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王闔閭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能將一個不算富裕的江南下國打拼成春秋諸強中的五霸,便知他不凡的能耐,可以這麼說:“吳國的強大自他而成,吳國的沒落也是由他而起。”原因就是野心生害,今天就來聊聊他的過往。

一、起野心,謀帝位

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公子光做皇帝歷史上一直充滿着爭議,如果按照當時的傳位規矩,他應該吳國的第二十一代皇帝,因爲第二十代皇帝是他的親生父親專樊,他又是長子,接位乃是天經地義的事。何況他文韜武略皆造詣頗深,確實是個皇帝胚子,如果他是順位爲帝,吳國可能要前進數個朝代都不是戲話。公子光失位的原因就出在他爺爺壽夢的身上,壽夢有四個兒子,公子光的父親長子專樊,次子餘祭,三子餘昧和四子季札,壽夢看中了老四季札的才能,認爲他是接班的最佳人選。

但要是傳位於他顯然是壞了老祖宗的規矩,也不曉得考慮了多少天,竟然突發奇想地立下新規:待他百年之後,其皇位由兄弟四個輪流做。其意就是皇帝之位最終還是落於季札之手,此話實際上只說了一半,季札之後的皇位又歸於誰?是從頭再來還是直接由季札的後人接位,此缺爲以後的宮亂留下了伏筆。幾個兒子都聽老爺子的話,一點私心不見,老大專樊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公子光,依章傳給二弟餘祭,老二也照章傳位給老三餘昧,臨到老四就出了問題。

老三病重便要將皇位傳給老四季札,沒想到季札一口拒絕,對皇位毫無興趣,再逼就提出要離家出走。弟兄幾個都不是貪權的主,但也不是睿智君,因爲,在此情況下本應該拿出個服衆的辦法,或者形成個決議什麼的,也就不會生亂,因爲畢竟後人之多人心撥測嗎!餘昧見老四不受,加之情況緊急,只得很草率地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僚,這裏也不排除其有私心作祟。按理說皇位也應該歸還於老大家,起碼走個人倫過場也能安撫人心於人,不至於激發晚輩間的矛盾。

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公子光見皇位平白無故地落到了弟弟頭上,心中那個憤恨無法忍受,從此怠政,僚也覺得皇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便對這個哥哥處處敬重,事事讓着。可他心裏依然不平,想法只一個,那就是這個皇位本來就屬於自己的,便日思夜想要奪回皇位,就在這個時候,吳國來了位能人伍子胥。此人便是楚國的棄臣,因其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國給殺害,跑到吳國來想尋報仇之機,沒想到吳王僚對他並不感興趣,最終同公子光搭上了割頭的關係。

吳國內因被伍子胥看得個清楚明白,既然搭不上僚,只能與公子光爲伍,沒多長時間兩人打得火熱,還爲公子光找來一位叫專諸的鐵桿兄弟殺手。經過一段時間的密謀劃策,上演了一出“專諸刺王僚”的歷史大劇,公子光終奪皇位,但也留下了歷史罵名,殺弟奪位也不見得光彩。

二、避人言,遷都於蘇州

公子光當了皇帝總感覺背後遭人指點,如何才能去掉近況,想來想去也沒個好辦法,他想到有句古言:環境能改變人。便想換個環境,經過多方論證決定將吳都由無錫的梅里遷移的蘇州,美其名曰:適宜發展。其實此話根本半點不通,因爲,吳國自開國就建都於梅里,而且是江南第一個國家,又經過二十三代皇帝的打造,無論是區域位置還是交通政治經濟等,江南又有何處能比?這裏就一個原因——逃避。

到了蘇州後,公子光也確實不負衆望,首先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施恩行惠,任賢使能,並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不過數年功夫便使吳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發展和壯大。公子光自然名聲大起,並得到全國上下一致的擁護,殺弟奪位的陰霾一去不返,此上的公子光飄了起來,仗着國家安穩、百姓豐衣足食且樂於爲國獻身,其狂野之心又生,伍子胥見火候已至,便稍作蠱惑公子光就率領大軍攻打楚國的附屬國——徐國。

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見滅了徐國楚國的反響並不大,便一鼓作氣地開始討伐楚國,沒想到楚國這個泱泱大國根本不禁打,連着五仗都輸得慘不忍睹,僅僅十天吳軍便攻入了楚國的國都,迫使楚國遷都。這場戰爭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吳國是歡欣鼓舞,第二年,隔壁看不慣吳國作爲的越國出來打抱不平,出軍進攻吳國,卻被吳軍給打的是朗朗大敗。按理說公子光不會放過主動找上門的越國,他卻選擇再次伐楚,好像跟楚國有不完的過節,或是楚國好欺負,其實不然,這都是伍子胥的計謀,他在借刀殺人,爲的是報殺父兄之大仇,非是公子光與其結仇。

滅了徐國敗了越國,趕跑了楚國,吳國開始大興,一時成爲春秋五霸之一,周圍鄰國無不懼怕。到了接位的第十九年,公子光開始收拾越國,親自率領大軍伐越,兩軍在嘉興交戰,或許是年年征戰的緣故,這回公子光不但沒佔到便宜,而且被越軍斬落了大腳趾,被迫回撤,不知是急火攻心還是受刺激過大,在回來的路上就斷了氣,一代梟雄就此沒落。

細看公子光的人生軌跡,不難看出他是個作爲不錯的皇帝,前幾年一意治國,讓弱國在短時間內通過發展而國強民富是可圈可點。但富而不淫乃真君子,可他卻仰仗自己的富裕和強大而恃強凌弱,連年征戰不但消耗國資而且送了親家性命不說,也爲吳國的沒落留下了隱患。其實,除了自有的野心之外,整個過程他都被伍子胥左右,這麼拼命地征伐楚國,吳國並沒得到多少好處,則是替伍子胥報了家仇,也就是用人出現重大問題。

公子光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皇位,沒想到他同父親一樣有恃強凌弱的毛病,卻比父親軟弱許多,加至好色成性,最終成了吳國的末代皇帝。

可惜,當初公子光冒天下之晦殺弟奪位,並移都於蘇州說是爲了發展和繁榮,想不到僅僅傳承了一世半就將強大的吳國給埋葬掉,實在是人生的莫大諷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