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抗聯偵察員最傳奇功績:炸燬虎頭要塞亞洲第一炮

抗聯偵察員最傳奇功績:炸燬虎頭要塞亞洲第一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十年,滄海桑田。關於那場八年血戰,我們到底該紀念什麼?傳承什麼?警醒什麼?

本報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數千展品中,精選其中數十,將之轉化爲“紙面展覽”,呈現於廣大讀者面前。請隨我們一起走入“展現”,循着一件件實物,回溯那些或悲壯或傳奇的戰爭故事;走近那一個個瀝血不屈的前輩英雄,貫通時空、貫通熱淚、貫通血脈,把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旗,揚得更高。

1940年初,正是長白山區最冷的季節,氣溫下降到零下二十多度,東北抗日聯軍戰士堅持出沒在林海雪原,與日寇周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東北抗聯時期的歷史文物放置在白樺樹和茫茫雪原的背景下,抗聯歌曲《露營之歌》在展廳迴響。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這些耳熟能詳的抗日英雄人物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

北方工業大學的蔣瑞卿和他的同學們駐足在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的照片前。這支9人小組正在暑期進行主題爲“追尋紅色記憶,弘揚民族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抗戰館和盧溝橋是他們的第一站。

1932年起,中共滿洲省委先後在東北各地建立十餘支抗日遊擊隊,堅持和發展抗日遊擊戰鬥。中國共產黨在極爲艱苦的條件下,以直接領導的反日遊擊隊爲骨幹,聯合其他抗日武裝,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進而統一整編爲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抗日遊擊戰爭,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抗聯偵察員最傳奇功績:炸燬虎頭要塞亞洲第一炮

在“東北抗日聯軍戰鬥序列暨主官姓名錶”前,大家讀着一個又一個名字。從1936年7月至1939年底,東北抗日聯軍整編爲三路軍。第一路軍於1936年7月編成,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爲楊靖宇;第二路軍於1938年1月編成,總指揮兼政治委員爲周保中,副總指揮爲趙尚志;第三路軍於1939年5月編成,總指揮爲李兆麟。抗聯將士的名字背後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安靜地陳列在展館裏的文物見證着那段屈辱和抗爭的歷史。

中國奇兵88旅和斯大林嘉獎令

在“東北抗聯”部分的展覽中,一張印有斯大林頭像的嘉獎令分外顯眼。1945年8月23日,斯大林爲表彰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參謀李思孝(江子華)在遠東對日作戰中發揮的出色作用,授予其嘉獎令。

證書譯文如下:

爲了保衛蘇維埃祖國

李思孝同志,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大元帥同志於1945年8月23日命令,通報,爲表彰在遠東同日本人的戰鬥中發揮出色的作用,特向遠東第一方面軍,其中包括您,表示感謝並通令嘉獎。

祝願我們的紅軍和紅海軍所向無敵!

司令部首長Β.希金(注:遠東軍軍事委員會、軍事委員Ν.Β.希金上將)

遠東第一方面軍司令部

從1940年底直到1945年8月,東北抗聯轉入蘇聯遠東地區,被編入蘇聯遠東方面軍。東北抗聯緣何離開中國進入蘇聯?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歷史祕密呢?

1938年秋,日本侵華勢力加緊對敵後根據地、游擊區抗日軍民的瘋狂圍剿。到1940年,抗聯的活動區域由原先的70個縣縮小到不足10個縣。抗聯黨組織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抗聯領導人經過商議,決定轉入蘇聯遠東地區休整。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表示:“儘管暫時還不能與黨中央接上關係,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信仰和奮鬥目標,主宰着我們的靈魂!既然對於越界過江統一了思想,我們就立即行動。”

1941年初,爲了便於對過境部隊的統一領導和管理,蘇方建立了兩個駐屯所。北野營位於黑龍江邊,黑龍江的俄文是“阿穆爾”,字頭爲“A”,這裏被簡稱A營。先期過境整訓的第二路軍總部直屬部隊、第三路軍三支隊約300餘人駐紮於此。南野營位於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與雙城子(沃羅什諾夫)之間一個被當地人稱爲蛤蟆塘的小地方。因其靠近沃羅什諾夫城,被稱爲B營(沃羅什諾夫的俄文字頭)。抗聯第一路軍警衛旅和二、三方面軍500餘名將士駐B營。

