的話,拖也把秦軍拖死,那歷史可能改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