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陳友諒簡介 陳友諒為什麼敗給朱元璋

陳友諒簡介 陳友諒為什麼敗給朱元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陳友諒(1320年-1363年10月3日),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陳漢政權建立者。

人物簡介

陳友諒簡介 陳友諒為什麼敗給朱元璋

  陳友諒

1359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1360年)閏五月十六日,其在採石五通廟登基稱帝,國號漢,改年號為大義,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並趁機出兵圍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勝關)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鉅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陳友諒廣義上在位時間為4年,狹義上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時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卒年四十四歲。

人物生平

祖姓爭議

此類說法不一,有兩類分歧:

其一,曾祖陳聞禧生有五子,依次取名為陳千一、陳千二、陳千三、陳千四、陳千五。陳千一是陳友諒的親祖父,自幼勤奮好學,頗有學識,及長,娶沔陽縉紳之女孫氏為妻。

孫氏生有三子:長子陳普才、次子陳普略、三子陳普全。陳千一對長子陳普才頗為器重,幾度擇師學文習武,督其所成。陳普才雖然文韜武略,因對元朝的黑暗統治極其不滿,甘願困守閭里,從事漁業。陳普才在捕魚過程中,結識了漁家女吳氏,並結為夫妻。吳氏生有七子,陳友諒排行老四,他上有三個哥哥:友富、友財、友直;下有三個弟弟:友仁、友貴、友信。

其二,錢謙益的《國初群雄事略》曰:“陳友諒,沔陽人,本姓謝,祖千一,贅於陳,遂從其姓。父普才,黃蓬漁子也。” 故知陳友諒祖先陳千一原為謝姓,因過繼母系而改為陳姓。其父陳普才,本業漁夫。父陳普才有五子,陳友諒排行第三,陳氏嫡傳。陳友諒少時好學,略通文義,姿貌豐偉,膂力過人,優於武藝,曾任元沔陽州總管府“獄吏”。

起兵反元

陳友諒少時讀書,略通文義,膂力過人,閒習武藝。有一卜者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後說:“日後定會富貴。”陳友諒心中暗喜。他曾任縣裡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目標。

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壽輝遣其將倪文俊復破沔陽,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紅巾軍,初為簿書掾,後以功升元帥。

陳友諒簡介 陳友諒為什麼敗給朱元璋 第2張

  仙桃市沔城鎮故居內陳友諒塑像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謀害徐壽輝未成,逃奔黃州,投奔陳友諒,陳友諒乘機殺了倪文俊,吞併了他的軍隊,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

1358年(至正十八年),陳友諒率軍攻陷安慶。四月,破龍興路(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五月,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路(今江西吉安),而自己則領兵進入撫州。八月,破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破贛州。十一月,破汀州。1359(至正十九年)三月,破衢州、襄陽路。十月,遣部將王奉國攻信州(今江西上饒)。

 建漢稱帝

當時,長江以南只有陳友諒部最強。朱元璋攻取太平府(今安徽馬鞍山)後,與他為鄰。陳友諒攻陷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軍前去攻打陳友諒,奪取池州。

趙普勝是有名的驍將,號稱“雙刀趙”。開始與俞通海等駐紮巢湖,一起歸附朱元璋,後來叛歸徐壽輝。這時他正為陳友諒駐守安慶,多次引兵爭奪池州、太平,到處搶掠。朱元璋為此擔憂不已,於是引誘趙普勝的食客,讓他潛入陳友諒軍中去離間趙普勝。趙普勝沒有發覺,見到陳友諒的使者總是訴說自己的功勞,覺得自己有恩於陳,臉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陳友諒由此懷恨心中,懷疑他要背叛自己。

1359年(至正十九年),陳友諒以會師為名,從江州突然來到安慶,趙普勝在雁汊以燒羊迎接,當他剛一登船,陳友諒便馬上殺了他。徐壽輝想遷都龍興,陳友諒不同意。

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壽輝仍然決定遷都龍興,倉促從漢陽出發,臨時駐紮江州。江州是陳友諒管轄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後將徐壽輝迎入城中,馬上緊閉城門,將徐壽輝所部全部消滅。隨即以江州為都,挾奉徐壽輝居於此地,而陳友諒則自稱漢王,設定王府官屬。

四月,挾持徐壽輝自樅陽攻克池州,隨後張德勝的援軍收復了池州。五月,進攻太平。但太平城堅不可拔,於是陳友諒軍便利用大型船隻靠近西南城牆,士兵們順著船尾爬過矮牆進入城內,攻克太平城,殺守將花雲。

此後,陳友諒便愈加驕狂。陳友諒部進駐採石磯後,他派遣部將假裝到徐壽輝面前陳述事情,趁機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太師鄒普勝以下都是以前的舊官。

陳友諒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風大雨,群臣們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賀,沒能按禮儀行事

大戰朱元璋

陳友諒性情強硬而多疑,喜歡以權術控制部下。他已自稱皇帝,而且盡佔江西、湖廣之地,便自恃兵力強大,想向東攻取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朱元璋擔心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合,在劉基的建議下,遣胡大海直取廣信府(今江西上饒)斷其後路,又設計命陳友諒的老朋友康茂才寫信引誘他,讓他迅速趕來。

