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中國歷史上誰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馮道排第一

中國歷史上誰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馮道排第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識馮道,是因爲一本《榮枯鑑》,然後纔去蒐集他的相關資料。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出生耕讀之家,文采斐然,主要活動在五代十國時期,經歷四朝十帝而不倒,更曾多次任職將相,三公,三師之職,進退有據,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中國歷史上誰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馮道排第一

此人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不過在於勤儉修身方面,卻是大家都認可的。例如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薛居正監修的《舊五代史》,便對馮道的文采和勤儉表示認同,並稱其:“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然而後面還有一段:“然而事四朝,可得爲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何況再三者哉!”

大意是說,馮道事從四朝,爲臣不忠,又借一女侍二夫,侍三夫,說明馮道的行舉有違儒家倫常。

便是後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在他獨撰的《新五代史》裏也對馮道的勤儉修身表示認可,不過對於他的行舉,深感不然,並罵道:“其可謂無廉恥者矣。”

在後來理學興起,尊崇儒家忠義禮節,對於馮道的行舉又是大加批判,其中就有司馬光,蘇澈等人,在此便不一一列舉。

中國歷史上誰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馮道排第一 第2張

回過頭來,我們拋開古人的評判,再仔細看一看馮道這個人的生平、經歷和他所處的時代,以及爲人處世。

衆所周知,五代十國時期,屬於中國史上一大分裂時期,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捨身取義”固然大有人在,“明哲保身”,也是人之常情。

馮道選擇了後者,但是馮道的選擇,與苟且偷生有本質上的區別。

他有自己的操守

隨軍出征時,他愛兵如子,同吃同睡。有將領將掠奪的美女送他,退卻不掉,安放在別的室,尋訪她們的主人,將其送還。

在朝爲臣時,無人出使契丹,因爲這是個九死一生的差事,他身爲一朝宰相,獲悉此事,挺身而出,寫了:“道去”兩字。

身爲子女時,在聽到父母喪亡,他捨棄了官職,毅然回家守喪。

諸如此類的軼事典故,多不勝數,就不在此枚舉。

中國歷史上誰最懂明哲保身?五代史的馮道排第一 第3張

只能說,有時候我們評判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只聽別人對他的評價來對他下定義。要根據當時的社會國情,來全面研究和加以分析。

便是現在社會也是如此,一個人的是非好壞,不能輕易評定,可能他確實是做錯了,一言以蔽之,不過“人之常情”四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