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要是晋王朱棡还在世的话,朱棣还敢发动靖难吗?

要是晋王朱棡还在世的话,朱棣还敢发动靖难吗?

来源:历史百科网    阅读: 2.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根据历史记载,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跟太子朱标、秦王朱樉都是马皇后所生,当然也有资料说朱棡是李淑妃所生。很多人说要是晋王朱棡还在世的话,朱棣还敢发动靖难吗?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朱棡从小长得相貌堂堂,而且很聪明,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很是看中,希望他能文武双全、建功立业。

朱元璋特地请大儒生宋濂作朱棡的老师传授他四书五经,还让书法家杜环教朱棡书法,除了文以外,朱棡还练习武功、骑马还有兵法,在朱元璋有意栽培下也算是文武双全。

不过正因为朱棡出生在元末明初,见惯血雨腥风的沙场,性格变得很残暴而且自恃清高,即便是在京城朱元璋的眼皮子地下都敢胡作非为。

要是晋王朱棡还在世的话,朱棣还敢发动靖难吗?

洪武三年朱棡被封为晋王,明初九大藩王之一,封地在太原,距离朱棣的封地北平比较近;只是朱棡被封为晋王时年龄还小一直未到藩地,只是让朱棡的岳父谢成前往太原修建王府,到洪武十一年朱棡满二十才正式前往封地。

朱元璋本身就比较喜欢这个儿子,再加上山西不同京城,饮食习惯不同,担心朱棡吃饭不习惯,特地让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橱子徐兴祖跟朱棡一起前往太原。但不知道是朱棡吃不惯徐兴族做的饭菜,还是本身就讨厌徐兴祖将徐兴祖暴打一顿。

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很是生气,训斥朱棡:我平定天下,下属有错就罚从不姑息,但唯独用了二三十年的厨子徐兴祖从不敢责备,你要知道结怨不在大小。

其实朱元璋说这话并不是认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让朱棡尊重徐兴祖,而是担心徐兴祖会在自己儿子的饮食中做手脚,提醒朱棡要小心;朱棡自然也不傻,老实了一段时间。

太原远离京城,有这样一句话“天高皇帝远”,再加上朱元璋告诉朱棡“出塞征战,筑城屯田,非大事可以不奏而行”,朱棡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妄为。

凡是不服从他的命令违抗他的人,朱棡毫不手软,动不动来一个“五马分尸”;一时间朱棡在太原害人无数,而且是越害人越上瘾,平时对他不恭敬虽然没有犯错,只要他看着不顺眼就会处罚,对待百姓更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活脱脱成了活阎王,在晋王封地的官员只要提到他就会打寒战。

如此残暴自然会引起很多人不满,有人告诉朱元璋“晋王朱棡想要谋反”,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并且说朱棡武器兵马都藏在五台山。

朱元璋得知自然是生气,不管朱棡如何任性都不会威胁皇权,但一旦造反就是大不敬朱元璋自然不允许,很是生气直接下令就要废掉朱棡晋王的爵位;朱标一向与这个弟弟关系好,向朱元璋求情,希望查证以后再定罪,毕竟并无真凭实据。朱元璋这才消了气,让朱标接着西巡的名义将朱棡带回京城。

要是晋王朱棡还在世的话,朱棣还敢发动靖难吗? 第2张

朱标也是考虑在太原直接抓朱棡必然会引起其部下造反,所以让朱棡陪同自己出行,朱棡虽残暴,但是对十几年未见的大哥还是礼敬有加;等到了河南朱标才告诉朱棡:有人说他要造反,自己是奉命将其带回京城。

朱棡直接吓破了胆赶紧向朱标解释:自己虽喜欢害人但绝不敢造反;

朱棡一到京城朱元璋就废了他的爵位,但一番查证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朱棡要造反,再加上朱标求情,朱元璋恢复了朱棡爵位。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朱棡也意识到自己以前太过,开始重新做人,变得彬彬有礼。

朱棡有如此大的变化朱元璋自然高兴,继续将镇守边关大权交给他,还让朱棡全权负责驻城劳军、开战屯田等事情。

可能是在京城的那种恐惧一直深深影响着他,洪武二十七年朱棡的岳父谢成因“蓝玉案”被杀,朱棡担惊受怕,长期的惊惧直接压垮了朱棡身体,仅仅四年后朱棡去世,不过才41岁。朱元璋对朱棡的死很是伤心,伤心是一回事,也让自己的布局有了一个巨大的漏洞。

所以很多人说:如果晋王朱棡不死,燕王朱棣真不一定敢靖难;

正因为朱棡年仅41就去世,让朱元璋不得不提前对付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大家心知肚明大明的接班人只能是太子朱标,朱元璋对朱标精心培养并给予厚望,更是信任有加;从洪武十年开始,朝中大小事都由朱标先处理,然后再奏报朱元璋。一定程度上说:朱标位同副皇帝,是历史上权利最大、最得皇上信任的皇太子。

甚至为朱标忍痛除掉了跟随自己忠心耿耿的淮西集团,但就这样给予厚望的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因病去世;太子坐镇,众兄弟自然相安无事,但太子一死,各位藩王是蠢蠢欲动。

一番考虑后朱元璋决定将皇太孙朱允炆立为储君,朱元璋此时已经66岁确实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培养继承人;册立皇太孙不久朱元璋发动“蓝玉案”,为得就是给皇太孙打造一个内外平衡的体系:

文官集团开始走向朝堂,

残留下来的勋贵:李景隆、徐辉祖、耿炳文等人辅佐皇太孙

在外北方蒙古一线由朱棣、朱棡为核心,朱珪、朱植、朱权等作为帮手。

整个皇太孙体系中,晋王朱棡与燕王朱棣是重中之重,但精明强干的晋王突然去世,朱元璋不得不考虑朱棣造反的可能性。朱元璋下诏让朱棣回京城,但朱元璋并没有撑到朱棣回来。而朱允炆显然并没有明白祖父的一片苦心,让朱棣溜之大吉,才发生了后来的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