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伍子胥的家世很好,為何會被迫逃亡呢?

伍子胥的家世很好,為何會被迫逃亡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伍子胥是楚國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伍子胥,原本出生在楚國一個家境優渥的官宦家庭,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建的太傅,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太子登基後,估計他的父親必會受太子重用,而他們全家也必定會跟著父親沾光,一起蒙受隆恩,可是命運偏偏和他們一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讓他們不但失去了原有的富貴生活,而且還被害得家破人亡。

伍子胥的家世很好,為何會被迫逃亡呢?

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原來是因為一個女人,其實說白了,又是一個因為老爹看上兒媳婦,而和兒子反目成仇的故事。

楚平王二年,為了聯秦制晉,楚平王讓太子建與秦女孟嬴聯姻。楚平王派佞臣費無極到秦國去迎接秦女孟嬴。

費無極,他本是太子少師,但是為了巴結楚平王,他從秦國回來後,對楚平王極力渲染孟嬴的美麗,說孟嬴是絕世美顏,天下無雙,勸楚平王不如自己娶了她。

楚平王好色,於是強納了兒媳,費無極也轉為侍奉平王。太子的未婚妻被父王所奪,於是父子之間遂生嫌隙。由於費無極擔心太子建登位後會對自己不利,所以此後總是不斷地離間平王和太子建父子。

楚平王六年(公元前523年),由於佞臣費無極的挑唆,太子建被迫離開楚都,居城父。次年,費無極又向楚平王進讒言,誣陷太子要聯晉叛楚為亂,平王聽後大怒,下令要將太子處死,太子聽到風聲後趕緊逃到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而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作為太子的老師也受了牽連,被平王關進了大牢裡。

事情到這,伍子胥一家的倒黴日子才剛剛開始。費無極又向楚平王進讒言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才幹,不殺掉他們,將來必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伍奢作為人質,把他們召來,然後殺了他們,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楚平王便派人來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伍子胥對哥哥說:“楚王召我兄弟二人,並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而是怕我們逃脫後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假意召我兄弟倆過去,等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

而他的哥哥伍尚,為人仁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選擇去救父親,於是哥哥含淚與伍子胥辭別,最終與父親雙雙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全家上下幾百口也全部被平王殺光,只有伍子胥一人僥倖逃脫。

伍子胥的家世很好,為何會被迫逃亡呢? 第2張

父兄被殺後,伍子胥逃到了宋國投靠太子建,後因避宋國華氏之亂,又與太子建一起入鄭(都城在今河南新鄭)。在鄭國,太子建和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準備聯合推翻鄭定公,但是還沒等行動,就被鄭定公事先知曉而殺了他,最後伍子胥只好和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他們路過陳國,欲出昭關到吳國,但是昭關的守衛正在到處抓拿他們,兩人只好躲藏起來。

由於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前面是大江,地形險要,並有重兵把守,想過關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可憐伍子胥一夜之間急白了頭,後來在名醫扁鵲的弟子東皋公的巧妙安排下,找了個與伍子胥長得很像的人與他更衣換裝,幫他混過了昭關的守衛,伍子胥這才僥倖逃脫到吳國,這也給之後楚國的大亂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逝。當初,楚平王從太子建那搶來的秦女孟嬴,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軫,在楚平王死後,軫即位稱了王,即楚昭王。吳王僚則趁楚平王死了,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但是沒想到被楚國派兵切斷了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

更令吳王僚沒想到的是,這時的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派專諸行刺自己而後自立為王,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後,伍子胥便與孫武一起,整頓吳國的軍備,招兵買馬,日夜操練,使吳國逐步強盛。為了削弱楚國的力量,吳王闔閭採納伍子胥和孫武的意見,把吳軍一分為三,輪番襲擾楚國。經過幾年的襲擾,楚國國力漸衰,吳楚決戰的時機日漸成熟。

公元前506年,吳國人先是攻佔了原屬於楚國的舒城,然後西出大別山,直逼漢水。經過吳楚柏舉之戰,吳國人大敗楚軍,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咐兒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子胥輔佐少君,封他為相國公。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

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說:“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派人送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他要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吳王夫差聽說後大怒,命人在五月初五那天,將伍子胥馬革裹屍拋入江中。伍子胥死後十一年,公元前473年,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便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伍子胥原本為父兄報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因為他原本是楚國人,為報家仇而帶著吳國的軍隊殺回自己的國家,讓自己國家的百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國破家亡,所以在這一點上,他的行為很受人爭議,他雖然為父兄報了仇,但是可憐他最後卻沒有得到一個善終。

當年伍子胥的屍首沿江漂至今胥口,被當地民眾撈起予以厚葬,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廟,此地也由此更名為胥口,並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

由於伍子胥裹屍沉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如划龍舟與食粽子,應該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今,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後人來這裡舉行祭拜儀式,同遊客一起向胥江拋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