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明光宗朱常洛是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存在感很低的皇帝,他的一生乎是作為“國本之爭”、“梃擊案”、“妖書案”以及“紅丸案”的陪襯而存在的。那麼,真實的朱常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一月天子”的經歷,對於明朝而言,到底是悲哀之舉,還是一大幸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無才無德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 朱常洛無才無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能怪朱常洛,這需要從他的父親明神宗那兒找原因。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朱常洛生於萬曆十年年,當時中宮並無子嗣,他雖然貴為長子,但明神宗先是因為嫌棄他母親的“都人”身份後又因為寵愛鄭貴妃母子,所以對他的好感幾乎為零。

甚至神宗一度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為此還與朝臣展開了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明神宗對朱常洛的培養。

實際上,朱常洛出閣學習也隨同“國本之爭”一起,一直拖到了萬曆二十二年。因為如果同意皇長子出閣學習,事實上就是承認了皇長子為太子,這正是神宗極力迴避的事情。

而且,即便神宗在群臣持續不斷地上疏勸諫之下,最終同意了讓他出閣講學,對此也並不重視,相關的侍衛儀仗也一切從簡。

據當時的講官們說,先前進講完畢,照例必定賞賜酒飯,所賜比常宴更為精緻。而萬曆二十二年以後,給皇長子講學,講官們都自帶飯盒,從不賞賜酒飯;早先常有的銀幣、筆墨、節錢之類賞賜,已成絕響。

在道德方面,朱常洛的表現也令人不敢恭維,我們且不說他在“紅丸案”中嗜色如命之舉,就來說說他的三任皇后之死吧。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第2張

據《明史》記載,朱常洛前兩任皇后的結局都是一個“薨”字,第三任皇后朱由檢的生母的結局多了幾個字:“已,失光宗意,被遣,薨”,可憐朱由檢連祭祀都不敢親自公開進行。

三任皇后都是死因不明,難道當真與朱常洛無關?四木甚至以為,她們之所以死因不明,很有可能是因為朱常洛擔心這些事情被神宗知道後,會名正言順地廢除他的太子之位。

如果說朱常洛在才能和道德上不盡人意,還能理解,我們甚至可以哀其不幸,但是他如此缺乏骨氣,這就讓人怒其不爭了。

無骨氣

眾所周知,朱常洛的一系列不幸都與萬貴妃的背後作妖關係密切,那麼,從他與鄭貴妃打過的幾次交道,我們就能看出朱常洛不爭氣的一面。

萬曆四十三年的一天,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竟然手持棗木棍,闖入了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寧宮,他見人就打,傷及數人,一直打到了殿前的屋簷下。

事發後,經過審問,很顯然幕後真凶就是鄭貴妃。鄭貴妃無奈之下,只得向皇帝哭訴,萬曆皇帝也很尷尬,讓她自己向太子求情。

那麼,面對此事,受害者太子朱常洛又是如何表現的呢?鄭貴妃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好像自己犯了什麼錯似的。

當時所有的輿論都站在朱常洛這邊,只要鼓足勇氣去和鄭貴妃攤牌就行了。但是,他看到父親的態度後,卻主動當起了和事佬,結果所有的過錯都成了群臣在挑唆他們父子不和。

“回拜”,“和事佬”,人家都是無理還爭三分,它卻有理退三分,窩囊到這個程度,應該夠氣人的了吧?更氣人的還在後面呢!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明神宗駕崩之前的最後一個晚上,給朱常洛留遺言,要他告知禮部進封鄭貴妃為皇后。

群臣商量之後,一致反對,禮部官員要他首先追封自己的生母王恭妃,鄭貴妃晉封的事情才擱置了起來。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第3張

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朱常洛又因為鄭貴妃送的八個美女,縱慾過度,身患重病,又要給自己立遺囑,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病重中的他依然沒忘進封鄭貴妃為皇后的事情。

後來,楊漣實在看不下去了,指出鄭貴妃既不是前任皇帝的皇后,也不是現任皇帝的生母,怎麼給他封皇后?這女人以前怎麼害你,你都忘記了?這是不是說出了我們後來人的感慨?

連朝臣們都覺得鄭貴妃封后這件事於情於理都說不通,朱常洛反而對此念念不忘。最終還死於“紅丸案”,此事才在群臣的操縱下不了了之。

那麼,問題接踵而來,朱常洛之死,到底應該是明朝之悲還是明朝之幸呢?

一月天子與大明之幸

朱常洛死後,他的長子朱由校繼位,當時的朝廷是一個什麼樣的朝廷呢?答案很簡單——東林黨的天下。

如果朱常洛繼續當皇帝,朝廷內部依然是東林黨的天下,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國本之爭”、“梃擊案”還是“妖術案”都是東林黨在背後為他撐腰,所以朱常洛繼續當皇帝肯定會報恩的,甚至不得不報恩。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對於明朝而言是幸事還是悲哀? 第4張

朱由校也是一樣,他最初是很重視東林黨的,但是,時間一長,他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批大量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文官,每天不是批這個,就是鬥那個,而對於真正的國家面臨的問題(遼東潰敗,全遼喪失),卻提不出任何解決方案。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行政效率,造成嚴重的內耗。所以,四年之後,朱由校終於狠下心來,讓魏忠賢等頂著巨大的壓力和罵名把東林黨的清流壓制下去了。雖然手段有些毒辣,但是這也是為了社稷安危所採取的不得已手段。

試想,如果是朱常洛繼續做皇帝,憑藉他的能力和性格能處理好東林黨的問題嗎?如果處理不好,國家外部局勢危艱,內部人士內耗太大,明朝的希望在哪裡?

如果大家不相信,我們再把時間往後推,我們不妨看看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的做法,他一上臺就把魏忠賢等閹黨分子連窩端了,可是之後呢?大明無人可用,無財可用,人財兩空,如何不亡?

實際上,明朝滅亡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財政危機。由財政危機引發軍事危機,由軍事危機又導致更大的財政危機。

換句話說,當時政府沒有足夠的財政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所以才會發生民變,民變需要軍隊鎮壓,但是鎮壓又缺少軍費,會產生軍變,增加農業稅又會導致更大的民變,相繼也會產生更大的軍變,這本身就是一個惡性迴圈。

而魏忠賢積極主張增加江南地區的商業稅而不是農業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解決明朝財政危機的明智之舉。所以,朱由校臨死的時候還讓他重用魏忠賢,只可惜崇禎根本沒有聽進去,直到死的時候,才意識到“文臣皆可殺”。

說了那麼多,我們再回到朱常洛,以他的能力和性格,如果繼續讓他做皇帝,他可能既處理不了人的問題,也處理不了錢的問題,或許明代的滅亡時間還要早一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一月天子對於明光宗朱常洛個人而言確實是個悲劇,但是對於整個朱明王朝而言,未見得不是一件幸事!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文盡於此,一家之言,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