陳友諒果然率水師東下,到達江東橋,呼叫康茂才,無人答應,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雙方戰於龍灣(今江蘇南京城郊),陳友諒大敗,因為潮落,船被擱淺,死者無數,喪失戰艦數百艘,陳友諒只得坐小船逃走。馮國勝率五路大軍乘勝追擊,又大敗陳友諒於採石磯。於是陳友諒放棄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軍乘勝攻取安慶,陳友諒的部將於光、歐普祥都繳械投降。第二年,陳友諒派部將張定邊再次攻陷安慶。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親自率軍討伐,俞通海、趙德勝大破陳友諒水軍於安慶,長驅直入抵達江州。陳友諒戰敗,連夜攜妻帶子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州,乘勝攻佔蘄州,又攻佔安慶。他的部將吳巨集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戰死鄱陽湖

陳友諒眼見其疆土日益減少,十分憤怒,於是製造了數百艘樓船。這些船均高數丈,用丹漆粉飾,每艘船都有三層,設有走馬棚,船上船下人語之聲互不相聞,櫓箱都用鐵裹住。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家屬百官,盡發精銳進攻南昌,飛梯衝車,百路並進。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鄭愈堅守南昌三個月,朱元璋親自率軍前去援救,陳友諒聽說朱元璋將到,便撤除對南昌的包圍,向東出鄱陽湖,與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

陳友諒集合鉅艦,以連鎖為陣。朱元璋軍不能仰攻,連戰三日,損兵折將,漸感不支。但是不久,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燒陳友諒的船隻,其弟陳友仁等都被燒死。陳友仁號稱五王,瞎一眼,卻智勇雙全,他死後,陳友諒為之喪氣。在這場戰鬥中,朱元璋船雖小,卻輕便易行;陳友諒雖是鉅艦,卻不能進退自如,故而戰敗。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陳友諒便與其將士約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後,下令將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戰,從早晨到中午,陳友諒軍大敗。陳友諒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預先扼住湖口,攔截其退路。

在堅持數日之後,陳友諒與眾將商量擺脫困境的對策。右金吾將軍說:“既然出湖困難,我們就應當焚船登陸,直奔湖的南岸以圖再舉。”左金吾將軍說:“這是向敵人示弱,他們利用步騎追趕我軍。進退之間我們將失去自己的地盤,大勢也將去也。”陳友諒不能作出決定,既而說道:“右金吾將軍所言有理。”左金吾將軍因其意見未被採納,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將軍知悉後,也率部投降。陳友諒處境更加困難。

朱元璋給陳友諒寫了兩封信,信的內容大致如下:“我想與你約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卻盤算失誤,企圖加害於我。我軍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龍興十一郡,你還不悔過,重新挑起戰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敗於康郎,骨肉將士被葬身於火海。你即便僥倖生還,但也應當取消帝號,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將會喪家滅姓,到那時就悔之晚矣。”

陳友諒收到信後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時間一久,陳友諒軍中糧食漸絕,只得突圍衝出湖口。朱元璋的將領們從上游加以攔截,雙方大戰於涇江口,漢軍且戰且走,但日落之時仍未能擺脫。陳友諒當時從船中伸出頭來,指揮作戰,卻被飛箭射中,貫穿頭顱,陳友諒當即死去。頓時,陳友諒軍土崩瓦解,太子陳善兒被擒,太尉張定邊趁夜挾持陳友諒的次子陳理,載上陳友諒的屍體逃回武昌。

 身後事

陳友諒生前生活奢侈,曾經制造了一張鏤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宮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樣。他死後,江西行省將鏤金床獻給朱元璋,朱元璋感嘆道:“這張床與孟昶的七寶便壺有什麼不同呢?”然後下令有關官員將它熔掉。

陳友諒死後,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為帝,改元德壽。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的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其帝陳理出降,陳友諒所建立的陳漢政權就此亡國。陳理被朱元璋召至金陵,封為歸德侯,洪武五年(1372年)陳理及其九族被流放至朝鮮半島,陳理之子早逝,絕後。

其部將殷文才的子嗣為避禍改姓為鄧。

 軼事典故

 毀廟傳說

袁枚《子不語》卷十收錄一篇《毀陳友諒廟》,講清朝趙錫禮任縣令時,毀了荊州陳友諒廟改奉關帝君的佚事,但趙毀廟時,並不知該廟是奉祀陳友諒,直到向張天師詢問之後,方才得知。

安南後裔

據越南史書記載,至正十四年(1354年),陳友諒遣使越南陳朝修好,並稱他是元越戰爭後被元朝安置於武昌的安南國王陳益稷的兒子。據說陳友諒退守武昌後,還向陳朝乞援,陳朝不許。

家族成員

祖父母

祖父:謝千一,後入贅陳家,改姓陳

祖母:陳氏

父輩

父親:陳普才,朱元璋封為承恩侯,洪武五年徙滁陽

二伯:陳普略

三叔:陳普全

母親

吳氏

兄弟

長兄:陳友富,朱元璋封為歸仁伯

次兄:陳友直,朱元璋封為懷恩伯

四弟:陳友仁,在鄱陽湖戰死,朱元璋贈康山王並立廟祭祀

幼弟:陳友貴,在鄱陽湖戰死,祔陳友仁廟

 妻妾

楊苕華

婁玉貞

陶氏

闍氏,被朱元璋軍所俘

 子嗣

太子陳善,被朱元璋軍所俘

陳理,降明後封歸德候

孫子

陳明善,無後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