抗聯將士自己動手伐木蓋房、開荒種地,建立臨時休整基地,進行政治、文化學習和軍事訓練。周保中擔任了這兩個野營的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人。他一面指導這兩個野營的整頓訓練工作,不斷派遣遊擊小分隊回國;一面繼續指導南滿和吉東地區的抗日遊擊運動。

1941年夏,由於形勢的變化,抗聯首長決定派十五支小分隊回東北偵察敵情,堅持遊擊活動。8月,抗聯第二路軍第二支隊支隊長兼政委王效明率50多人帶着電臺返回東北虎(林)饒(河)地區。他們一入境,便遭到日僞軍的追擊。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們不僅完成了偵察敵情的任務,還積極地打擊敵人。一天,在夜幕掩護下,王效明率部在圖(們)佳(木斯)鐵路線上的孟家崗炸燬了一列日軍兵車,炸死炸傷日軍500餘人。這次成功的爆炸震動了日本侵略軍,鼓舞了東北人民的抗日鬥志。羣衆悄悄地傳誦着這樣一首歌謠:“敵氣森森日月昏,關東父老盼聯軍。一聲爆炸山河動,處處爭談王效明。”

1941年冬,日本駐東北的關東軍達七十餘萬。東北抗日鬥爭形勢更加惡化。抗聯人數銳減到不足一千人,幾乎完全失掉了同人民羣衆的聯繫,潛居深山密林,活動更加困難。爲了保存力量,並根據共產國際的正式決定,抗聯主力陸續轉移到蘇聯遠東邊疆的南、北兩個野營進行集中整訓。

抗聯野營部隊的軍事訓練按照蘇軍的條令進行,冬季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戶外訓練,抗聯戰士沒有叫苦怕冷的。蘇軍教官安德烈少校不由得蹺起大拇指,連稱:“瑪拉介茨(俄語:好樣的)!”

1942年7月16日,抗聯領導人周保中、李兆麟同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經過協商,決定將留在蘇聯遠東境內的東北抗聯部隊加以擴充整理,編爲“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以“培養東北抗日救國遊擊運動的軍事政治幹部,鍛鍊優秀游擊戰士,使之能在東北解放戰爭之際,積極有力地配合友軍作戰”。

1942年8月1日,由東北抗聯改編而來的抗聯教導旅在蘇聯伯力正式組建,番號爲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對外番號八四六一步兵特別旅。

隨着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臨近,蘇聯遠東邊防軍對教導旅進行了特殊訓練,如空降跳傘、開摩托、識圖繪圖、收發電報、爆破、戰地拍照等。

1945年7月下旬,抗聯教導旅偵察分隊的280名指戰員組成20多支特遣隊,祕密潛回中國東北境內,在牡丹江、佳木斯、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地降落,進行戰前偵察。偵察員用各種方式,接近或潛入日軍數百個營區、工事、彈藥庫、軍事諜報指揮機關等要害設施,將日本關東軍的17個戰略地堡及中蘇邊境上三道防線的情況,無一遺漏地標註成空襲目標,並製成圖表,由交通人員星夜傳遞越界過江,送到抗聯教導旅情報中心。在此期間,偵察員們不僅摸清了日本關東軍的軍力部署情況,還多次完成了暗殺、破壞等任務。

在此期間,抗聯偵察隊員最具傳奇色彩的是炸燬虎頭要塞的“亞洲第一炮”。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完達山脈的丘陵之中,是日軍爲進攻蘇聯而祕密修築的邊境軍事要塞,擁有龐大的進攻和防禦體系,是中蘇邊境東段的核心陣地之一。在要塞的山頂有一門榴彈炮,炮身直徑爲1米,炮口直徑爲41釐米,炮長約20餘米,號稱“亞洲第一炮”。它的殺傷力極爲驚人,裝藥量爲1噸,一顆炮彈竟有4米長,最大射程達20公里,可以隨時打到蘇聯的土地上,對即將出兵東北的遠東軍威脅極大。在蘇軍發動總攻的前夜,抗聯教導旅小分隊混入虎頭要塞,炸掉了這門“亞洲第一炮”。

多年後,哈爾濱抗聯後代組成訪問團,到俄羅斯尋訪當年抗聯將士戰鬥生活的地方。在哈巴羅夫斯克,他們參觀了戰爭歷史博物館。當這些抗聯後代走進對日作戰廳時,看着那些再現當年歷史的畫面,難抑感情,淚流滿面。

