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TAG資訊列表 > 

關於出處的歷史內容

成語“嗟來之食”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嗟來之食”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嗟來之食”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拼音】:jiēláizhīshí【解釋】: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成語故事】:周朝時,齊國遭饑荒。有個叫黔敖的財主在路旁擺下些食物,等著......
2023-11-06
成語“人棄我取”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人棄我取”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人棄我取【拼音】:rénqìwǒqǔ【解釋】: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成語故事】:“人棄我取”這則成語是白圭說的“人棄我取......
2023-03-25
禮崩樂壞是什麼出處?是誰說的?

禮崩樂壞是什麼出處?是誰說的?

“禮崩樂壞”是一個歷史術語,最早由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在《荀子·儒效》一文中,他寫道:“夫禮之不修,而樂之不備,則民無所措手足,而天下莫之能治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禮儀不加以修養,音樂也不完備,那麼人民就會失去......
2023-11-1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出處: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出處: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自古以來,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眾多的孝順行為中,有三大不孝被認為是最嚴重的。其中,“無後為大”這一觀念已經逐漸被現代人所淡化。那麼,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呢?本文將為您揭祕這三大不孝的真正含義。一......
2024-02-10
成語“人人自危”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人人自危”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人人自危【拼音】:rénrénzìwēi【解釋】: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險。【成語故事】:“人人自危”這則成語的危是危險、危難。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
2023-04-03
成語“貪得無厭”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貪得無厭”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貪得無厭【拼音】:tāndéwúyàn【解釋】: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成語故事】:智伯,是春秋時代的人,他的野心很大,有一次他還聯合了韓、趙、魏三國,把中行氏給滅掉,侵佔了中行氏的領土。過了幾年,他又派人......
2023-03-27
成語“心有靈犀”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

成語“心有靈犀”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

【成語】:心有靈犀一點通【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解釋】: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比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成語故事】:“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個成語,出自《李義山詩文全集·無題......
2023-03-18
成語“孺子可教”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孺子可教”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孺子可教【拼音】:rúzǐkějiào【解釋】:孺子:小孩子。指年輕人可培養。【成語故事】:“孺子可教”這則成語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這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
2023-04-02
龔自珍最著名的詩句是哪一句?是什麼出處?

龔自珍最著名的詩句是哪一句?是什麼出處?

龔自珍,字夢阮,號定庵,清朝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他的詩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被譽為“詩史”。在眾多的詩句中,有一句尤為膾炙人口,那就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本文將以這句名句為核心,帶您領略......
2023-10-17
阮元的名句有哪些?是什麼出處?

阮元的名句有哪些?是什麼出處?

阮元,字伯元,號梅溪,明朝末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他的詩詞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內涵,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那麼,阮元的名句究竟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古人智慧的精華。二段:阮元的名句有很多,其中最......
2023-09-23
晏殊的十大經典名句是什麼出處?有什麼含義?

晏殊的十大經典名句是什麼出處?有什麼含義?

晏殊,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風豪放而不失雅緻,情感深沉而不失細膩。他的詞作中,有許多經典的名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晏殊的十大經典名句。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詞出自晏殊的《......
2023-11-09
成語“日不暇給”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日不暇給”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日不暇給【拼音】:rìbùxiájǐ【解釋】:暇:空閒;給:足夠。指事情繁多,時間不夠,來不及做完。【成語故事】:“日不暇給”這則成語的“暇”是空閒的意思。這則成語表示事務繁重,時間不夠用。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高......
2023-03-30
成語“為虎作倀”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為虎作倀”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為虎作倀【拼音】:wèihǔzuòchāng【解釋】: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凶。【成語故事】: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
2023-03-19
成語“居心叵測”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居心叵測”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居心叵測”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拼音】:jūxīnpǒcè【解釋】: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趙惠文王派大夫樓緩出使外......
2023-11-06
成語“味如雞肋”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味如雞肋”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味如雞肋【拼音】:wèirújīlèi【解釋】:雞肋:雞的肋骨,沒有肉,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捨棄的東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成語故事】:公元217年,劉備派兵進攻漢中。經過激戰,終於殺死守將夏侯淵,......
2023-03-22
成語“東山再起”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呢?

成語“東山再起”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呢?

在常用成語中,東山再起的使用頻率是非常高的,指的是失敗後的重頭在再來,而東山再起的最初含義的,則指的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所以,古人出來做官,又稱為“出山”。那麼,東山再起的東山在哪?它又與何人有關呢?“東山再起”的典故......
2023-04-05
虎落平陽典故出處在哪裡?故事背景是什麼樣的?

虎落平陽典故出處在哪裡?故事背景是什麼樣的?

虎落平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其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中的《項羽本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典故的背景和故事。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後,劉邦建立了漢朝。當時,項羽作為楚國的一位將領,率領......
2023-11-15
成語“一毛不拔”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

成語“一毛不拔”歷史出處是哪裡?有什麼典故?

【成語】:一毛不拔【拼音】:yīmáobùbá【解釋】: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成語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差不多......
2023-03-25
成語“口若懸河”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口若懸河”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口若懸河”歷史出處是哪裡?有怎樣的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拼音】:kǒuruòxuánhé【解釋】:若:好像;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2023-11-06
高不過七尺壽不過百年出處在哪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高不過七尺壽不過百年出處在哪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文獻中,有一句俗語“高不過七尺,壽不過百年”,這句話雖然簡短,但卻蘊含著深深的哲理。它提醒我們,生命的長度並不是以身高來衡量,而是以生命的質量來評價。一、高度與壽命的關係“高不過七尺”這句話,其實是對人的身高......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