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對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兒子沒有爭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乾隆壽命太長去世時兒子並沒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沒有祖父康熙生的兒子多

雖然康熙和乾隆祖孫二人實際執政時間都超過60年,但是要知道康熙是8歲繼位,在位時間是61年,雖然在位時間很長,但是康熙活的壽命並不長,只活了69歲。

而乾隆就不一樣了,他25歲登基繼位,名義上執政60年,實際執政長達63年4個月,他去世時已經89歲,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大一統皇帝。

所以乾隆壽命長,死的非常晚,他的兒子基本都被他熬死了,因此到了晚年乾隆實際並沒有剩下太多兒子。

比如乾隆的長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1728年),雖然永璜是乾隆的庶長子,但是永璜還是比較深得乾隆喜愛,不過在乾隆的一生摯愛原配富察皇后去世後,乾隆有些抑鬱,甚至有些精神失常。

永璜因為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表現得不夠哀傷,被乾隆連踹帶罵,乾隆更是直接對永璜放言,他今生不用在想著繼承皇位,剝奪了永璜的皇位繼承權,結果年僅20歲的永璜被父親乾隆打罵完了之後就罹患了抑鬱症,兩年後年僅22歲的永璜因此抑鬱而亡。

看看乾隆的長子永璜死的非常早,雖然永璜死得早,但是永璜讓父親乾隆實現了五代同堂的願望,乾隆在晚年親自操持了永璜長曾孫載錫的婚禮,乾隆本打算希望載錫趕緊早早結婚好能給自己生下第六代人,結果乾隆沒熬住,在載錫大婚一年多之後就去世了,而載錫在乾隆死後第四年生下了長子溥慶。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2張

所以乾隆活得太久,很多兒子都沒能熬得過乾隆,在乾隆的一生中有17個兒子,但是真正能活過父親乾隆的兒子只有四個人,分別是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顒琰也就是嘉慶帝、十七子永璘。

乾隆不光活的長以致他的兒子熬不過他的超長壽命,而且乾隆所生的兒子也沒有祖父康熙的多。

康熙一生生育了35個兒子,拋去夭折的11個兒子,康熙臨終時還有24個兒子,而乾隆總共生了17個兒子,夭折了7個兒子,最終長大成人的只有10個兒子。

乾隆繼位之初曾經兩次祕密立儲,乾隆受儒家的嫡子思想,所以曾先後冊立原配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個兒子皇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為皇儲,但是很不幸這兩個孩子都年幼夭折了。

之後乾隆曾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祕密立儲,最終確立了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為皇儲。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3張

而乾隆在這一年立儲的時候只剩下7個兒子還健在,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二子永璂、十五子顒琰、十七子永璘。

這七個兒子中永珹和永瑢在早年分別被乾隆過繼給兩位叔叔允裪和允禧為孫子,繼承了乾隆這兩位叔叔的爵位,所以他們倆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權利。

剩下的五個皇子中永璇輕佻浮躁,沉迷於酒色,行為舉止不夠端莊,所以乾隆不可能立他為皇儲,不然的話那豈不是立了一個跟現在泰國國王拉瑪十世一樣荒誕不羈的國王了嘛。

永瑆文采非常優秀,詩詞書法都非常厲害,而且永瑆還是乾隆時期書法四大名家之一,但永瑆太過於斯文柔弱,只通文學,不善武功騎射,所以歷史評價其為柔而無斷,因此乾隆權衡之下沒有選擇永瑆。

永璂是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之子,出身最為純正,本應是皇儲的不二人選,但是很可惜當時乾隆與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鬧掰了,烏拉那拉氏雖然沒有被廢后,卻已經失去乾隆寵愛,死後都只以嬪級禮儀下葬,都沒有陪葬乾隆陵寢,所以永璂由於生母關係也不被乾隆所喜愛,而且永璂身體也不是很好,在乾隆祕密立儲之後不久永璂就去世了。

最後只剩下顒琰和永璘,他們倆都是乾隆後期最為喜愛的令貴妃魏佳氏所生,令妃在烏拉那拉氏失寵之後,成為了實際上的後宮之主,雖沒有皇后之名確有皇后之權,而且令妃死後被乾隆追諡為皇后且陪葬進了帝陵,所以在乾隆嫡庶之分的傳統心目中,原配皇后的兩個兒子去世了,那令貴妃的孩子自然就是嫡子了,就只能在他倆之中選了。

永璘當時十分年幼,因此乾隆只有選擇年長且各方面才能都比較均衡的顒琰為皇儲,其實說嘉慶是能力十分均衡是美譽,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嘉慶太過於平庸,沒有優點也沒有明顯的缺點,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乾隆只能選擇了他。

因此來說乾隆不止生兒子比如祖父康熙的多,而且最關鍵的是乾隆所生育的兒子們質量也遠不及康熙那般。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4張