抗聯偵察員最傳奇功績:炸燬虎頭要塞亞洲第一炮 第2張

一位年長的館員主動走過來介紹英雄們的事蹟。江子華的兒子江玉章拿出父親獲得的斯大林簽發的嘉獎證書時,這位館員說:“這份證書的歷史地位是相當高的,只有蘇聯英雄才能獲得這份證書!”說完,她走出展廳,很快帶着紀念館的館長走了進來。館長熱情地邀請中國客人到她的辦公室,她說:“歡迎你們參觀戰爭歷史博物館,你們沒有忘記過去,尋找英雄的足跡,令人感動和敬佩!”

2007年,江玉章把父親江子華的斯大林嘉獎令主動捐獻給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李兆麟與“露營之歌”

“鐵嶺絕巖,林木叢生,暴雨狂風,荒原水畔戰馬鳴。

圍火齊團結,普照滿天紅。同志們!銳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來呀!果敢衝鋒,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濃廕庇天,野花瀰漫,溼雲低暗,足潰汗滴氣喘難。

煙火衝空起,蚊吮血透衫。戰士們!熱忱踏破興安萬重山。

奮鬥啊!重任在肩,突封鎖,破重圍,曙光至,黑暗一掃完。

……”

在抗戰館的“局部抗戰”展區,李兆麟將軍與戰士們共同創作的《露營之歌》一直在循環播放。《露營之歌》是一首東北抗日聯軍歌曲,創作於東北抗日聯軍西征前與西征途中。由李兆麟、陳雷、高禹民、於天放作詞,套用古曲“落花調”填詞,唱起來十分悲壯激昂。《露營之歌》是當年抗聯西征戰鬥歲月的寫照,曾極大地鼓舞了抗聯戰士的鬥志,有極廣泛的影響。抗戰勝利後,又在東北地區廣爲流傳。

1937年,日本關東軍調集三江省(佳木斯)地區的日僞軍幾萬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抗日聯軍瘋狂進攻。李兆麟通知部隊西征,命令保安團和新編十四團於6月30日晚,趕到依蘭縣東白石砬子渡松花江。

到達時已是傍晚,還起風下雨。李兆麟組織船隻過江,戰馬在江邊飲水,不時發出嘶鳴聲。人馬迅速上船,戰士們用槍把子划水,衣服和馬匹都被雨水和浪花打溼了。靠岸後,李兆麟和大夥拾柴火,在風雨中勉強點起篝火,還沒等烤乾衣服,後續部隊就到了,又繼續趕往香蘭北邊的岔巴氣河入口處(今大豐林場)。這首歌的第一段是陳雷有感而發的,經李兆麟修改、肯定後,讓陳雷同志先教給少年連演唱。

“七七事變”的消息傳來,戴洪濱軍長率二師、三師、四師沿湯旺河進軍,逐漸進入人跡罕至的小興安嶺原始森林和平如明鏡的大小湖泊地區。穿過樹林行軍,人多馬多,道路十分泥濘,蚊蟲叮人,能把兩層單衣叮透,打得衣服染血一片一片,馬身上也被叮得直流血。當時正是伏天,森林裏悶熱異常。大約經過一個月,終於走出小興安嶺。根據這段親歷,李兆麟寫出第二段歌詞。

就這樣,一邊行軍一邊宿營,在戰爭的間隙中和戰士們一路切磋、一路修改、一路傳唱。從1938年5月寫到1938年底,從帽兒山寫到嫩江,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和無數個地方,每段歌詞都有戰鬥生活的背景。

歌詞裏記錄了全體抗聯戰士在“朔風怒吼”、“冷氣侵人夜難眠”的惡劣天氣裏,在“蚊吮血透衫”、“足潰汗滴氣喘難”的艱苦行軍中,在“征馬踟躕”、“敵壘頻驚馬不前”的困苦條件下,在“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雪地露營時,都動搖不了誓同日寇血戰到底“重任在肩”、“奪回我河山”的鋼鐵意志。

《露營之歌》全曲首次發表在1939年的《革命歌集(第二集)》中。該《歌集》爲抗聯三軍政治部所編,戰後僅收存於中央檔案館一直沒有對外公開,直到1999年才被公諸於世。此番抗戰館複製後陳列於館中。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