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國共前線將領的回憶:戰場上日軍究竟有多難打?

國共前線將領的回憶:戰場上日軍究竟有多難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宗仁的總結

8年抗戰中與日軍直接交手的中國軍隊從將領到士兵纔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臺兒莊會戰的指揮官,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回憶是這麼說的:日本軍隊的長處,那也確是說不盡的。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令敵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級將領之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日本將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做事皆能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

  陳誠的回憶

曾分別任第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武漢會戰和遠征軍入緬的陳誠更是對中日兩軍做了直接對比:優勢兵力,不能專就量言,質的關係尤爲重要。我們抗戰動員的兵力,在任何一次會戰中,都比敵人多幾倍。即如武漢會戰,光是九戰區指揮的部隊,最多時有七十多個師;而敵人使用部隊,據先後發現之番號計算,總計不過七個師團。其所以能以少擊衆者,除裝備關係外,就是因爲素質的優越。反過來看我們自己,部隊雖多,但量的優勢每爲質的劣勢所抵消,徒然虛糜餉糈,並無補於敗亡——此“兵在精而不在多”之所以爲至理名言也。武漢會戰中,王陵基軍團及第三十軍團孫渡、張衝兩軍,均因素質太差,甫經接觸即潰不成軍;而滇軍盧漢所部,未經接觸,僅聞敵機之聲亦即潰散——以致連累素質較優的部隊也無法達成任務,而造成全盤的失敗。故素質是部隊的命脈,與其多而烏合,不如量少而精,反而能在疆場上發揮戰力。

國共前線將領的回憶:戰場上日軍究竟有多難打?

  林彪的戰後分析

中共方面,名將林彪在平型關大捷後也專門做過經驗總結,他寫道:敵人實在有許多弱點可爲我乘,但敵人確是有戰鬥力的。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鬥中還不曾碰到過這樣強的敵人。我說的強,是說他們的步兵也有戰鬥力,能個自爲戰,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戰後只見戰場上敵人屍體遍野,卻捉不着活的。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廕庇,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對此種敵人做戰,如稍存輕敵觀念,做浮躁行動必易受損失。我們的部隊仍不善做疏散隊形之做戰……我們的軍事技術,特別是戰鬥員與班排連長的技術與戰術教育,實在還須大大的努力。過去大半年,部隊雖然得到了休息整頓的機會,在風紀、禮節與正規化上進步很多,但對戰術訓練還很差。今後應努力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正因爲雙方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層直接說出這樣的總結:我感覺敵人能攻佔任何他們想要的目標;倘若他們沒有佔領某地,那是因爲他們不想要。在整個抗戰期間我思路一貫都是這樣。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這就是在戰場上交過手的中國將軍們眼中的日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