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應瑒與應璩為何能並稱為汝南才子?其二人有哪些個人影響?

應瑒與應璩為何能並稱為汝南才子?其二人有哪些個人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應瑒不僅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和自己的弟弟應璩並稱為汝南才子。應瑒兄弟二人自幼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詩學文章自然大為長進。但因他生逢亂世,到處飄零,雖躊躇滿志而壯志難酬。應瑒的弟弟應璩,字休璉,也是一個文學家。他和其弟應璩在當時均被稱之為汝南才子,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應瑒與應璩為何能並稱為汝南才子?其二人有哪些個人影響?

應瑒初來鄴都時,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經常邀他和眾人一起宴遊吟詩,曹操聞其名,任命他為丞相掾屬,後又轉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應瑒的個人影響

應瑒[yáng](177年—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瑒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後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瑒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瑒卒於疫疾。

應瑒長於賦,有文賦數十篇,詩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一首,音調悲節,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曹丕說應瑒“和而不壯”,又稱讚他說:“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華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見他為曹丕所賞識。

應瑒處於漢、魏戰亂時期,對人民的災難深感同情,在他的《靈河賦》、《愍驥賦》、《徵賦》和《公宴賦》等作品中都有較深刻的反映。這些作品辭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漢末社會的動亂和人民流離失所的痛苦,體現了他企盼國家統一的願望。

在魏、晉文學史上,他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劉楨並稱“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鄴中(河南省臨漳縣)亦稱“鄴中七子”。

應瑒與應璩為何能並稱為汝南才子?其二人有哪些個人影響? 第2張

其傳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輯有《應德璉集》。

應璩的個人影響

應璩(190年-252年),三國時曹魏文學家。字休璉。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人。應瑒之弟。博學好作文,善於書記。文帝、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曹芳即位,遷侍中、大將軍長史。當時大將軍曹爽擅權,舉措失當,應璩曾作《百一詩》諷勸。應璩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代張溥輯其詩、文共10餘篇,與應瑒作品合為《應德璉、應休璉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應瑒之弟。博學好作文,善於書奏。歷官散騎常侍。齊王時遷侍中、大將軍長史。曹爽秉政時,多違法度,應璩作詩譏勸他,其中的言論都切合當時社會上的要害,所以社會上都流傳其詩。他的幾個兒子中,應貞年少就有才名,口才也好。登高第,歷位顯要的高職。晉代任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在漢魏時期因戰爭與瘟疫時期,應璩已算壽命比較長的了。他有養生詩《三叟歌》廣為流傳。

古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辭:“室內嫗貌醜。”中叟前致辭:“量腹節所受。”下叟前致辭:“夜臥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