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伊尹先師的故事

伊尹,生於公元前18世紀末至公元前l7世紀初,夏末空桑(今河南杞縣空桑或河南嵩縣)人。據說他的父親是位手藝高超的廚師,他的母親則是居於伊水之上的採桑女。 從記載來看,伊尹先師確實是一位奪天地精華的烹飪者,他的手藝來源於深刻的道學內修。作為當時黃學的大成就者,他已經達到了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質,並且在各個方向自由創造的境界。烹飪可以,治病可以,治理國家,奪取天下,也同樣可以。

聖者名廚美名遠播,已經傳遍了了華夏四方,甚至超越了國界,到達當時素有賢名的商王成湯耳朵裡面。成湯當時統治的商國,地域不過七十里,是不折不扣的小國。國家雖小,但是卻能以德治理。夏商周時期治理學講究的是用聖賢之人為官。成湯以小國之君的身份,跑到有莘國,來延請聖人伊尹為相。根據歷史記載,成湯去了不止一次,而是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可是天下人最捨不得離不開的就是大廚了,這是關係到有莘王生活質量的關鍵人物啊,怎麼可以隨便放走?有莘王就是不答應成湯請走伊尹,成湯只好咬牙狠心,娶有莘王的女兒為妃。於是,伊摯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在離開有莘的時候,伊摯還不忘記背上自己用慣了的鼎俎--古代烹飪食物的禮器。伊尹的離開,成就了一段“伊尹揹負鼎俎為湯烹炊”的歷史佳話。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伊尹到了成湯國,而當時的成湯王並沒有多大的雄心。方圓七十多裡的地,相對夏朝來說,只能叫做彈丸。而滿懷仁愛的成湯,最大的願望是把自己的子民治理好,而不是去擴張吞併。

可是伊尹觀到的卻是不一樣的天。當時的夏朝,已是末世。夏朝的統治者是桀,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暴虐無道,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天意依據君王的德性,已經發出了成湯滅商,統一中國的號令,而這一切都被超凡入聖的伊尹先師盡收入心。他來到商國,志在天下,而要得天下,必須說服成湯王。要說服成湯,他須先燒一鍋湯。

這鍋湯是在成湯王的歡迎儀式上進行烹飪的。伊尹到達湯國的第二天一早,成湯就在朝廷上接見了伊尹。久聞伊尹美名,就想考他一考。伊尹面對天意註定要統一天下的天子賢王,有意和他研討一番,於是這一君一臣,就圍繞著伊尹的湯鍋,探討起來。

成湯問道:“先生既然是名揚天下的大廚,可以用這湯鍋立即做出美味嗎?”伊尹的回答是這樣的:

“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臭惡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羶,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月侯。”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2張

(大意是:君的國家小,不可能都具備;如果得到天下當了天子就可以了。說到天下三類動物,水裡的味腥;食肉的動物味臊;吃草的動物味羶。無論惡臭還是美味,都是有來由的。味道的根本在於水。酸、甜、苦、辣、鹹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決定了味道,味道燒煮九次變九次,火很關鍵。一會兒火大一會兒火小,通過疾徐不同的火勢可以滅腥去臊除羶,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質。調和味道離不開甘、酸、苦、辛、鹹。用多用少用什麼,全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將這些調料調配在一起。至於說鍋中的變化,那就非常精妙細微,不是三言兩語能表達出來說得明白的了。若要準確地把握食物精微的變化,還要考慮陰陽的轉化和四季的影響。所以久放而不腐敗,煮熟了又不過爛,甘而不過於甜,酸又不太酸,鹹又不鹹得發苦,辣又不辣得濃烈,淡卻不寡薄,肥又不太膩,這樣才算達到了美味啊!)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對話。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意思就是,治理大國不要計較出現的小毛病,小缺陷。也就是大行不顧細謹的意思,也是九根指頭和一根指頭的意思。比方說,治理過程中有人大喊:不好啦,餓死人啦,趕快停停停。對餓死的事要處理一下,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只要對,就要繼續進行下去。

伊尹: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3張

國家一大,什麼鳥都有,七嘴八舌,百人百性,有喜歡吃鹹的,有喜歡吃淡的,有喜歡吃酸的,有喜歡吃辣的,要是都照顧到,一鍋飯十年都做不出來。

伊尹歷事商朝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終年100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