康熙的兒子們太優秀,野心就大,而乾隆的兒子們太平庸,野心也就都小

再有就是縱觀一下康熙的這些兒子們,除了那些康熙老來子的幼子之外,他那些年長的兒子們哪個不是都比較優秀,就說康熙這九子奪嫡之中的九個兒子,個個都是文武雙全治國之才。

老大胤禔曾經跟隨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戰功赫赫,在上陣打仗這方面是一把好手。

老二也就是廢太子胤礽,康熙外出巡幸,全靠胤礽監國,康熙中期所取得的成績得有胤礽的一半功勞,只是胤礽後期逐漸享樂,讓康熙大失所望,外加胤礽的政治勢力威脅到了康熙,所以最終被廢。

老三胤祉更是文武雙全,文能著書立作,武能帶兵上陣打仗。在文化方面胤祉著書立作成就頗豐,在武力方面,精於騎射的康熙都自嘆騎射不如自己的三兒子。

老四雍正那就不用多說了,雍正執政13年的輝煌政績就足以說明一切。

老八胤禩是雍正的政敵,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人望最高,而且才能也很卓越,雍正繼位後都曾經多次說過老八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

老九胤禟聰明過人,精通多種語言,而且老九與歐洲傳教士關係極好,對於西方歐洲的文化和科技十分熱愛。

老十胤雖然為人粗莽,卻是勇武有餘,也曾經統率過軍隊,有著治軍方面才能。

十三子胤祥是雍正治國的最得力助手,也是雍正最信任和喜愛的弟弟,治國理財都是一把好手,雍正的輝煌政績得有一半的功勞歸功於老十三。

老十四胤禵也是雍正曾經最為有力的皇位競爭對手,在康熙晚年代替康熙御駕親征準葛爾部,率軍擊退了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不說康熙全部的兒子,就只說參與爭奪皇位這九位皇子,可以說他們個頂個的都有著卓越的治國治軍才能,能力越優秀的人野心也就越大,所以康熙有這麼多優秀的兒子但皇位只有一個,自然會競爭的很激烈了。

再反觀乾隆的兒子,數量少不說,而且質量還都很一般,乾隆的諸多兒子們大多都很平庸,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皇五子永琪、十一子永瑆和嘉慶帝顒琰。

五阿哥永琪可以算是乾隆所有兒子中最為優秀的兒子,可以和乾隆這些才能卓越的叔伯們相提並論。

永琪自幼就十分聰明,才能非常全面,而且最關鍵的是非常孝順,對乾隆極為至孝,所以有著很強的嫡庶之分觀念的乾隆忽略了永琪出身低微的生母愉貴人,在永琪在世時乾隆曾經一度想祕密冊立永琪為皇儲。

永琪的才能就和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一般全能,永琪精通多種語言,工於書畫,最關鍵的是在騎射武功方面還很優秀,更勝於乃父乾隆。

圓明園曾經著火,諸皇子之中只有永琪第一時間不顧危險衝進大殿背出了父親乾隆,由此乾隆認為永琪乃是至純至孝之子,所以加上永琪這一片至孝之心,且品行還非常端正不錯,乾隆曾經十分中意永琪。

但很可惜永琪英年早逝,25歲就去世了,永琪臨死前乾隆為了給他沖喜,冊封他為榮親王,這個親王爵位在清朝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因為順治曾經十分喜愛董鄂妃,而董鄂妃生下的兒子夭折之後,順治曾想追諡其為皇太子,遭到了母親孝莊的反對,所以順治只得追諡其為榮親王。

因此在清朝榮親王的爵位代表著與太子掛鉤,所以有清一代除了順治追諡的榮親王以及永琪臨死前被封為榮親王,就沒有皇帝敢隨意冊封榮親王這個爵位。

這些都代表著乾隆非常喜愛永琪,想立為皇儲的想法,永琪當時如果能熬過去,那麼天下人都知道他會被乾隆祕密立為皇儲,很可惜永琪最終還是去世了。

乾隆在後來接見英國使臣馬嘎爾尼時,曾經毫不避諱的在外國人面前直誇對永琪的喜愛,並且直接當著已經被他祕密立為繼承人的嘉慶面對馬嘎爾尼說曾經想立永琪為皇儲,但可惜永琪早逝。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5張

除了永琪在能力上對嘉慶有絕對的碾壓優勢之外,乾隆的其他皇子其實對於嘉慶都沒有太大威脅,他們的能力都不如嘉慶,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永瑆,但是永瑆有點像三國時期的曹植,文采出眾卻放蕩不羈,而且他身上有著很濃郁的儒家文人酸腐之氣,這點是最令乾隆討厭之處,所以永瑆也被乾隆排除了。

