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薩爾滸之戰,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薩爾滸之戰是明神宗時,發生在明朝和後金之間的一場戰爭。此戰大明發動四路人馬,企圖直搗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從而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後金。後金大汗努爾哈赤面對明朝來勢洶洶的攻勢,從容不迫,制定了各個擊破的戰略。

後金在薩爾滸(今屬遼寧撫順)以及附近地區,大敗明軍。此戰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是明清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此戰過後,大明對後金的策略,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守,直到滅亡。這場戰爭是怎麼爆發的?大明爲何會輸掉這場關鍵戰役?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一、努爾哈赤叛明後,攻佔大明城池,大明怒而發兵攻打後金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爲由起兵叛明,建立後金。

之後努爾哈赤向曾經的主子發起瘋狂報復,他率領大軍先後攻克明朝重鎮撫順、清河,赤裸裸地向大明挑釁。

消息傳到京師後,明神宗震怒,他馬上召集大臣,商議爭討後金。大臣們認爲楊鎬熟悉遼東的軍務,於是朝廷任命楊鎬爲兵部右侍郎兼遼東經略,統領約11萬人馬,征討後金。

二、薩爾滸之戰

明萬曆四十七年(1919年)二月,11萬明軍在瀋陽會合。楊鎬決定採用分進合擊的策略,將大軍分爲四路,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朝赫圖阿拉挺進,三月初三,四路大軍在二道關會合後,齊攻赫圖阿拉。

明軍四路人馬具體部署如下:西路軍3萬多人馬,是這次戰役的主力,由總兵杜鬆率領,從撫順東進;東路軍2萬多人,由總兵劉綎率領,從寬甸口出發;北路軍2萬多人,由總兵馬林率領,從靖安堡南進;南路軍2萬多人,由總兵李如柏率領,從鴉鶻關出發,楊鎬坐鎮瀋陽,居中調度。

四名總兵當中,杜鬆和劉綎身經百戰,比較能打。而馬林和李如柏都是關係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有一個能幹的爹。馬林是名將馬芳的兒子,李如柏的來頭更是嚇人,他是李成樑的兒子。

大軍出發前,愚蠢的楊鎬寫信給努爾哈赤,告知自己的出征時間(將出徵時間延後,企圖迷惑努爾哈赤)、出征地點和進攻方向。楊鎬這麼做倒不是他被努爾哈赤收買了,他是爲了恐嚇和欺騙努爾哈赤。可惜楊鎬完全沒有達到他的目的,反而泄露了明軍的軍事機密。

努爾哈赤派出大量哨探,偵查明軍動向。努爾哈赤接到了明軍從南面和西面進軍的消息,他斷定明軍的西路軍是主力,因此他制定了對付明軍的策略:“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杜鬆貪功冒進不幸戰死

努爾哈赤親率6萬大軍,準備迎戰明軍的西路軍。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第2張

杜鬆爲了爭功,沒有執行楊鎬在二道關會合的命令,三月初一,他率領西路軍抵達薩爾滸。杜鬆留下2萬人駐紮在薩爾滸,參將龔念遂部由於攜帶輜重進軍緩慢,滯留在斡渾鄂謨。杜鬆脫去盔甲,帶領1萬人馬冒着嚴寒,度過渾河,強攻河對岸的吉林崖。

努爾哈赤令長子代善帶領1萬5千人增援吉林崖,自己親率4萬5千人攻打明軍的薩爾滸大營,儘管明軍將士英勇作戰,無奈寡不敵衆,薩爾滸大營被攻破。

努爾哈赤隨即調集所有兵力,圍攻吉林崖下的明軍,杜鬆英勇殺敵,最後身中十餘箭身亡。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

馬林敗逃

此時馬林的北路軍已經抵達尚間崖,距離薩爾滸只有30多里路,他們很快收到西路軍覆滅的消息。

馬林命令部將潘宗顏等駐守在斐芬山,又派援軍支援駐紮在斡渾鄂謨的西路軍龔念遂部,三軍組成品字形防禦體系,馬林還派人圍繞大營挖了三道壕溝,壕溝外佈置了大量火器和騎兵,壕溝內則安排士兵依託壕溝進行防禦。

應該說作爲一名文官,馬林在戰場上有如此表現,已經算是合格,可惜他面對的是優秀的軍事家努爾哈赤,僅僅做到合格是遠遠不夠的。

三月初二,努爾哈赤先帶兵攻破龔念遂部,隨後他集中6萬大軍,向馬林的軍營衝殺過來,寡不敵衆的明軍慘敗,除了馬林帶着少量騎兵逃脫,其餘全部被後金士兵屠殺。

剩下的潘宗顏部,儘管將士們在潘宗顏的激勵下,奮勇殺敵,無奈兵力不足,最終全軍覆沒。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第3張

