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養他的?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養他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太子,是中國古代帝王的繼任者的稱謂,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古代皇帝大多既重視自身學習,更重視對皇子特別是太子的教育與培養。

因太子是儲君,其能否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關係到血脈的傳承,社稷的安危。

為此,皇帝也在太子身邊安置了一大批文人武士,授以各種官職,以為太子保駕護航,總稱太子屬官或東宮官。

其中輔翼、訓諭太子,相當於太子導師、顧問及高參的人,多是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養他的?

他們分別是太子六傅、太子賓客、太子詹事、太子庶子。

一:太子六傅

《北堂書鈔》卷五十引許慎《五經異義》中的“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即是 “太子六傅”中的“三傅”。

先秦之時,太子身邊的訓導官兼監護人就是這三傅。

《史記·商君列傳》 中記載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令行禁止,威震國中。

時太子犯法,商鞅仍堅持用法律繩之,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商鞅於是“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秦人聞之,拍手稱快,心悅誠服。

商鞅施刑的物件公子虔,即是太子少傅,公孫賈乃太子少師。

少師、少傅、少保是先秦時太子身邊的最高師傅,商鞅不能加刑于犯法的太子,就移刑于太子的師傅,道理就在於“弟子不教,師之過錯”。

東漢初期,漢高祖劉邦以博士叔孫通為太子太傅,張良為太子少傅。西漢的疏廣、疏受、韋玄成、丙吉、匡衡、王丹都當過太傅或少傅。

《晉書·愍懷太子列傳》中記載,西晉末,晉惠帝為愍懷太子“盛選德望以為師傅”,乃置東宮六傅,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但因避景帝(司馬師)諱,又改太師為太帥。

東晉東宮只有太傅、少傅,不立師、保,南朝宋齊樑陳大體因之。

北朝則六傅齊備。北魏稱太師、太傅、太保為“東宮三太”,少師、少傅、少保為“東宮三少”。

唐宋以後至明代,六傅不常備。箇中原因,如《舊唐書·職官志二》所言:“三師,訓導之官,天子所師法,大抵無所統職。然非道德崇重,則不居其位,無其人,則闕之。”

《舊唐書·職官志三》亦說:“三師三少之職,掌教諭太子。無其人,則闕之。”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養他的? 第2張

清代自康熙以後因不立太子,自然無太子屬官。

需要指出的是,唐以後,太子六傅多為兼官、加官、贈官,與輔導太子無關。

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下言:“五代至國初,節度使皆自檢校太傅遷太尉,太尉遷太師,然無升秩明文”。

清代雖無東宮屬官,卻明文規定從太師至太子少保的十二個官銜“為大臣加銜”,以前代太子六傅的加銜謂之“宮銜”。

光緒二年至光緒十二年(1876-1886年)的四川總督丁寶楨就被朝廷加銜為太子少保,民間暱稱“丁宮保”。

今天川菜中的名餚“宮保肉丁”“宮保雞丁”,據說就是由丁寶楨在成都的府邸“宮保府”傳入尋常百姓家。

二:太子賓客

太子賓客省稱賓客,在東宮掌侍從規諫,贊相禮儀。《文獻通考·職官考十四》載:

“晉元康元年 (公元291年)愍懷太子始之東宮,惠帝詔曰:‘遹 (太子名)幼蒙,今出止東宮,雖賴師傅群賢之訓, 其遊處左右,宜得正人、能相長益者。’太保衛瓘 息(兒子)庭、司空隴西王泰息略、太子太傅楊濟息毖、太子少師裴楷息憲、太子少傅華虞息恆,各道義之門,有不肅之訓。其令五人更往來與太子習數,備賓友也。其時雖非官,而謂之東宮賓客,皆選文義之士,以侍儲皇。其後無聞。唐顯慶元年(公元656 年)正月,以太子太傅兼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禮部尚書許敬宗、左僕射兼太子少師于志寧併為皇太子賓客,遂為官員,定置四人。”

唐玄宗時立李亨 (即後來的唐肅宗)為皇太子,以著名文士、詩人、書法家賀知章為賓客,並授祕書監(祕書省長官,相當於政府祕書長)。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賀知章“請為道士”,告老還鄉。皇太子李亨及百官餞送,惜別依依。

唐玄宗念其德行高尚,輔佑太子勤勉有加,遂賦詩贈別,其中有云:“豈不惜賢達, 其如高尚心。”群臣讀之,皆感嘆不已。

宋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以參知政事(副宰相)任中正、王曾及樞密副使(副宰相)錢惟演兼太子賓客,《文獻通考·職官考十四》說:“執政兼東宮自此始。”

三:太子詹事

相當於東宮總管或總務長,秦時即設,後代因之,清末廢。

在古代太子的地位有多重要?皇帝是如何培養他的? 第3張

宋乾道元年(1165年),宋孝宗為莊文太子置詹事二人,一個月後,又詔令太子詹事遇東宮講讀日,須前往陪侍。

後莊文太子去世,乾道七年(1171年),孝宗又立其第三子趙惇(後來的宋光宗)為太子。

孝宗以當時大學者、著名文學家、敷文閣直學士王十朋及敷文閣待制陳良翰為太子詹事,不兼他官。可見皇帝對教育、培養繼承人的一片苦心。

四:太子庶子

始自周代,《周禮》謂之諸子,其時職掌管理教喻諸侯,漢以後方為太子侍從官之一種, 南北朝時稱中庶子。

唐代於太子官屬中設左、右春坊,以左、右庶子領銜,以比皇帝的侍中、中書令,歷代相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詔定左、右春坊各置大學士一員,掌太子奏請、文書及講讀之事。

其左、右庶子職在陳古義,申典制,規鑑太子,不常置。

清代以左、右春坊為翰林升遷之所,清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