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朱元璋爲什麼要賜死自己的后妃郭寧妃?

揭祕:朱元璋爲什麼要賜死自己的后妃郭寧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馬皇后死後,洪武洪武十七年九月,後宮服除之後,朱元璋便又進封李賢妃爲“淑妃”,攝六宮事,成了後宮的實際主宰。李淑妃很快便因病死去,郭寧妃繼掌六宮事。

郭寧妃有一個兒子,這就是魯王朱檀。這個小子生於洪武三年,年僅兩個月的時候就被父皇封爵爲魯王;此人好文禮士,善長詩歌,自幼謙恭下士,博學多識,甚爲朱元璋喜愛。洪武十八年,他十五歲時便得已就藩山東兗州。少年的他離開了父母的管束,開始沉溺於道教之中,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終於有一天不幸中毒,還不到二十歲便一命嗚呼。朱元璋對這個兒子失望至極,乾脆給了他一個“荒王”的惡諡。

揭祕:朱元璋爲什麼要賜死自己的后妃郭寧妃?

幸運的是,朱檀並沒有絕後,他臨死前已經有了兒子朱肇輝,這就是後來的魯靖王。朱肇輝生於洪武二十一年,他的母妃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母親年輕守寡,便把希望與精力都貫注到兒子身上了,對他的撫育、教誨可謂有度。

漢武帝向來被認爲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權謀手段確乎令一般的君主望塵莫及。就在漢武帝臨死之前,有鑑於呂后、自己的祖母竇太后等人的獨攬朝綱,爲了免除後患,他便把漢昭帝的生母鉤弋夫人賜死了。漢武帝的這一手,被後來的北魏學去了,儘管後來還是出現了像馮太后這樣的女主,但那無疑是漏網之魚。

朱元璋既然什麼都爲孫子想好了,有關於后妃的死角自然也不會放過。隨着自己日漸老邁,朱元璋大概不能不想到:假如太孫繼位後,太皇太后之位必然是郭寧妃的,加上有郭英在外朝掌握軍權,說不定郭寧妃就會成爲東漢的何太后一樣的人,而郭英就成爲了大將軍何進一樣的外戚。如此一來,大明王朝又不得安寧了。爲了防止自己身後出現此類不測,朱元璋最後乾脆找了個由頭,將郭寧妃賜死。

揭祕:朱元璋爲什麼要賜死自己的后妃郭寧妃? 第2張

此時,後宮中還有一位“李賢妃”,她是最容易與前面的那位由賢妃進位淑妃的李氏相混淆了。這位年輕的李賢妃的父親是揚州衛指揮,據說她出生時“白氣橫天”,非常靈異;洪武十八年前後,受都指揮宋晟的推薦,李氏得以入宮。由於她的聰明俊秀、知書識禮,很快便被朱元璋進位爲賢妃。

史稱這位李賢妃爲人多智術,“事上有禮,撫下有恩,遇事有斷”,所以在郭寧妃死後,朱元璋便將一干後宮之政都委託於她。皇帝又提拔了她的兩位兄弟爲金吾指揮,與錦衣衛同掌詔獄。當然,重用外戚掌握一些要害部門也是必要的。

李賢妃也像馬氏一樣,對於一些軍國大事也常有難得的見解;爲此朱元璋不少向她請教一些疑難問題,結果她總是分析得條理分明,深得朱元璋的心意,以至贊其爲“班婕妤之流也”。李淑妃城府也很深,據說朱老四當年爲奪取儲位曾有心接納李淑妃,可是卻遭到她的謝絕:“妾備位嬪口,所任者,浣濯庖廚之責,儲位大事,非妾所知。”

眼看就到了洪武三十年十二月,朱元璋得了一場大病,他如今已是風燭殘年,隨時都有可能龍馭上賓。儘管已是病體沉重,朱元璋還是決定做點非同尋常的事情。李淑妃雖然賢能,但此人城府極深,一旦自己駕鶴西去,那麼她將如何自處?由於她的特殊地位,太孫即位後,她自然就成了皇太妃。還是有鑑於歷史上的女主之禍,朱元璋對於自己後宮的這幫女人也很不放心,而他又一向不憚於矯枉過正——而且他比誰都明白,人性是脆弱的,是經不起權力的考驗的,大多數人都有可能被權力的迷藥所蠱惑!假如皇太孫一旦繼位,皇太妃李氏如此“有智術”人物,會甘於寂寞嗎?她會成爲武則天第二嗎?她生子做了唐王,她會眼睜睜看着兒子只做一個藩王嗎?

爲了防患於未然,免得由於一時不忍鑄成千古之恨,精通權謀的朱元璋反正已經決心把黑臉唱到底了——就等着將來讓太孫出來專門唱唱紅臉,藉以收斂下人心吧。

這一天,朱元璋便把李賢妃的兩個哥哥一起叫到便殿賜宴,接着他又把李妃叫到自己的病榻前,對她說道:“自從冊封爲賢妃、後又攝六宮事以來,你已經跟隨在朕身邊超過一紀(十二年)了,朝夕在左右侍候,費心用力,朕自當感念在心!”

揭祕:朱元璋爲什麼要賜死自己的后妃郭寧妃? 第3張

朱元璋說着說着,作爲一個飽經世事的聰明人,李妃似乎明白了一點什麼,她不禁流下眼淚來。接着,朱元璋又對她說道:“現在,你去便殿見見兩位哥哥,儘儘骨肉同胞的情誼吧!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至此,李妃已經徹底明白,朱元璋這是要自己步郭寧妃姐姐的後塵啊!李妃知道朱元璋的脾性和手段,反抗或者諍諫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坦然接受一途。於是她向皇帝泣拜道:“臣妾知道了,不就是一死嘛,何必還見兄長呢!”若真見了,豈不增加他們的痛苦?那時自己又反生留戀之心;長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不痛,李淑妃不暇多想,隨後自縊而亡。

看着剛纔還活生生的一個人,一個自己曾經深愛也頗爲信任的女人,現在已經成爲一具冰冷的屍體,朱皇帝不顧一切,立即奔上前去撫屍大哭。李妃的兩位哥哥被允許送別妹妹,朱元璋只得無奈地對他們說道:“朕不是不知道你們的妹妹賢明,只是擔心她日後會演出武后之禍,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感情叫她這樣做,你們不要以爲朕是個寡恩薄德的人。今後,朕絕不會虧待你家的。”

帝王的思想感情,確乎不能做尋常觀,不是虧待了愛人,那也許必定要虧待江山。可是,賜死一個李賢妃容易,她的身後卻還有很多個“準李賢妃”在,她們包括伊王生母葛麗妃等,朱元璋面對昔日這些與自己同牀之歡的女人,居然生出了無數煩惱。開弓已沒有回頭箭,朱元璋平生的信條大概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於是葛麗妃等也都追隨李賢妃去了,這還沒有完,朱元璋死後,他乾脆又一起讓四十多位妃嬪爲自己殉葬,以免她們身後鬧出醜聞——誠然朱元璋恢復了古代最野蠻的非人制度,可是站在他維繫江山的立場上,多少我們也可以理解他——雖然我們絕不認同!

不管我們要批評朱元璋是多麼殘忍和自私,可是由於朱元璋的防範嚴密,除了宦官、東北的夷狄之禍外,女寵、外戚、權臣、藩鎮等終歸在有明一代未成氣候;而如果不是朱老四後來“不肖”,大明王朝在內政的完美方面,也許還可以媲美北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