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世說新語》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那麼其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原文

王戎、和嶠①同時遭大喪②,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③,和哭泣備禮④。武帝⑤謂劉仲雄⑥曰:“卿數省⑦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註釋

①和嶠(?—292):字長輿,汝南西平(今河南駐馬店西平)人,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大臣。曾經直諫晉武帝說皇太子司馬衷不適合當皇帝,果然,司馬衷當了皇帝之後,引發了一系列朝政混亂。

②大喪:父母的喪事。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③雞骨支牀:成語。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牀蓆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事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④備禮:禮數周到。

⑤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魏鹹熙二年(265)承襲父親爵位做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改元泰始。公元280年滅吳,統一全國。建國前期勵精圖治,經濟繁榮,出現了“太康之治”。後期逐漸怠惰腐化。

⑥劉仲雄:即劉毅(216—285),字仲雄,東萊掖縣(今山東萊州市)人。東漢城陽景王劉章後代,魏晉時期名臣。官至尚書左僕射,舉爲青州大中正。太康六年卒,贈儀同三司。

⑦省:看望。

世說新語德行篇第十七則翻譯

王戎和和嶠同時喪母,都因爲行孝而被傳頌。王戎骨瘦如柴,和嶠則痛哭失聲,禮數週全。晉武帝司馬炎對劉毅說:“你有沒有去看過王戎、和嶠幾次?聽說和嶠悲痛的程度超過了禮數的要求,讓人爲他擔憂。”劉毅說:“和嶠的禮數雖然很周到,神智與感情卻沒有受損;王戎的禮數雖然不夠周全,卻因過於悲傷而形銷骨立。臣認爲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該擔憂和嶠,而應該擔憂王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