劉綎身陷重圍,英勇戰死沙場

東路軍的主將劉綎,由於和楊鎬在朝鮮戰場上結怨,這次被楊鎬穿小鞋。此次出征,楊鎬分配給劉綎的士兵大多是老弱病殘,武器裝備也十分簡陋。

東路軍的進軍路線最遠而且道路最難走,儘管面臨諸多困難,精忠報國的劉綎並沒有退縮。東路軍在劉綎的帶領下,接連攻克十幾座敵軍營寨,士氣高漲。

三月初三,東路軍挺進到阿布達裏岡,這裏距離赫圖阿拉約七十里路。劉綎此時還不知道明軍兩路人馬覆滅的消息。

努爾哈赤派人假扮成杜鬆的親兵,手持令箭,來到劉綎的大營,此人謊稱杜鬆已經率領西路軍抵達赫圖阿拉,請劉綎火速進兵,會攻赫圖阿拉。

劉綎擔心杜鬆搶了頭功,又怕自己延誤了會師的時間,日後被楊鎬報復,於是他催促全軍,輕裝疾進。

後金軍由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指揮,在阿布達裏岡設伏,此處道路崎嶇狹窄,非常有利於打伏擊戰。劉綎急於進兵,疏於防備,三月初四,他帶領東路軍一頭鑽進代善的埋伏圈後,被後金騎兵攔腰截成兩段,首尾不能相顧。

劉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保持着軍人的英勇,他被亂箭射傷左臂,不久後右臂又被砍傷,但是他仍然死戰不退縮,在混戰中,他的面部被砍中一刀,接着又被削去半邊臉頰,但是他揮舞兵器,左衝右突,在殺死數十名後金士兵後壯烈犧牲,之後他的東路軍也被殲滅。

最無能的李如柏反而全身而退

南路軍的李如柏,路線最近,道路也好走,但是他的進軍速度緩慢,三月初四,南路軍到達虎攔崗,三月初五,李如柏收到楊鎬要求退兵的命令,在他撤軍時,被後金的20名哨騎發現,他們虛張聲勢,在高處大聲呼叫,並挽弓作欲射狀,好像有大軍埋伏。此時的李如柏軍猶如驚弓之鳥,他們爭相逃命,結果互相踐踏導致死傷千餘人。

爲期五天的薩爾滸之戰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此戰明軍的兵力大約是後金的兩倍,死傷約4.5萬人,後金方面傷亡只有幾千人。佔據優勢的明軍爲何遭受如此慘敗?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第4張

三、失利原因

統帥無能

統帥的指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明軍的統帥楊鎬,統籌指揮能力很差,和努爾哈赤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水平。

有人指責楊鎬的分進合擊是錯誤的,它造成了明軍被後金各個擊破的機會。

其實分進合擊的策略並無不妥。在軍事實力佔優的情況下,採用分進合擊的方法有以下好處:一是在戰術上迷惑對手,使對方難以判斷主要進攻方向。二是化整爲零,快速機動。三是有效緩解後勤壓力。

歷史上比較成功的分進合擊的作戰案例有:劉裕兵分六路,北伐後秦,隋兵分四路,發動滅陳之戰,都取得成功了。

這兩場戰役成功的關鍵因素就是統帥,劉裕和高熲擔任這兩次戰役的統帥,他們有出色的統籌指揮能力,因此取得了成功。

反觀楊鎬的統籌指揮能力則糟糕透頂,他未能協調各路人馬,按計劃在二道關會合,四路人馬到達作戰地點的時間參差不齊,並且明軍對友軍和敵情完全不瞭解,分進合擊變成了各自爲戰,給了努爾哈赤各個擊破的機會。

在四路人馬的分配上也十分不合理,比較能打的劉綎被分配到路程最遠的東路軍,並且給他的士兵戰鬥力不強,劉綎的軍事才能沒有得到很好的施展。

戰鬥能力最差的李如柏,卻被分配到一條距離最短的好路線,而且給他配備了精兵和較好的武器裝備,但是這路人馬磨磨蹭蹭,到戰爭結束都沒有真正投入戰鬥,等於白白浪費了一路人馬。

如果楊鎬能將劉綎和李如柏的進軍路線和人員配備對調一下,以杜鬆和劉綎兩路人馬作爲進攻主力,這兩路人馬配備更多兵力。馬林和李如柏的兵力可以適當減少,讓他們起到牽制和迷惑對手的作用,這樣的效果應該會更好。

薩爾滸之戰是如何爆發的?爲什麼明朝輸了? 第5張

明軍的防禦能力和機動能力較差

由於晚明政治腐敗,他們的防護裝備偷工減料,明軍士兵的盔甲往往只能防護頭、前胸和後背,身體其他部位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後金士兵的盔甲,除了可以防護上述部位,還配有保護手、臂的甲片,只有強弓才能貫穿。

在機動性方面,明軍更是遠遠不能後金,明軍的火炮重達千金,攜帶非常不便,杜鬆的龔念遂部就是因爲攜帶火炮等輜重,行軍速度緩慢而被留在後方,使西路軍被動地分兵。

而後金的八旗鐵騎,機動性好,速度快,是他們戰勝明軍的一個法寶。

後金士兵的戰鬥素養高於明軍

薩爾滸之戰,明朝從全國各地徵調士兵,這些士兵作戰能力參差不齊,有些新兵甚至連射箭都不會,完全是花架子。

後金的軍隊,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南征北戰,在統一女真部落的多次戰爭中,這些士兵的實戰能力得到錘鍊,他們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和非常高的戰術素養。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