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劉秀面對叛亂爲何不強力鎮壓,反而故意放人跑呢?

劉秀面對叛亂爲何不強力鎮壓,反而故意放人跑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建武十九年(43年),單臣、傅鎮等人利用宗教迷信發動民變,佔領了原武城,與官兵對峙。劉秀派大將臧宮率兵圍剿,但單臣軍隊糧草充足,原武城牆又十分堅固。臧宮日日猛攻,死傷了很多士兵,卻久攻不下。

劉秀召集大臣們研究對策,大家多提議通過提高賞金的方式來提高戰鬥力,但年僅15歲的東海王劉莊卻認爲,應該打開包圍圈,給想跑的人一條生路。理由是,現在官兵圍攻過急,城內人實爲被迫以死相搏,而事實上,有些人本來是不願意拼命的,如果給他們一條路,他們也許會就坡下驢,逃跑了事,剩下的自然人心渙散。這樣,無需付出血的代價即可奪取城池。

劉秀面對叛亂爲何不強力鎮壓,反而故意放人跑呢?

劉秀當即拍板,依計而行,下令臧宮撤圍。城內人不斷逃亡,死扛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官兵輕而易舉攻入城內,單臣、傅鎮等被斬殺。

這是歷史上較早的“給出路”的經典案例。所謂“給出路”,似乎可以與“得饒人處且饒人”掛鉤。比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殺殺殺之流,應該算是進步了,有人情味兒多了。

但活下來又怎麼樣呢?那些從原武城逃跑的人後來被追責了嗎?被清算了嗎?史書中沒有記載。不過,以當時的人力、物力和執政特點來看,似乎沒有。只要大家相安無事,執政者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的“給出路”,纔算得上是真正的“給出路”。而有些“給出路”,其實是滿含着殺機的。

也是在東漢年間,大將竇固率軍攻擊匈奴的一支“飛虎隊”。這支匈奴騎兵雖只有500人,卻彪悍無比,被竇固的兵馬圍在了一座山谷中,仍頑固抵抗。漢軍將山谷兩側的出口死死堵住,匈奴兵則躲在一塊巨石後面,並組成圓陣,不停地向外放箭,射殺漢軍無數。竇固見狀,令部下只堵住其中一個出口,另一側的軍隊全部閃開。部下不解。竇固說,敵人沒有退路,必然死拼,而谷內草木繁盛、水源充足,他們一時半會兒困不死,這樣,即使最後我們勝利,也會付出慘重代價,不如給他們出路,敵人一跑,我們就有機會了。

果然,這支匈奴部隊從山谷裏出來後,拼命向北逃竄,隊形頓時大亂。漢軍則在後面緊緊追擊,不斷用弓箭進行射擊,很快就消滅了這股強敵。

從這個案例上看,有時候“給出路”,其實給的是一條死路,貌似不殺,實則是暫緩射殺,飲鴆止渴而已。因爲提出“給出路”的,只是爲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並非人性使然。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