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王莽大軍?

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王莽大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死後,選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仿效周公居攝踐祚,自稱“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曰“新”,建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西都常安、東都洛陽,史稱新莽。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王莽40多萬大軍為什麼敗給不足萬人的劉秀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王莽大軍?

1、王莽統治政權下的不穩定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可是篡位之後的新莽很快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一味復古和不切實際的變革,一意孤行地大動干戈,都使得人們更加懷念剛剛被取代的西漢。此外加上天災不斷,百姓食不果腹,最終使得全國到處民怨沸騰,以至於極度不滿之下的普通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王莽政權搖搖欲墜。

與綿延210年之久的西漢相比,依靠篡逆建立的新莽很不得民心,當時各處起義軍數不勝數,其中尤以北方赤眉和南方綠林兩支義軍的聲勢最為浩大。起初,王莽認為赤眉軍的威脅更為嚴重,畢竟此時的長江流域尚未得到完全開發,國家中心在北方。於是王莽便把戰略重心放在圍剿北方的赤眉軍上面,派太師王匡統率十餘萬對赤眉軍作戰。而在對綠林軍的處理上,王莽則啟用嚴尤、陳茂等人拼湊的地方軍和臨時招募的士兵進行圍剿。

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赤眉軍的聲勢還沒有被完全壓下去,綠林軍又壯大起來。公元22年,綠林軍擊敗嚴尤、陳茂率領的雜牌軍於南陽城下,綠林將領們擁護西漢皇室後裔劉玄為帝,並公然提出消滅王莽、恢復漢朝的口號。大驚失色的王莽這才意識到南方的綠林起義軍對新莽的威脅更甚,於是又匆匆轉移戰略重心,一方面將圍剿赤眉軍的新軍主力調到南方作戰,另一方面緊急調集各地軍隊,企圖一舉消滅綠林漢軍。

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王莽大軍? 第2張

2、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大軍王莽

公元23年,王莽任命大司馬王邑為統帥,徵調全國各州郡的士兵限期到洛陽附近集結,而最終彙集到洛陽的兵力竟多達四十多萬之巨,新莽號稱百萬大軍。除了數量優勢之外,王莽還徵調當時所謂精通63家兵法的人充當參軍,同時在潁川又會合嚴尤、陳茂的敗軍,浩浩蕩蕩地向昆陽地區挺進。相比之下,駐守在昆陽的綠林軍只有八九千人,一聽説王莽的百萬大軍正在向昆陽殺來,綠林軍頓時憂心忡忡,首領王鳳甚至一度想放棄昆陽逃跑。

此時只是一員偏將的劉秀(即後來的漢光武帝)堅決反對,他主張一面死守昆陽,一面派人到各地求援。不可否認歷史的關鍵時刻總是由英雄人物主導的,最終綠林將領們接受了劉秀的意見,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劉秀出城到各地求援。劉秀親率十幾名騎兵,趁夜出城闖營,到達定陵和郾城後,將外圍的全部綠林人馬調往昆陽前線。由於王鳳死守昆陽,新軍圍攻數日不下,而綠林的援軍最終順利抵達昆陽城外。

此戰劉秀身先士卒,親率一千多名士兵作前鋒衝擊新軍大營,新軍大驚失色、紛紛逃竄。衝入敵陣的劉秀直奔王尋、王邑的中軍大帳,綠林軍的大部人馬隨後趕到,與此同時,昆陽城內的王鳳、王常率領的綠林守軍見援兵來到,士氣大振,紛紛出城夾擊新軍。也許是天意,正在這時天色忽然大變,電閃雷鳴之下,狂風呼嘯、大雨傾盆,陷入一片混亂的新軍徹底崩潰,結果新軍大敗,王邑僅率幾千人逃回洛陽。

昆陽大戰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這一戰基本消滅了王莽的主力部隊,削弱了王莽的反撲力量。此後不久,建立僅僅15年的王莽新朝徹底土崩瓦解,而劉秀通過昆陽之戰得以名聲大振,各地豪傑紛紛追隨劉秀。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天下再次歸於劉氏,昆陽大戰也成為劉秀取代王莽的奠基之作。

不足萬人的劉秀為何能擊敗四十萬王莽大軍? 第3張

3、昆陽之戰王莽覆滅

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舂陵鄉起兵,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後經過激戰殺死了新野尉,劉秀才有了戰馬。為了壯大聲勢,加強反莽力量,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最大的主力進行了聯合,從而擴大了相互的力量,並先後於沘水、育陽等地與新莽的征討大軍激戰,大破莽軍,並擊殺了新莽大將甄阜、樑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20]更始政權建立,複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同年五月,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今禹縣),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迫使劉秀的部隊從陽關(今禹縣西北)撤回昆陽。昆陽漢軍僅九千人,眾恐不敵,欲棄城退守荊州故地。劉秀以“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為由,説服諸將固守昆陽。此時王莽軍已逼近城北,劉秀率13名騎兵乘夜出城,赴定陵縣、郾縣調集援兵,後有步兵、騎兵一萬七千精兵赴援昆陽。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鋭氣大減。劉秀於六月一日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鋭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今葉縣輝河),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