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後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學、文學中游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天下崔姓是一家,團結和諧秀中華。詩書勤耕讀,仁愛慈善讓。”清河崔氏後人崔相臣在贈給同村人崔之文的這塊匾上,寫下了自己對家族千年積澱的理解。

作爲中古時期的豪族,清河崔氏的地位一度堪比帝王,後來雖然失去了門閥制度的庇護,但仍然能讓家傳文化相繼。崇佛的年代,他們吸納佛學;崇尚科舉的時候,他們又轉而在經學、文學中游弋,時刻保持家族的文化地位。

姜太公的後裔連公主都嫁不進來

初冬時節,臨淄姜太公祠內,依舊是松柏茂密,綠意盎然。

崔氏先祖之碑前,中華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中華崔氏統譜主編崔相臣介紹,崔氏的太始祖爲齊國開國國君姜太公。太公助周文王武王滅商,以首功封於齊國。齊國首都臨淄也因此成爲崔氏後人心中的發源地。

崔相臣表示,崔氏始祖爲太公嫡孫季子。太公傳位於其子齊丁公,丁公去世後,應當有嫡子季子繼位,但是季子仁愛,讓國於庶弟叔乙即齊乙公。季子則來到封地崔邑這個地方,此後在此生活,季子後人就以邑爲姓,崔氏從此形成。

不僅崔姓是姜太公後裔,還有諸如姜、呂、丘、丁、許、謝、紀、高、章、賀、柯、盧、薄、賴、連等諸多姓氏都是太公後裔。

“天下崔氏是一家”,崔相臣介紹,今年的紀念姜太公誕辰3153週年祭禮,衆多崔氏後人從各地趕來參加。

因爲季子有讓國之美名,其後裔多爲齊國公卿,是當時的公卿世家之一。

崔氏的前幾代人,大多默默無聞,直到崔杼這一代,纔開始在齊國朝堂之上發聲。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第2張

崔杼,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爲齊國執政。齊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呂光(齊莊公)。他在齊執政二三十年,當國秉政,先後立莊公、景公。後來由於他在政爭中失敗,崔姓纔在齊國失去權勢,南遷魯國。

後直到秦朝,崔氏再次崛起。崔相臣介紹,秦朝時,崔杼裔孫崔意如被封爲東萊侯。

漢朝建立以後,崔意如長子崔業襲封這一爵位,並在清河東武城定居下來。

其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發展成爲名門望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後長仕北朝,其中崔浩歷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爲“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魏晉以後,郡望成爲貴族的身份標誌。北朝隋唐時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爲“七宗五姓”,崔姓被公認爲“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北朝時期,官方出面爲漢姓定譜籍,準備將四個望族列爲“一等”。隴西李氏得知消息,派人趕到京城打點,但最終還是沒能拼過崔、盧、鄭、王四個世族。後來,自稱“隴西李氏”的李淵建唐,“隴西李氏”才被列爲“第一”。

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爲第一,唐太宗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爲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爲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遂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雖然如此,清河崔氏仍爲士族高門,有多人擔任宰相。

在唐代,七宗五姓勢力極大,皇帝曾想把公主嫁到清河崔氏,也被無情地拒絕。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第3張

唐高宗時,出身寒微的宰相李義府,爲他的兒子向七大望族求婚,不但處處碰壁,還受到了羞辱。李義府懷恨在心,便說服皇帝下詔禁止七大望族通婚。七大望族不敢公然抗旨,只好省去婚禮儀式,只在天黑後用一頂花紗遮蔽的“檐子”(肩輿),把新娘擡到新郎家。中唐以後,“檐子”迎親甚至成爲有身份的標誌,七大望族之外的家族也紛紛效仿。在宋代,“檐子”送嫁逐漸公開,“檐子”也開始被刻意裝飾,成爲花轎的前身。

爲照顧兄長寧願失去升遷機會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傳承中,一直貫穿始終。

研究清河崔氏的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夏炎認爲,在儒家傳統濃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養與實踐是家學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河崔氏成員歷來就有非常強烈的孝悌觀念。

北朝時,崔宏父子以孝行傳家。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親登山嶺,撫慰新民,適遇玄伯(崔宏字玄伯)扶老母登嶺”,崔宏的孝行使其備受感動。

其子崔浩亦是一個孝子,《魏書》卷三五《崔浩傳》記載,崔浩的父親崔宏生病很嚴重的時候,崔浩就剪去指甲,剪下頭髮,夜裏在庭院中擡頭祈禱上蒼。希望父親的身體能夠好轉。並祈求上天,能夠用自己的身體替代父親生病,換取父親身體健康,在地上不斷磕頭導致磕頭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血。

《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崔慰祖傳》稱崔慰祖“父喪不食鹽”,其母實在不忍心,對他說:“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餚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崔慰祖不得已而從之。

到了唐代,儒學得到進一步發展,孝的觀念在世家大族家傳思想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崔希喬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做人以孝爲本,尤以孝事親,進而以孝事君,以孝治民。做官之時,使得“風化大行,貧弱之輩,荷其仁恕”,把自己的孝道發揮得淋漓盡致,獲得了極好的政聲。

