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戰史祕聞 >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爲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爲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說的是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建立了宋朝的故事。那麼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呢?爲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

陳橋兵變發生在後周。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僞,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衆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爲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爲“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位號。

爲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爲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第一: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且,一舉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

第二: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但是,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被將士們把黃袍強加在身上。

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起兵反抗,於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先後擊敗李筠和李重進。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一般以爲,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方式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劃水平和政治見識,能夠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爲雲、覆手爲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

其中較爲明顯直觀,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這與五代某些“縱兵大掠”的兵變相比,趙匡胤的“嚴敕軍士”無疑表現出一種政治見識。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爲何說是最成功的兵變? 第2張

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爲,從趙匡胤即位後竟無須再出徵,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不久前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及趙匡胤母親之言:“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等史料來看,陳橋兵變應該是一起早有預謀的軍事政變。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

這場兵不血刃的變革,從此開創宋朝三百餘年的江山國祚,同時也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經濟和生產力最爲強盛的時代。但也是因爲這個王朝以陳橋兵變爲開端,是以宋朝一直在兵力這方面極力壓制,形成了獨特的重文抑武的局面,也給後世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印象。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