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密:中國曆代皇帝的墳墓為何都被稱為“陵”?

解密:中國曆代皇帝的墳墓為何都被稱為“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大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大國。這在《史記》中有著詳細的記載。君王墓稱“陵”是當時王權不斷增強的結果。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佔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依規定帝王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帝王陵總是超過這個高度。而到了漢代及其以後,皇帝墳墓稱為“陵”在實際上成為定製。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等。

解密:中國曆代皇帝的墳墓為何都被稱為“陵”?

另外,生前沒有當過皇帝、因為子孫做了皇帝、死後就被追尊為帝的,他的墳墓也被稱為“陵”。如晉武帝司馬炎因篡魏政權當了皇帝,追諡他的祖父司馬懿為太祖宣皇帝,墳墓就稱為高原陵;追諡他的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景皇帝,墳墓稱峻平陵;追諡他的父親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墳墓稱為崇陽陵。而這種追尊的情況,歷代王朝幾乎都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