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湖南永州有一句老話叫“吃了元宵酒,鋤頭掛耙背起走”,也就是說過了元宵節,年味才真正散去,農民伯伯又要開始一年的忙碌了,築田基、除雜草、犁田……

元宵節是我國非常有特色的傳統節日,雖然現在不很隆重了,但在古代可是一個盛大、公眾參與度特別高的節日,不光政府單位放假,另外還有吃湯元、放花燈還、各種各樣的演出……

這裡就來說說元宵的形成原因,權當觀點交流。

一個節日的形式的民眾的信仰,政府的態度,以及文人雅緻有諸多關係。小唯認為元宵節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一是宗教信仰的影響。據考,元宵節這個風俗在漢代已經初具規模,宮廷裡面還設有“上辛”的祭祀的節日,“上辛”是正月裡的第一個辛日,戊己庚辛,第一個辛日,很接近正月十五日。那麼在這一天帝王幹什麼呢,就是祭祀太一神。那時都沒有道教、佛教,宮廷信奉的最高神就是“太一”神。“太一”神後來傳成“太乙”,《封神榜》裡面哪吒的師傅就叫“太乙真人”,實際就從這變來的。宮廷祭祀太一神是很隆重的,史書記載是通宵達旦,肯定要點起很多燈的,這是元宵節點花燈習俗的重要源頭。

道教和佛教的興起,對元宵節有著較大的影響,它確定了元宵節的具體時間。道教有三個節日,叫“三元節”。“三元”都是指的“十五”,當然指的是農曆,一個是“上元”,就是正月十五,道教稱為“天官之節”;然後七月十五,道教稱為“地官之節”;還有一個十月十五,稱為“水官之節”。其中“天官之節”最重要,因為有一詞叫“天官賜福”,這個節日是天官大帝來賜福給老百姓,大家都出來慶祝、迎接。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第2張

看到了道教有這麼個說法,佛教也不甘示弱也有一套說法。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

無論是道教推動,還是佛教的影響,元宵節之所以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節日離不開官方的認可。

元宵節被宮廷認可始於唐代。唐代有“宵禁”制度,京城長安夜晚是不準行走的,但是在元宵節這天,則是放開“宵禁”,把城門開啟,甚至於把街坊之門也開啟(那時候城是分社群的,每個社群都有門),讓大家自由通行,通宵達旦。一開始只開一個晚上,後來開三個晚上,逐漸的規模越來越大。而且,元宵節政府部門也會放假,假期為三天。皇帝在在十五的晚上,也會先到寺觀裡去參加宗教活動,然後回來登上城樓,底下文武百官,甚至於周邊友好國家的使臣,全在這兒來看演出、看花燈,很熱鬧。《舊唐書》還記載了唐中宗的時候,中宗和皇后在正月十五微服出宮去看燈。這個想起來很有戲劇性,皇帝和皇后兩個人化裝成平民百姓,後邊跟著幾個便衣保護出去看燈,可見當時元宵逛燈已經成了一個影響很大的習俗。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第3張

宋代則沿續了這些規定,而且假期更長,為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在這期間政府不辦公、整個街道開禁、大家盡情地狂歡。

第三是農耕社會形態。我國是一個悠久農耕文化的國度,在正月十五左右,正處於農閒時節,農民有諸多的時間來搞活動。政府的推動,必然會影響到民間對元宵的熱情,但也必須要有時間才行。至今也是,只有到了農閒時節,農村才會有更多的文化活動。

第四是文人的熱忱。元宵節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也是年輕男女約會的日子,即使是不出閨門的女子也會湧上街頭欣賞燈花,看節目。文人是非常喜歡這個節日,有大量的關於這個節日的描寫、記載、吟唱,這些東西傳播開來又很好渲染了節日的氣氛,讓節日影響更大。

元宵節是如何形成的?文人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第4張

唐代詩人如盧照鄰、崔知賢、韓仲宣、崔液、蘇味道、白居易等描寫元宵花燈夜景的精彩詩篇很多,宋代詞人辛棄疾、歐陽修等也寫了不少流傳很廣的詞作,其中以辛棄疾的《青玉案 元夕》最具代表性。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兩句是講燈,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都開滿了花。這花不是真的花,是掛在像樹一樣的枝幹上的燈,就好像滿天的星星落下來一樣;“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第二句是說遊人,騎著馬、坐著車,都上街來看熱鬧了,然後呢滿街都是演出,“鳳簫聲動”,音樂聲起來了;“玉壺光轉”,從傍晚一直到天亮,玉壺是月亮。“一夜魚龍舞”,魚龍百戲,寫這大場面寫得非常好。“蛾兒雪柳黃金縷”,婦女的頭飾;“笑語盈盈暗香去”,這個節日最大的特點就是女士們都上街來了,各種打扮漂亮的女孩子們,成群結隊的;結尾說“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把場面、背景寫得很好,還抓住了元宵節一個特點,就是“笑語盈盈暗香去”,仕女同遊,尤其是大量的女性、漂亮的女孩子們,都在街裡享受著人生的歡樂,享受著這個狂歡的夜晚。這個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裡可能也是僅有的一個,所以特別值得把它提出來。

綜合這四個因素,元宵節最終成為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傳統的節日。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交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