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

来源:历史百科网    阅读: 3.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崇祯十五年,崇祯皇帝在大厦将倾之时,不断催促刚复出练兵的孙传庭向李自成发动进攻,孙传庭被迫出潼关和李自成决战,并先胜后败,所练精锐损失殆尽,崇祯十六年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潼关,孙传庭战死,李自成起义军灭明进入倒计时,史称:“传庭死,大明亡”。

后人在复盘明朝灭亡时崇祯的错招时,将孙传庭部的灭亡归咎于崇祯皇帝的急切,认为正是他不断的逼迫缺兵少粮的孙传庭出战,才葬送了这支大明最后的忠于朝廷的军队,如果崇祯能听从孙传庭的意见,以防守加练兵积累为主,全军牢牢守住潼关通道,李自成就不会那么快拿下陕西,进而一路东进,杀进北京。

实际上,在小编看来,即使孙传庭不为崇祯所逼迫,不走出潼关和李自成决战,未来的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仅仅想凭借刚整编不久的孙传庭这一支军队拦住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步伐,在崇祯十五年前后,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说明为什么不可能之前,先简单阐述下当时崇祯、孙传庭、李自成三方面对的局面和心态。

崇祯面对清军的压力,不得不催促孙传庭出战

在崇祯十五年时,崇祯皇帝的心情确实很急切,早前一年,洪承畴率领明朝七拼八凑出来的精锐部队在关外和清朝的决战中大败,勉强维持到崇祯十五年,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锦州落入清军之手,明朝面对清军只剩下山海关这一道防线不说,在关内,也集合不起成建制的大军了(即使有,也已经无法指挥)。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

清军此前没有占领辽西走廊时,就已经多次杀进关内,视明军为无物,如今,面前只剩下一座山海关,更是方便随时进关,在拿下锦州的崇祯十五年十月,清朝就马上安排阿巴泰带兵入关,一路如无无人之境,横穿京畿之地,打穿了整个山东,甚至都杀到了江苏的海州,《清史稿》记载:

十月,授奉命大将军伐明,内大臣图尔格副之。自黄崖口入边,败明将白腾蛟等於蓟州,破河间、景州。趋兖州,擒斩明鲁王以派等。分徇莱州、登州、青州、莒州、沂州,南至海州。还略沧州、天津、三河、密云。凡克城八十八,降城六,俘三十六万,得金万二千、银二百二十万有奇。

在这种局面下,崇祯哪还能坐得住?对于明朝来说,要想摆脱危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清军两路大敌,必须要先遏制一路,清军就不要去想了,战斗力远超李自成部不说,明朝也拿不出钱粮来再练出一支听从朝廷命令的辽东军团,清军不入关就要求神保佑了,惹不起。

那么,击败和遏制住李自成部的发展,就是崇祯皇帝唯一能做出的决策,这事还不能拖,因为当时的李自成部已经摆脱了流寇的性质,在慢慢向正规化转变,崇祯十六年初,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就是证明,拖得越久,李自成部的正规化越长,对明朝就越不利,因此,崇祯即使知道孙传庭练兵时间不长,粮饷不足,也只能硬着头皮催促其出战,崇祯实在是耗不起。

孙传庭的无奈,准备不足也只能上

崇祯十五年二月,关外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等不到援军洪承畴部肯定会全军覆没,对于崇祯来说,本意是击败清军后,再让关外劲旅回师打李自成的想法破灭。崇祯不得不把关在监狱中的孙传庭放出来,安排他去对付李自成,随后任命孙传庭为三边总督,让他在陕西练兵应对李自成的进攻。

但崇祯除了能给孙传庭名义上的支持外,就无法再给予更多,兵员需要孙传庭自己招,粮饷也需要他自己筹,孙传庭为了练出一支军队,也是豁出去了,不惜得罪陕西的士绅,强征他们的田地给士兵,为严肃军纪,还杀掉了有相当战斗力的明军将领贺人龙,绞尽脑汁,总算是练出了几万军队。

但孙传庭练兵时间太短,至崇祯十五年十月时,也总共训练了不到半年,军队数量远低于李自成部不说,军需物资也准备不足。但崇祯皇帝已经等不及了,十月份时,清军都已经杀进关了,不指望孙传庭回援京畿,对李自成也该动手了吧?当时的崇祯也只有孙传庭能指挥了,湖广的左良玉早就成为事实上的军阀了。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 第2张

孙传庭其实也很无奈,他需要时间,但局势却没有给他更多准备的时间,清军再次入关,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无论是军事上和政治上,崇祯皇帝都受到了莫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也只有让孙传庭接着了,谁让他是个忠臣?谁让他手下的军队是朝廷唯一能指挥得动的军队?

李自成未必就需要打潼关,战术早就可以多样化

孙传庭的对手是李自成,后人评价孙传庭部的灭亡,怪罪崇祯不该催促孙传庭出战,否则孙传庭至少可以守住潼关,护卫陕西,但这样的说法却忽视了李自成,对于李自成来说,他未必就一定需要打陕西,当时李自成实际上在襄阳已经正式建立政权了,但他和他的部下们有一股执念,非要打回陕西老家,无非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心态在作祟。

可如果孙传庭大军死守潼关,李自成在铜墙铁壁下,也未必一定会坚持心中的执念,除孙传庭部外,当时在河南地区,已经没有任何明军能对李自成部造成威胁,他完全可以从开封渡过黄河,直接杀向北京,这个时候,孙传庭该怎么办?不管李自成是佯攻还是真攻,孙传庭都必须得找李自成决战。

李自成只要做出渡河北上的姿态,不用崇祯催促,孙传庭都会主动出潼关,节奏同样进入到李自成的掌握中,崇祯十五年后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早已经练成金身,明军不断的成建制的投降,李自成部的战斗力早就今非昔比,装备、钱粮、士气也远远超过明军。

历史上,李自成在孙传庭出关后,首战即大败,但和以前大败后就逃亡不同,这次李自成部转头就杀了回来,郏县之战时,孙传庭击溃闯军,但在追击途中:“贼觇我军嚣,反兵乘之,左勷、萧慎鼎之师溃,诸军皆溃”。李自成部此时的战斗力和韧性已经是孙传庭麾下的明军不可比的了。

孙传庭如果一直坚守潼关,李自成最后会成功吗? 第3张

即使孙传庭大军不走出潼关,当时的李自成未必就不能强攻下潼关,战斗力不差,士气如虹,数量多得可以淹死孙传庭,至于伤亡?李自成大概是最不在意拿人命换胜利了。何况李自成还有多种选择,孙传庭却没有更多选择,就算崇祯不催促孙传庭出战,他迟早也会主动走出来,只要走出来,还是会败。

综上所述,崇祯十五年时,明朝已经无回天无力,最大的变化其实不是孙传庭出狱练兵,而是洪承畴的败亡,洪承畴麾下的精锐才是明朝最后的依仗,这支军队被打残,才是崇祯最大的噩耗。至于孙传庭,明朝给不了他太多资源,仅凭残破的陕西一省之地,无法练出足够击败李自成的军队。

崇祯逼不逼迫孙传庭出战,也改变不了大势,除非在李自成身后的湖广左良玉有孙传庭一样的忠心,听从崇祯的圣旨,敢于和李自成死战,孙传庭和左良玉联手,才有可能遏制住李自成,这还要建立在四川张献忠不跳出来捣乱的情况下,但凭孙传庭,毫无击败李自成的可能,崇祯催促孙传庭出战,无非是把孙传庭败亡的时间提前了一点点而已,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