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頓國: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

頓國: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頓國,是周武王滅商後於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子爵,亦稱頓子國,都城在今河南商水縣頓國故城,後爲陳國所迫南遷,號南頓(今河南項城南頓鎮),與陳國、項國、沈國等相鄰,春秋時期爲楚國所滅。

頓國從公元前1122年建立,經歷了比較穩定的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開始,在陳、楚、魯、宋、晉等大國爭霸中原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或失或續,到公元前496年終爲強楚所滅,存在了626年。頓國的存續,是西周至春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當時的歷史狀況。

頓國: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

地理位置

淮水中上游地區歷來爲上古民族雜居交錯之地,況且又爲商王朝統治的舊地,爲震懾商民舊族,周王朝便在這裏分封了頓、沈、項、息、番、蔡、道、蔣、曾、唐等諸多姬姓小國,使其成爲鎮守周朝南疆的屏障。周初分封的這些諸侯小國,面積都不大。頓爲子爵,其封地面積不過二百五十平方里左右。頓國在哪裏?清顧棟高《春秋大事年表》雲:“頓國本在縣(指商水縣)北三十里,頓子迫於陳,南奔楚,自頓南徙,故曰南頓。”這段記載不僅指明瞭頓國的初封地、遷居地,而且也指明瞭頓國曆史發展的兩個階段。

頓國故城

《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標示頓國的地望有兩處:一在今商水縣境內;一在項城縣(今項城市)境內。體現一個諸侯國的考古學“表徵”是什麼?是都城。周口市、商水縣文物部門在今商水縣平店鄉李崗村找到了頓國故城城址。經過勘探調查表明,頓國故城呈正方形,城牆用夯土築成,邊長500米,面積達25萬平方米。城牆外有壕溝護繞。故城內出土有西周、春秋時期的建築構件如筒瓦、板瓦、雲紋瓦當和生活用具陶圜底罐,以及楚國流行貨幣蟻鼻錢等。故城外發現有西周、春秋、戰國及漢代墓葬。

頓國: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 第2張

頓國故城西漢時置博陽縣,東漢時稱樂家,三國時衰落。該故城的發現,證實今商水縣平店鄉李崗村附近方圓地區爲頓國疆域範圍。這個頓國後來習慣上將其稱爲北頓,以與後來的南頓相區別。

南頓古城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遂圍陳,納頓子於頓。”這個都邑就是今項城市南頓故城,該故城位於今項城市南頓鎮。據考古調查,南頓故城面積約50萬平方米,尚存一段夯土北城牆,東西長217米,殘高7米,頂部寬約5米,夯層厚18至30釐米,圜底窩較淺。城內散存大量板瓦、筒瓦和飾粗細繩紋的陶片。故城內外發現有周代和漢代墓葬。該故城比頓國故城大一倍,顯示楚人修建該城時明顯違反了建築規制,突出了防禦功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