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唐高宗時期高麗頻繁行動,國家如何應對的?

唐高宗時期高麗頻繁行動,國家如何應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滅亡東突厥,使得唐真正成爲了東亞的霸主,而唐高宗滅亡西突厥,使得唐對西域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管理。

唐高宗時期高麗頻繁行動,國家如何應對的?

顯慶三年,高宗將安西都護府遷往龜茲,以便更好管理西域。至此,太宗一直想建立的西境立體防禦體系完全形成。即以龜茲爲中心,以安西四鎮爲基地,以伊、西、庭三州爲後方依託,經略周邊地區。滅亡百濟、高麗與西境的西突厥一樣,東境的高麗政權也是需要高宗解決的問題。唐初建時,東部的遼東地區有着高麗、百濟和新羅三國,其中高麗與唐直接接壤。在經過了隋煬帝對高麗的三次親征之後,高麗國內一片凋敝,東北亞地區大國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幾乎到了名不副實的程度。

故而迫切需要與唐建立友好關係,以免再有刀兵之禍。因此在武德初,高麗國王高建武就遣使入朝,納貢稱臣。此後,唐與高麗和平相處,相安無事。但在貞觀十六年,高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弒高建武,立其侄高藏爲王,自立爲莫離支,實際上成爲了高麗的統治者。蓋蘇文掌權後就迅速與百濟達成和親,結成聯盟,而後又派遣使者交通日本,意在把日本勢力引入朝鮮半島,再加上百濟,結成高句麗——百濟——日本聯盟,先消滅與中央王朝關係密切的新羅,之後再圖其他。本來,唐朝對待三國的態度是不偏不倚,以期三國相互制衡,但蓋蘇文此舉顯然打破了三國之間的平衡,這是唐太宗所不能容忍的。

故而在貞觀十八年至二十二年的短短五年內對高麗發動了三次攻擊,可惜始終未獲全勝,平滅高麗的任務就落到了唐高宗的身上。永徽六年,高麗聯合百濟、秣韝攻擊唐藩屬國新羅,高宗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發兵擊高麗,揭開了唐與高麗、百濟長期戰爭的序幕。顯慶二年,詔仁貴副程名振於遼東經略,破高麗於貴端城,斬首三千級;顯慶三年,又與樑建方、契宓何力於遼東共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六月,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將兵攻高麗之赤烽鎮,拔之,斬首四百餘級,捕虜百餘人。

唐高宗時期高麗頻繁行動,國家如何應對的? 第2張

高麗遣其大將豆方婁帥衆三萬拒之,名振以契丹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顯慶五年,百濟又勾結高麗、鞠韝侵犯新羅,高宗命左衛大將軍蘇定方統兵討之。這次討伐規模空前,水陸兩軍共計十萬人,將領十一員,最終平滅了百濟。平滅了百濟,如同削掉了高麗一臂,不過高宗最終的目的還是髙麗。在滅百濟後的第二年,高宗就命左驍衛大將軍、涼國公契宓何力爲遼東道大總管,左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爲平壤道大總管,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樂安縣公任雅相爲壩江道大總管,以伐高麗,正式對高麗本土用兵。

此役兵強將勇,又攜戰勝之威,可見高宗是希望籍此戰一戰而定高麗的。事實上,這次戰爭在一開始頗爲順利。龍朔元年661七月,蘇定方破高麗於壩江,屢戰皆捷,遂圍平壤城;九月,契甚何力在鴨綠江大破蓋蘇文長子泉男生,追奔數十里,斬首三萬級,餘衆悉降,男生僅以身免。然而在這場大勝之後,契菡何力受詔還軍,不久,唐將龐孝泰軍敗蛇水,與其子十三人皆戰死,之後,圍攻平壤的蘇定方退兵,此次征討無疾而終。蘇定方的退兵看似是主動選擇,實則迫於無奈。

因爲從狽江方向進攻平壤的蘇定方彼時屬於深入敵後的狀態,急需後方增援。從行軍路線來看,從鴨綠江進軍的契宓何力正是接應蘇定方、打通陸上通道的主要力量。但契宓何力的退兵使得唐軍失去了對鴨綠江——平壤一帶的控制權,使得蘇定方的軍隊成爲了平壤城下的孤軍。另外,龐孝泰失敗的蛇水就在平壤附近,可見高麗尚有相當的實力。所以,不管是高麗趁機對蘇定方發動反包圍,還是切斷蘇定方的退路,都是十分艱難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蘇定方唯有撤退一途方可保無虞。

唐高宗時期高麗頻繁行動,國家如何應對的? 第3張

自從蘇定方撤軍之後,唐與高麗均未有大的軍事活動,戰事頻仍的東境出現一段難得的安定期。但乾封元年666的高麗內亂,打破了這種安定。是年蓋蘇文死,其子蓋男生繼承莫離支之位,但其弟蓋難建、蓋難藏不服,雙方互相攻擊,蓋男生敗而投唐。高宗趁此機會命李勣爲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裨將郭待封等以徵高麗。因爲高麗剛剛結束內亂,更兼連年饑饉,妖異屢降,人心危駭,所以李勣進軍頗爲順利。李勳拔平壤城,虜高藏、男建等,終於攻滅高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