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怛羅斯之戰,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中國與阿拉伯人的交往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當時阿拉伯人將來自印度洋的中國貨物,運抵埃及,然後轉運到西方。

成書於一世紀的《印度洋航海指南》中提到,“在馬六甲半島(Chryse)之北,在海之極端,有一國家名秦(Thin),其中有一大城稱秦尼 (Thinae)。棉花、生絲和絲綢都從此經大夏而抵婆羅羯車,另經恆河水道而抵麻離拔”。這本書是希臘文書寫,爲何希臘人會用“Thin”稱呼中國?原因在於,在阿拉伯語中“Sin”代表中國,由於希臘語沒有“S”音,所以就用了“Th”音。

到了唐朝時期,中國與阿拉伯人經貿往來更是頻繁,還爆發過多次戰爭,那麼阿拉伯人眼裏的唐朝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尤其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人又如何看待唐朝?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1:阿拉伯人對唐初中國的認知

在唐玄宗之前,阿拉伯史料中的唐朝記載極爲少見,其中最主要一則描述的是世界地理位置,夾帶了描述中國。

埃及佔領者阿姆爾之子阿卜杜勒,死於公元675年,他對世界地理有過一段論述,法基赫的《各國志》中收錄了這一段記載:

世界景象分成五部分,猶如鳥首、兩翼、胸部、尾部。世界之首爲中國,背後是瓦瓦,瓦瓦之後的民族,只有真主知道。右翼是印度,印度背靠大海,大海之內無生物。左翼是可薩,可薩後面有兩民族,其一是孟沙與摩沙,在他們後面是雅朱者和馬朱者,胸部是麥加、西賈茲、敘利亞、埃及與伊拉克。尾部是從扎特一胡瑪姆(亞歷山大港附近)至馬格里布。

從這一記載中,很難判斷阿拉伯人對唐朝的態度,但阿拉伯人以自己的視角來觀察,對中國的地理描述一定程度上的準確的。由此可以判斷,阿拉伯人與中國交往較爲頻繁,對中國應該比較瞭解,否則很難做出這一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阿卜杜勒的這篇記載,應該就是最早稱呼中國爲“Sin”的阿拉伯文獻。而阿拉伯之所以稱中國爲“Sin”,很可能是從古印度稱中國“Cina”而來。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第2張

2: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人如何看待中國?

唐玄宗晚期,作爲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阿拉伯的黑衣大食與唐朝發生了多次戰爭,其中怛羅斯之戰最爲中國人熟知。我們都知道,怛羅斯之戰中唐朝慘遭失敗,黑衣大食俘虜了不少唐朝士兵,其中一個叫杜環的士兵後來還遊歷了非洲,成爲第一個到過非洲並有著作的中國人。那麼,怛羅斯之戰後,作爲勝利者的阿拉伯人,又如何看待唐朝呢?

對於怛羅斯之戰的記載,當時阿拉伯史書上幾乎一片空白,直到大約中國南宋時期,阿拉伯人伊本·艾西爾的《歷史大全》中才有所記載:“(伊歷133年——公元751年)中國國王派遣十萬名士兵.....雙方在怛羅斯河相遇,穆斯林戰勝了他們,對方大約有五萬人被殺,大約有兩萬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國。”這一記載準確性無疑值得商榷,因爲唐朝參戰部隊只有2萬左右,更爲重要的是,記載中只是簡單描述了戰爭,並未評價唐朝與唐軍,因此很難知道從阿拉伯人的史料中直接得知他們如何看待唐朝。

然而,雖然阿拉伯史書沒有記載,但中國史書記載的阿拉伯人的一個舉動,卻顯示出他們對唐朝的態度,證實唐朝果然強的可怕。

唐朝史料《冊府元龜》中記載:“(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二月黑水大食謝多訶密遣使來朝”,天寶十二年(753年)來了四次,戰後6年中每年均有黑衣大食使臣來朝。根據中國史書記載統計,怛羅斯之戰後中的47年中,黑衣大食使臣來華一共有17次,最晚一次爲公元798年,當時唐朝已經衰落,安西四鎮之一的于闐已於790年被吐蕃佔領。

