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由於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喜歡搞一些與眾不同的創意。因此,大明王朝開國之初就有許多著名於世的事情。譬如,首創“四菜一湯”的廉政飯了,黎民百姓可以直接扭送貪官進京了,建立南京秦淮河“紅燈區”了,鼓勵國營青樓和民營妓院共同發展等等。但是,大明王朝最著名的便是令人談虎色變的錦衣衛和東西兩廠,以及內行廠。這四大特務機構的相繼建立,構成了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成為大明王朝間諜政治的核心機密。那麼,大明王朝究竟為什麼要建立這四大特務機構?這四大特務機構各自有什麼重要職責?而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先說說錦衣衛。錦衣衛是朱元璋建立的皇家衛隊,但卻負有偵察京師官民活動的職責,由一個指揮使主持日常工作。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洪武十五年組建錦衣衛,成為皇帝侍衛中的特務機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朱元璋特令其掌管刑獄,並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南北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過刑部、大理寺等正常的司法部門。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當時,朱元璋的衛隊一共有二十二衛,錦衣衛只是其中之一。它來自朱元璋所設的拱衛司,經過改造成為區別其它衛隊的獨立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執掌廷杖”。因為是皇帝貼身衛隊,負責保護皇帝之責,所以對於皇帝的一舉一動他們事前就必須有所防備。每逢朝日、夕月、視牲,錦衣衛都必須身穿著飛魚服飾,佩戴繡春寶刀,侍從皇帝左右。同時,錦衣衛還時時刻刻晝伏夜出,做好祕密偵探工作。據《明史·職官志五》記載,朝廷規定錦衣衛的任務還有“盜賊奸佞,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這說明,錦衣衛已經被皇帝賦予了偵察、抓捕、審訊等特殊任務,不是一般的皇家保衛部隊,而是身負特殊任務的祕密部隊。而錦衣衛官兵身穿象徵皇帝尊嚴的黃色官服便是他們區別其他衛隊的特殊標記。

由於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因此有很大權力,除了皇帝、皇后外他們任何人都可以逮捕,連皇帝要拿人問罪,也通過錦衣衛去抓捕並且由他們審訊,因此,錦衣衛還設有監獄,這就是錦衣獄或詔獄。當時,錦衣衛的監獄與正常的司法機構的監獄比起來,朝野上下都把司法機構的監獄視為天堂,而把錦衣衛的監獄看成地獄,錦衣衛監獄的殘酷之極由此可見一斑。錦衣衛還下設十七個所,分置官校,官的名稱有千百戶、總旗、小旗等。校是校尉力士,挑選民間丁壯擔任,他們除了侍衛掌管鹵簿儀仗以外,便專司偵察,當時名為“緹騎”。駐在各地的錦衣衛指揮衙門同樣按照這樣的機構設定。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第2張

縱觀有明一朝的錦衣衛的興起和發展,儘管對當時懲貪反腐,以及社會治安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總的來說,其對於社會的危害性還是大於保護性的。有了錦衣衛這樣高效率的間諜政治工具,明朝皇帝的專政統治就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社會活力的極大降低。這也是為什麼明朝雖有二百多年曆史,但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建設上卻無所進展、甚至還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其次說說東廠。東廠的發明者是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朱棣的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之中,一方面,建文帝生死不明,而自己只是一個篡權皇帝,名不正言不順;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他建立起來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援。為了鞏固政權,坐穩江山,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間諜偵緝機構。但他卻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十分得心應手,於是,便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

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太監與和尚都出過大力,立下大功,譬如歷史上有名的鄭和、道衍等人,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太監比較可靠,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絡起來也比較方便。就這樣,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明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明成祖組建了一個由太監掌控的偵緝諜報機構,由於其地址位於東安門北側,因此被命名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起初,東廠只負責偵緝、諜報、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仍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建立起自己的監獄。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其實,就是東廠的特務頭子。他的地位是僅次於後宮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東廠下設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領班、司房若干,具體負責偵緝諜報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相當於特務小隊長,也稱檔頭,番役就是人們俗稱的番子,也是基層普通的偵緝諜報人員。

東廠的偵緝諜報範圍非常廣,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一些重要衙門的檔案,如兵部的各種邊報、塘報,東廠都要派人檢視;甚至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的價格,也在東廠的偵察範圍之內。東廠獲得的情報,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相比錦衣衛必須採用奏章的形式進行彙報,要方便快捷的多。因此,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東廠的權利有時大過錦衣衛。到了明朝中晚期,東廠的偵緝範圍甚至擴大到了全國,連遠州僻壤,也出現了“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因為東廠的偵緝諜報人員每天在全國各地活動,並非完全為朝廷辦事,更多的則是為自己謀私利。他們經常羅織罪名,誣害良民,構陷官員,趁機敲詐勒索,一時搞的全國上下人人自危,官不自保,民不聊生。

