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端午節吃粽子始於什麼時候?南方粽子有哪些特點?

端午節吃粽子始於什麼時候?南方粽子有哪些特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也是廣東地區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廣東粽子形狀有金字塔形、條形、三角錐形等。品種主要有鹹肉粽、梘水粽、豆沙粽等,其中鹹肉粽最受歡迎。鹹肉粽主要用糯米、五花肉和綠豆,有的還會加入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調配為餡,口味鹹鮮香,風味更佳。從地域上分,廣東粽子又包括肇慶裹蒸粽、台山粽、東莞道滘粽、中山蘆兜粽、潮汕雙烹粽球、客家灰水粽、湛江蛤蔞粽。

端午節吃粽子始於什麼時候?南方粽子有哪些特點?

特色

鹹肉粽:是廣東最常見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脫皮綠豆、肥豬肉為餡,糯米為主料,是用粽葉和水草包紮而成。鹹肉粽的餡料豐富,有的還會加入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的特產,用冬葉、水草包裹,每隻重約0.5公斤,其餡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或加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做餡料,取大缸用猛火煲7~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香撲鼻,入口鬆化爽滑甘香。

梘水粽:傳統的梘水粽不加餡料,在糯米中拌入一點梘水,用冬葉直接包出來就是梘水粽。梘水粽最大特點就是米粒不粘不散,肉色金黃透明,脆口不膩,吃時蘸上蜜糖或白砂糖,口感清爽彈牙,還有一股淡淡的梘水香味。高州梘水粽全為民間做法,為粵西風味,非常純正。據介紹,加入梘水的粽子,存放時間相對長久。而且食用少量梘,可平衡人體酸鹼度。加上梘水粽口味爽滑,不油不膩。

豆沙粽是三角形的,需要糯米一斤,豆沙200公克。看著像薄三角似的豆沙粽,至少需要16張粽葉,而且還需要8根粽條。

端午節吃粽子始於什麼時候?南方粽子有哪些特點? 第2張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稱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