因此乾隆在沒有太多更好的選擇情況下,只能選擇了相對好一點的嘉慶作為繼承人。

就因為乾隆的兒子們都太過於平庸,所以他們幾乎都沒有太大野心,像永璇、永瑆、永璘這些皇子都只想一輩子做富貴王爺,永璇甚至都曾經在酒後說過:“皇帝又苦又累哪是人乾的活,哪跟我這樣做個富貴王爺逍遙快活。”

因此乾隆這些兒子除了英年早逝,剩下的就是像永璇這樣平庸胸無大志的皇子,所以怎麼可能會上演康熙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大戲,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想過當皇帝,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只要給錢養著就行了。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6張

不過胸無大志的人通常都很長壽,所以乾隆最為平庸的兒子永璇也是清朝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子,一直活到道光時代,以87歲高齡去世,差一點趕上第一次鴉片戰爭,成為近代史上的人物。

乾隆時期是採用祕密立儲方式,而康熙時期是明立太子

除了兒子的數量和質量的差距之外,其實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乾隆是採用祕密立儲的方式選擇皇儲,而康熙時期則是明立太子。

康熙自康熙十四年(1675年)就明確冊立了胤礽為太子,康熙雖然是重點對胤礽進行培養,但同時康熙對其他兒子也都非常好,讓他們出任官職,鍛鍊他們的政治能力,其實康熙最初的目的是想把這些兒子全部都培養成胤礽的治國好幫手,豈知能力越強野心越大,最後康熙給胤礽培養出了一大堆敵人和對手,胤礽的這些兄弟都對他那個太子之位虎視眈眈。

所以說康熙明立太子和對諸子培養的方式也都造成了諸子爭奪儲位的局勢,而歷經過九子奪嫡的激烈爭奪之後上位的雍正則吸取了康熙的教訓,他不在設立儲位,而是預先寫好皇儲繼承人的名字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皇帝臨終時在開啟,也就是祕密立儲的方式。

乾隆就是這麼被冊立為帝,而他也採取了這種方式,所以有效地避免了皇子之間爭奪皇位的問題。

這是關鍵的一點,但不是絕對的一點,主要還在於乾隆的這些兒子能力相對平庸,個人野心比較小,也就是說主要還得看皇子們的個人想法。

比如乾隆最後一次祕密立嘉慶為皇儲時,當時朝臣們大都知道乾隆只能從永瑆和嘉慶兩人之中選擇。如果把永瑆換成是老八胤禩,那麼以胤禩的能力和性格,他肯定會更加努力表現自己,動用一切去爭奪皇位。

但歷史上永瑆是怎麼做的呢?其實乾隆就討厭的是永瑆那股儒家酸腐之氣,只要永瑆肯改正,並且按照乾隆的遺願去做皇子,那麼乾隆沒準就會再考慮一下究竟是立他還是立嘉慶了。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7張

但是永瑆即使明知道自己有機會去競爭皇儲之位,他都沒有因此而為了討好父親乾隆改變自己的性格,他依舊故我,可見永瑆對於皇儲之位就是抱著隨緣的態度,老爹乾隆你要真喜歡我願意傳位給我那就傳位,你不願意我也不會因此去改變。

所以根結還在於康熙對兒子們的教育上,歷史上不止康熙是明立太子,他康熙之前其他朝代也都基本上是明立太子,很少發生像康熙朝這麼激烈的奪嫡之事。

就以清朝之前的明朝來說,也是明立太子,但是明朝卻幾乎沒出現過皇子之間爭奪皇儲的事件,因為明朝的皇子都是“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康熙對這些兒子培養則是“內襄政本、外領師幹”,康熙本意是培養教育這些兒子,讓他們成為輔佐自己和胤礽治理國家的好幫手,但康熙這樣精心栽培反而使他們增長了對權力與財富的慾望。所以勢必讓諸皇子與太子產生矛盾,當矛盾日趨激烈時就會演變成諸子奪位的現象。

乾隆和康熙兒子不少在位又長 乾隆晚年為何沒有兒子奪位 第8張

寫在最後

在康熙的精心栽培下,他的兒子們大多才能卓越,他的兒子們很多甚至都比後世的清朝皇帝都要更加優秀,所以在康熙的這些兒子們老去之後,皇室嫡系的人才反而走向沒落了。

雍正中後期在給鄂爾泰回覆奏摺的硃批時曾經感嘆過:皇子皆中庸(平凡)之資,朕子侄輩也缺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誠,上天列祖皇考康熙帝早鑑之矣。

可見在雍正時期他就已經感嘆於子侄輩之中缺乏人才,包括連他比較滿意的兒子乾隆都沒有得到雍正十分認可,這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的緣故,到了乾隆這之後,乾隆這些兒子則更加平庸,所以野心也就大不如之前那些能力卓越的皇子們。

但是皇子們能力卓越造就了野心強大,反而也不利於政局穩定,所以說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很矛盾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封建皇位繼承製永遠解不開的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