然後再說說西廠和內行廠。西廠在明朝歷史上只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先是京城內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祕案件,接著又有一個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蠱惑人心,甚至網羅了很多太監,意圖不軌。雖然李子龍和他的黨徒最終被錦衣衛一網打盡,但憲宗朱見深由此深感偵緝諜報力量的不足。於是他讓身邊一個名叫汪直的小太監前往宮外打探訊息,做諜報工作。這汪直生性機靈,也很能幹。他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四處捕風捉影,八方打探訊息,最後把蒐羅了的所謂 “祕密訊息”報告給了憲宗。憲宗認為這些訊息很有價值,對汪直的諜報工作也十分滿意,吩咐要他繼續做下去。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第3張

沒想到幾個月後,也就是明成化十三年,即1477年憲宗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諜報機構西緝事廠,簡稱西廠。其首領便是汪直。西廠總部設在靈濟宮前,在憲宗的親自過問下,短短几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權力和勢力甚至超過了東廠。西廠成立,本來只是為了替憲宗皇帝打探訊息,做諜報工作,但是汪直為了嶄露頭角,便拼命的虛構大案、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多都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在全國佈下偵緝諜報網,主要打擊物件是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員。一旦懷疑某個朝中大臣,某個地方官員,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經由皇帝同意,之後當然就是嚴刑逼供,爭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對於一般百姓來說,更是膽戰心驚,其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會被西廠以妖言惑眾之罪從重處置。

就這樣,汪直以西廠為據點,勾結一些朝官結黨,排除異己,陷害忠良,權傾天下,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反對之聲不絕於耳。此時,以大學士商輅為首的輔政大臣挺身而出,集體上書,向憲宗痛陳西廠之危害,並將汪直肆意二位的不法之事一一舉報。憲宗收到奏章後大為震驚,於是撤銷了西廠,遣散了西廠的工作人員。此時距西廠成立僅僅只有五個月時間,但沒有西廠的日子總讓憲宗覺得沒有安全感。寵臣戴縉得知他的這種心思後,便主動上書,大肆吹捧汪直。憲宗看了大喜,立刻恢復西廠,並給戴縉升了職。西廠,這個憲宗精心佈局的特務機構,撤銷與恢復之間,僅僅相隔一個月。西廠恢復了,汪直再次成為西廠的領導,更加肆無忌憚地嚴酷辦案,在此後的五年裡,汪直領導西廠又辦下了無數的大案、要案,並將反對自己的朝臣如商輅、項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權勢也達到了極點。但俗話說:“物極必反”,汪直極度膨脹的權力不能不引起憲宗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敗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隨之解散。幾年以後,汪直在失意中落寞地死去。

到了明憲宗的孫子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擅權專政,太監勢力再度興起,西廠復開,由太監谷大用領導。但令劉瑾始料不及的是,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他一個人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作,而是爭權奪利,互相拆臺。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他自己直接領導,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諜報的範圍更大,甚至包括錦衣衛和東西兩廠。一時間,錦衣衛、東西兩廠、內行廠四大特務機構並存共生,一時間京城內外緹騎四出,特務橫行,天下騷動,民怨蜂起。直到五年後,也就是明正德五年,即公元1510年,劉瑾倒臺被殺,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西廠和內行廠作為一個孽生的臨時產品,就這樣在中國的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最後說說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以及內行廠的區別和關係。大明王朝的這四大特務機構雖然都是朝廷實行間諜政治的工具,但它們相互之間還有明顯區別的。錦衣衛的指揮使一般都是當朝皇帝的心腹武將,其屬下的偵緝諜報人員大都是來自御林軍,或者是專門招募的強兵悍勇,其勢力範圍一般在京城和京畿附近;而東廠、西廠,以及內行廠的特務頭子都是清一色的太監,其屬下偵緝諜報人員也都是太監出身,其勢力範圍遍及全國各地,因此在偏遠地區也能看到“廠”字號特務的身影。

朝廷的獠牙:古代規模最大的國家間諜網在哪朝? 第4張

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在與錦衣衛的關係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而西廠、內行廠又居於東廠之上。由於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的首領都是宮中太監出身,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又身處皇宮大內,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他們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先前的平級關係變成了後來的上下級關係,在太監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的特務頭子甚至要下跪叩頭。這“廠”字號的三大特務機構的建立,成為了大明王朝太監擅權禍國所依靠的強大力量。由於太監的權勢越來越大,致使參加太監隊伍的人越來越多。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晚期,全國就有十萬太監之眾,難怪史稱明朝是太監的國度!

其實,朱元璋精心構建明朝的間諜政治制度的初衷,也是為了加強皇權統治,以限制朝臣權力過大。但是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子孫們雖盡皆聰明,但卻一個個懈怠朝政,寵信太監,使得間諜政治本身的缺陷被加倍放大。自明成祖以後,太監權力日益強大,皇帝與朝臣都在行政體系中基本都被邊緣化了,明朝的命脈逐漸為太監集團所把握。這也就是大明王朝之所以成為太監國度的根本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