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朝廷重要官員後代,他們分別是湖北巡撫、湖廣總督譚繼洵之子譚嗣同、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吳保初。這四人身逢中西交撞、新舊過渡的大變革時代,他們或接受先進思想意圖變法強國而被殺,或大志未酬鬱鬱而終。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譚嗣同

譚嗣同,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維新派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其父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1884年(光緒十年),譚嗣同離家遊歷直隸(今河北)、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蘇等省,觀察風土,結交名士。《馬關條約》簽訂後,滿懷憂憤的譚嗣同在家鄉努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圖強。之後更與康有爲等聯合各地舉人發起公車上書。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緒頒佈《定國是詔》,決定變法。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但這次變法在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的破壞下僅歷時百日就宣告失敗,光緒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瀛臺。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之後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第2張

丁惠康,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叔雅,號惺庵,廣東豐順人,清末藏書家,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子。其父丁日昌歷任江蘇布政使,江蘇巡撫,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撫,總督銜會辦海防、節制沿海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是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的風雲人物和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雅好藏書,爲官之餘,蒐羅古刻善本,不遺餘力。丁惠康20歲赴京讀書,結交名流譚嗣同等人,憂國傷時,研討方略。其父“持靜齋”所藏之書10餘萬卷,他盡發而讀之,悉數被其繼承。曾仿莫友芝、江標所輯《持靜齋書目》之體列,撰《清經籍志》,惜未成而卒於1909年。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第3張

陳三立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爲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因支持變法一起被革職。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陳三立擔任僞職,陳三立爲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

清末四公子的結局如何?被殺或憂憤而死 第4張

吳保初,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彥復,號君遂,晚號癭公,安徽廬江人,是淮軍將領、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光緒十年四月,吳長慶病逝於朝鮮軍中,清廷以其次子吳保初襲職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補授刑部山東司主事,旋派充貴州司主稿、秋審處幫辦,任職期間不畏權勢,力平董裕氏冤獄。甲午戰敗後因上書提倡變法而去職,戊戌變法前後,他著文痛論阻撓新法之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東渡日本,賦詩寄慨,憂傷國事。宣統三年春南歸上海,於民國二年(1913年)春病逝,葬上海靜安寺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