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愛新覺羅·阿敏身份尊貴,本可享一世榮華,卻因不安分未得善終!

愛新覺羅·阿敏身份尊貴,本可享一世榮華,卻因不安分未得善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阿敏生於大清皇家,父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弟弟。但是,身份顯赫榮華富貴的日子並沒有讓這一家人心滿意足,其父舒爾哈齊最終選擇謀反。失敗之後被努爾哈赤囚禁,雖然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自古以來,法理也不外乎人情,身爲皇家血脈的阿敏非但沒有受到父親的連累,還被大伯努爾哈赤留在了身邊,並獲得了非常好的待遇。位列四大貝勒之一,地位僅次於努爾哈赤的次子。阿敏雖然爲人粗鄙,但是驍勇善戰,爲努爾哈赤打敗過很多敵軍,立下無數汗馬功勞。

愛新覺羅·阿敏身份尊貴,本可享一世榮華,卻因不安分未得善終!

按理說,阿敏的形象是一位爲國出征,忠心耿耿的大英雄。但衆所周知,在一次戰役中,阿敏節節敗退,眼看就要被敵軍侵蝕,身爲主帥的他有了棄軍保己的想法。於是開始在城中燒殺搶掠。得到足夠的財產之後,最終棄城而逃。他的所作所爲傳到皇太極的耳中,天子震怒,下令將其囚禁,一直到他死都沒能走出牢籠,享年55歲。阿敏的行爲固然可惡至極,但是,即使他沒有這樣做,也未必能得善終。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皇太極早就容不下他,只不過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一個合適的理由而已。

愛新覺羅·阿敏身份尊貴,本可享一世榮華,卻因不安分未得善終! 第2張

即便沒有這件事,別的罪名也可以將他置於死地。皇太極之所以仇視阿敏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阿敏並沒有將他放在眼裏。當年阿敏的父親謀反失敗後,努爾哈赤下令將其囚禁,這種下場雖然是罪有應得,但是阿敏這種生性粗魯之人又豈會懂得什麼國家大義呢?即便懂得,又有多少人能夠面對父親的死而無動於衷?所以對這件事情一直心有怨恨。無奈,伯父努爾哈赤過於強大,又手段狠毒。所以,在他生前,阿敏對於殺父之仇一直是敢怒不敢言,將這種怨恨默默的埋在心裏。

讓他懼怕的努爾哈赤終於去世了,皇太極奉先王遺命承接帝位。與南征北戰,性情殘暴的他比起來,皇太極自然是儒雅之輩。這個時候,阿敏一改之前忠心耿耿的形象,經常有意無意的顯露出自己對朝廷的不滿,諸多抱怨,他將這種消極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絲毫不避諱已爲天子的皇太極。但他的種種自怨自艾難道只是不滿於父親被囚禁至死的事情嗎?如果真的是這樣,或許他的孝義還值得同情。但是這並不是他的根本目的,只是借題發揮,不服從皇太極的統治而已。

愛新覺羅·阿敏身份尊貴,本可享一世榮華,卻因不安分未得善終! 第3張

正所謂,愚蠢之人,你想給他生的機會,他都不知道好好的利用起來。阿敏的父親就是謀亂犯上之輩,兒子雖得以赦免,但是卻愚蠢至極。他不感念皇恩浩蕩,反而心心念唸的走父親的老路。1627年,阿敏與朝鮮的一次戰役,就將他的狼子野心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朝鮮軍隊被打的落花流水之際,國王見勢不妙轉而像清朝求和。就在兩方談好議和條件之後,阿敏非但沒有撤兵的意思,還想進入朝鮮都城。從此留在那裏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皇帝,從此與皇太極並肩。

好在大清王朝沒有那麼多糊塗之人,阿敏的手下紛紛勸其三思,明確反對他這樣做。在衆口難調的情況下,阿敏只得放棄這個念頭。這一事件中就可以看出,阿敏看似英勇,實則沒有什麼謀略,至於治國之才,便更是與他無緣。古往今來,一個成功的謀反,或者說自立門戶,向來都是有天時地利人和。只有充足的準備,再加上人心所向,纔是可以稱帝的基本條件。而阿敏的這一舉動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支持,這就說明在此之前沒有經過精細的謀劃,純屬個人臨時起意。若王者這麼好當,恐怕天下在無貧民了吧!

最終,這個愚蠢卻又不想服從皇帝的人,在戰敗之後,突然數罪併發,被衆臣決議處死,好在皇太極雖然心中對他無比憤恨,甚至以數條欲加之罪讓天下人知曉他的惡行,但最終還是顧念親情,沒有趕盡殺絕,免除他的死罪,囚禁起來,直到死去。這過程,這結局,與父親舒爾哈齊是何其的相似。如果他能安分守己,雖做不得皇帝,也必然是一位功績累累,受萬民敬仰,令皇太極敬重的股肱之臣。可惜他當年明明得以赦免卻沒有想着爲國盡忠,最終,愚蠢,讓他付出了永久囚禁的代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