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宦官,俗稱太監,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僕。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王朝中,宦官一般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依仗權勢無惡不作,無法無天。但明朝這三位,不僅有富有才幹,而且還對歷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大明王朝自永樂帝朱棣開始重用宦官,經常派他們出巡、出使、出洋。

一、鄭和七下西洋

鄭和,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寶太監”,至於為什麼稱“三寶”,一種說法是,鄭和乳名就叫三寶,另一種說法是鄭和篤信佛教,佛家有“佛、法、僧”三寶,故有此稱呼。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回族,今雲南晉寧人,小時候隨父親去過麥加(今沙烏地阿拉伯西部城市),後被明軍俘虜在燕王府服役, 受朱棣信任。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先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為永樂三年五月五日,鄭和率領將士、官員、和學者等二萬七千八百多人,乘寶船六十二艘。據史料記載,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從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泛海到福建,經過占城(今越南一帶)、爪哇、蘇門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航行終點是古裡國(今印度喀拉拉邦卡利卡特市)。

第二次為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在回來不久就第二次下西洋。這次航行,鄭和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佈施,並用中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鐫刻了石碑,即《佈施錫蘭山佛寺碑》,三種文字的碑文分別表達對佛陀、毗溼奴和真主的敬意。這塊碑文於1911年在斯里蘭卡被發現,現收藏在斯里蘭卡國家博物館中,成為中斯友誼的見證。

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鄭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返回途中卒於古裡國。七下西洋,前後歷時二十八年,一共去過三十六個國家或地區,最遠到達地中海、非洲東海岸。這比葡萄牙麥哲倫、達·伽馬大航海要早半個多世紀。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2張

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壯大了明朝的國威,加強了文化交流,還拓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是人類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

二、侯顯五次前往烏斯藏(西藏古稱)

侯顯生於元末,出身西番十八族,1378年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作為俘虜被閹割成為宦官。永樂元年(1403年)四月,侯顯第一次奉旨出使烏斯藏,行程數萬裡。永樂四年(1406年)十二月,他將烏斯藏的宗教首領哈立麻等人順利請到南京,哈立麻在南京靈谷寺舉行大法會,為明太祖高皇帝和皇后祈福。永樂帝敕封哈立麻領導天下佛教,並賜給印信。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3張

鄭和第二、三次下西洋,侯顯作為副手隨行。永樂十一年(1413年),侯顯奉命出使尼八剌、地湧塔兩國(今尼泊爾地區),交流文化,開展貿易。永樂十三年(1415年),侯顯奉命前往榜葛剌諸國(今孟加拉地區),受到當地百姓和官員熱烈歡迎,使兩國結下了友好的國際關係。宣德二年(1427年),侯顯奉旨前往烏斯藏訪問。這次出訪,使遼闊的烏斯藏地區加強了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的聯絡,為鞏固國家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明史·侯顯傳》評價說:“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紀與鄭和亞。“意思是侯顯口才很好,敢於承擔大任,前後五次出使西藏地區,功勞不亞於鄭和。

三、亦失哈八次前往奴兒干都司

亦失哈,海西女真人,精通女真語與漢語。明永樂七年(1409年),朝廷決定在特林(今黑龍江下游與阿姆貢河匯合口的右岸)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相當於省級地方軍政機構),簡稱奴兒干都司,負責管轄黑龍江流域地區。奴兒干都司每年向朝廷進貢人蔘、鹿茸、珍珠、毛皮、海東青(一種獵鷹)等,並得到朝廷的賞賜。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4張

明廷派亦失哈到奴兒干,永樂帝時五次,宣德帝時三次,一共八次。亦失哈的船隊由今吉林市起航,順松花江而下,到達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處,即今同江,再轉至黑龍江,順流而下,直到黑龍江入海口附近的特林,全程約五千裡。朝廷為此在奴兒干豎立兩塊石碑,刻文紀念,碑文寫道:“永樂九年春,特遣內官亦失哈等,率官軍千餘人、大船二十五艘,復至其國,開設奴兒干都司。“

盤點明朝三位了不起的宦官,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5張

奴兒干都司的設立,亦失哈八次巡視奴兒干地區,使明朝的版圖擴大到整個東北地域,實現了朝廷對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域的管轄,推動了遼東地區的開發,促進了女真族與漢族人民的往來和聯絡,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明史》雖然沒有亦失哈的傳記,但他的貢獻也不亞於鄭和,值得後世尊敬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