黑衣大食打贏了怛羅斯之戰,爲何還會連年“遣使來朝”?原因很簡單,這個舉動充分說明唐朝太強太強太強,黑衣大食反而擔憂唐朝會調集更強兵力與之作戰,因而纔會外交斡旋,以緩和兩國關係。更何況,在怛羅斯之戰中,唐朝實際上雖敗猶榮,黑衣大食雖勝卻恐。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第3張

3: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

在很多中國人眼裏,怛羅斯之戰是一場里程碑式的失敗,但實際上只是一場微不足道的邊境衝突,對唐朝而言歷史地位並不高。

在中亞地區,阿拉伯與唐朝一共發生五次邊境衝突,唐朝只輸了怛羅斯之戰,贏了其餘四場。而且,當時安西都護府總兵力只有2.4萬,拋出守備部隊等,真正參與怛羅斯之戰的軍隊數量不會超過2萬,而黑衣大食總兵力二十餘萬,最終唐朝只損失了數千人。

怛羅斯之戰後,唐朝與黑衣大食疆域都沒有變化,唐朝仍然控制西域,並且繼續擴張。二年之後,安西都護府的封常清,進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敵軍,征服當地。754年,唐朝在中亞地區的勢力到了極盛,唐玄宗也準備調兵再與黑衣大食打一場。

由於安史之亂爆發,唐朝中斷了西擴,於是在很多人印象中,彷彿是怛羅斯之戰失敗,導致了唐朝中亞戰略的衰敗。

或許,也因爲這些原因,阿拉伯人知道怛羅斯之戰失敗對唐朝不值一提,所以不僅沒有誇耀怛羅斯之戰,反而還在戰後立即派出使者朝拜唐玄宗。

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後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 第4張

4:數十萬胡商來唐的背後

阿拉伯人眼裏的唐朝,除了強大之外,還非常富裕。講述這點之前,先看一個歷史背景。

客觀地說,唐朝對待外國海商並不是太友好,我們可以透過三條法律來看。

1,貞觀二年,李世民發佈一條政令:“諸蕃使人娶得漢婦爲妾者,並不得將還蕃”。李治繼位之後,也發佈過類似律令。簡而言之,就是外國人娶漢婦爲妾沒問題,但不準將“漢婦”帶回國,就是禁止“漢婦”外流。

2,海商在唐朝去世之後,財產如何處理?唐朝規定:“海商死者,官籍其貨,滿三月無妻子詣府,則沒入”。妻子與兒子在三個月之內沒來官府處理,那麼唐朝就將沒收其財產。但很多海商妻與子根本不可能在三個月之內到達唐朝,所以被後人批評爲“故立苛例以歸利”。

3,834年又出一條新規:“死波斯及諸蕃人資財貨物等,伏請依諸商客例,如有父母、嫡妻、男女、親女、親兄弟元相隨,並請給還,如無上件至親,所有錢物等並請官收,更不牒本貫追勘親族。”範圍不僅僅是海商,還包括“波斯及諸蕃人等”。更狠的是,“元相隨”的家人申請歸還財貨才行,而且還不發公文去尋找他的親族。

即便如此,阿拉伯人還是趨之若鶩,爭相來到唐朝定居經商。安史之亂時的將軍田神功,在到達揚州之後,《舊唐書》記載“田神功至揚州,大掠居人資產,鞭笞發掘略盡。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數千人”。黃巢起義之後,在廣州大掠胡商,傳說殺死十餘萬胡商,其中很多是阿拉伯人。可見,即便在安史之亂與田神功大掠揚州胡商之後,唐朝局勢比較混亂了,阿拉伯人還是川流不息的來到唐朝經商定居。

更誇張的是,歷經田神功、黃巢之後,阿拉伯人還是願意來華,十世紀的阿拉伯著作《黃金牧地》、《事類彙編》等書籍中,都記載了阿拉伯人來華經商。

綜上而論,身爲西亞文明的領袖,阿拉伯人儘管沒有直接評價唐朝如何,但阿拉伯人“遣使來朝”與大量定居唐朝,充分證明了唐朝強的可怕、富的可怕,唐朝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還要富。

不僅如此,在很多中國人眼裏,唐朝已經遠去,只是中國歷史上王朝之一,甚至不少學者貶唐捧清、貶唐褒元等,但在海外地區,唐朝又富又強的影響力卻一直延續至今,如今海外華人聚集之地,爲何不叫“宋人街”、“元人街”、“明人街”、“清人街”,往往都叫“唐人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