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胡椒,被朱棣拿來幹了啥?

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胡椒,被朱棣拿來幹了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朱元璋精明一世,但卻犯了兩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第一個是他推行分封制,把皇族子弟分封到各地當藩王,人為製造了很多“國中之國”。第二個則是選錯繼位人,把帝位傳給軟弱怯懦的皇太孫、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死後,他這兩個錯誤最終引發了明朝的一場全面內戰,燕王朱棣和建文帝為了帝位大打出手,史稱“靖難之役”。

公元1402年,朱棣擊敗建文帝,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帝。但他的心中卻時刻有一個隱憂揮之不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不弄清這個前任皇帝的蹤跡,朱棣心裡始終坐臥不寧。在此背景下,鄭和下西洋的偉業由此登場。《明史》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擔負絕密使命的鄭和踏上了下西洋的行程。

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經過三十餘年努力,鄭和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壯舉,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令朱棣失望的是,鄭和走遍天涯海角,也沒能探尋到建文帝的任何蛛絲馬跡。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鄭和下西洋依然收穫滿滿。

鄭和下西洋之前,世界各大洲之間的交流溝通極為有限,各大洲極為豐富的物產資源,根本無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大規模流通。但鄭和的船隊,卻第一次在各大洲之間搭建了一條交流渠道,世界各地五光十色的奇珍異寶、琳琅滿目的特色物產,得以大規模湧入明朝市場。

胡椒,就是鄭和下西洋的重點採購物品之一。胡椒產地不在中國,大概在漢晉時期通過西域傳入中原,被視為昂貴的藥用植物和香料作物。宋元時期開始東南沿海的海外貿易成為胡椒主要進口渠道。但由於輸入量極為有限,胡椒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一種奢侈品,價格居高不下。

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胡椒,被朱棣拿來幹了啥?

鄭和下西洋過程中,船隊多次抵達東南亞等地的胡椒產地。那裡的胡椒貨品資源極為豐富,且價格之低廉讓明朝人瞠目結舌。《東西洋考》記載,鄭和在原產地大批採購胡椒,價格為每斤摺合白銀0.01兩,但運回明朝後卻能賣到一斤10兩甚至20兩,利潤高達1千倍甚至2千倍。

鄭和沒有錯過這個難得的商機,每次下西洋都會大批量採購胡椒。《印度尼西亞貿易與社會》分析記載,鄭和下西洋期間,每年運回明朝的胡椒總量不少於五萬袋,合計應在250萬斤以上,甚至可能高達400萬斤。

如此巨量的胡椒來到明朝,都哪裡去了?除了一部分通過市場正常流通被消耗掉,還有很多被明成祖朱棣拿來幹了一件虧心事。《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七年開始,明朝陸續收到海外各國進貢的胡椒,積攢起來達到數十萬斤。洪武十六年正月,朱元璋突發奇想,下旨“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宵節錢支與胡椒斤兩不等”,拿胡椒作為發給文物官員的節日福利。

朱棣受此啟發,看著府庫中堆積如山的胡椒,心中產生一個念頭。當時海內承平,國家最大的開支,就是支付給藩王、官員的俸祿餉銀,如《明史》所說,“國家經費,莫大於祿餉”。為了養活明朝龐大的官員體系,每年都要耗費鉅額的白銀。

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胡椒,被朱棣拿來幹了啥? 第2張

在此背景下,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胡椒折俸”閃亮登場,說白了就是用胡椒給藩王、官員們發放工資俸祿。用胡椒頂工資的方式也多種多樣,要麼“每歲半年折支鈔,半年折胡椒”,要麼按照固定比例,銀子與胡椒搭配全年發放。“胡椒折俸”的物件也推而廣之,由官員逐漸延伸到士兵,比如永樂十八年冬天,按慣例給士兵發放冬衣布料,朱棣就下旨按照“布每匹折胡椒三兩、絹每匹折胡椒四兩”的比值,把胡椒發放給將士。

朱棣這一招,對他而言簡直是神來之筆。如前所述,胡椒在海外採購價格極為低廉,相當於明朝市場價的千分之一,但朱棣給官員將士發工資時,卻是按照明朝正常市價折算。換而言之,用這種方法,他一兩銀子能當千兩用,省下的銀子海了去了。

但對接受“胡椒折俸”的官吏士兵而言,這種手段可謂缺德到家。物以稀為貴,乃是亙古不變的經濟規律。鄭和下西洋期間明朝海外貿易進入高峰期,每年湧入明朝的胡椒數百萬斤,而且胡椒的主要消費群體貴族官員群體,家家都有朝廷發放的胡椒,這玩意再好也不能當飯吃,消耗量、需求量一度出現停滯。

供給的驟然增加與需求的滯後,使得胡椒市價一路走低。坑爹的是,朱棣卻裝聾作啞視而不見,長期堅持按每斤胡椒摺合現鈔一百貫的比例折俸,實際上等於變相剋扣官員俸祿。官吏將士們都要養家餬口,而手裡的胡椒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費盡心機才能賣掉,還要賠錢,“折俸之薄,卑官日用不贍矣”。很多官吏生活因此陷入困境。朱棣用這種手段對付給他賣命效力的官吏將士,實在是缺德到家。

鄭和下西洋,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但讓朱棣這麼一折騰,反而讓官員將士們的切身利益嚴重受損,他們對鄭和下西洋的態度由支援轉為抵制。成化年間,明憲宗考慮重新組織下西洋,立刻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明朝的大航海時代由此落幕,明朝成為世界海洋霸主的最後機會就此斷送。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