崔玄籍父子在孝行方面也有突出表現。母親去世後,崔玄籍非常悲痛,身體因悲傷而遭受重創,差點逝世。其子崔歆“期歲喪母,便悲傷思慕,見於顏色”。

後來崔玄籍因爲別人誣陷,被下放到南方偏僻地帶做官。崔歆不放心父親一個人獨自去遠地,就跟隨而去。在上任的路上,遇到洪水暴發,崔玄籍被大水衝到洪水中,隨從們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營救,崔歆一下子就跳到洪水中,游到父親身邊,竭力救援。後來父親得救了,但是崔歆卻被洪水沖走。

百年風範的清河崔氏,靠門第入仕,憑讀書從政 第4張

夏炎認爲,崔歆以小小年紀於洪水中救父而死,這種行爲着實令人感動。說明此時的孝悌觀念指導着家族成員的行動,在一些家族成員思想中已發展到能夠爲之付出一切的地步。

唐僖宗時,宰相崔彥昭事母至孝,《舊唐書》卷一七八《崔彥昭傳》:“彥昭事母至孝,雖位居宰輔,退朝侍膳,與家人雜處,承奉左右,未嘗高言。歲時慶賀,公卿拜席,時人榮之。”

清河崔氏即使身爲宰相,一身榮耀,也要把行孝道奉爲處世的重要原則。在夏炎看來,處於顯赫時期的世家大族的孝母行爲,一方面是家族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通過將這種行爲納入政治範疇,有利於維護並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夏炎介紹,在悌的方面,清河崔氏兄弟友愛的事例也很多。

唐崔隱甫是玄宗時期的御史大夫,被提拔爲幷州司馬,但是因爲恰逢兄長崔逸甫患上急症,崔隱甫沒有去上任。爲了照顧生病的哥哥,崔隱甫寧願錯失升任的機會。

孝悌觀念在清河崔氏家傳思想中佔有重要地位。對於家族來說,孝悌觀念對家族成員的行爲具有制約性,是維繫家族成員之間正常關係的精神紐帶;對於國家社會來說,孝悌觀念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

《論語·學而》中提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夏炎認爲,孝悌觀念由維繫家庭關係,發展到家族關係,進而上升到整個社會關係的維繫,這就是封建社會從統治者到平民均重視孝悌的關鍵所在。

在教育上給予女子同等權利

夏炎認爲,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詩書傳家的家族傳統,好學的家風累世不替。

曹魏崔琰在青年時代就曾就學於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玄門下,積累了深厚的經學根底,由此而開清河崔氏好學之風。

南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續了漢代以來的學術傳統,以儒家經學爲主,而兼綜其他學科。由於北朝清河崔氏數代保持好學的家風,因而其中不乏學識淵博的大家,知識面十分廣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顏氏家訓》卷三《勉學》中提到:“洛陽亦聞崔浩、張偉、劉芳,鄴下又見邢子才:此四子者,雖好經術,亦以才博擅名。”

隋唐時期清河崔氏家學的學術傳統在延續經學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很重視禮學、章句訓詁、文學等方面。

清河崔氏在強調男性家族成員文化水平的同時,對於女性成員的學業亦同等重視。由於她們從小就有好學的傳統,所以清河崔氏的一些女性成員同樣飽讀詩書、才學過人。

崔元孫之女“歷覽書傳,多所聞知”,對其子親授《毛詩》、《曲禮》,後“學行修明,併爲當世名士”。

崔彥穆女“博涉書史,通曉治方”,年二十其夫鄭誠去世,獨自教養其子鄭善果讀書做人,在當時傳爲美談。

夏炎表示,世族女子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說明清河崔氏比較注重家族整體文化素養的培養,在男子享有受教育權利的同時,也給予女子同等的待遇,促進了家族總體文化地位的提升。家族女性嫁於別姓之後,便將自家的家學帶到重新組合的家庭中,這有利於家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傳播。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是典型的文化世族,世代相傳的家傳文化除了它本身的文化意義外,在政治方面亦具有一定的功用。家傳文化在世家大族的形成、家族成員的入仕及從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河崔氏大族形成於魏晉時期,對於世家大族形成起關鍵作用的崔琰、崔林入仕途徑顯然不是政治或經濟的,他二人之所以能夠參加到曹魏政權中來,是得益於曹操的徵辟,而曹操之所以能夠任用他們,與他們擁有的文化功底密切相關。

隋唐以來,科舉取士逐漸成爲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徑。在唐代,入仕途徑主要包括科舉、雜色入流、門蔭等幾種形式。在唐前期,門蔭是重要的入仕途徑,世家大族子弟藉父祖宦位而得以優先入仕。但隨着才學取士原則的不斷強化,科舉取士在入仕途徑中的地位愈顯突出。

夏炎介紹,清河崔氏有仕宦記載成員287人,其中有確切入仕途徑記載者84人,科舉入仕66人,門蔭入仕18人,前者遠遠多於後者。清河崔氏凡是處於政治高峯期的成員,基本上都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在唐代,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其中,除崔知溫以門蔭入仕,崔神基、崔詧、崔元綜入仕途徑不明外,其餘8人均以科舉入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