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對於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連盟,魯肅與呂蒙的態度有何不同?

對於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連盟,魯肅與呂蒙的態度有何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9.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劉聯盟的組成是三國志中的重要事件.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相信我們每個人讀《三國演義》,讀到“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這一段時,心裏都特別難過。但等我們讀《三國志》或者有了人生閲歷之後,又會發現呂蒙建議孫權奪取荊州,似乎是符合東吳的現實利益的。

東吳背盟奪荊州,到底是對是錯一直難有定論,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個話題,我們聊聊魯肅和呂蒙截然不同的選擇:魯肅一直在竭力維護孫劉聯盟,而呂蒙則早早就在謀劃奪取荊州,兩人都對孫權忠心耿耿,卻有着不同的戰略方向。

魯肅——三足鼎立,對抗曹操

對於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連盟,魯肅與呂蒙的態度有何不同?

公元200年,魯肅被周瑜引薦給孫權,孫權立即和魯肅進行了一番談話,日後這番談話被稱為“塌上對”。孫權向魯肅詢問怎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並表示自己承接父兄基業,想做到齊桓晉文那樣匡扶王室的功業。

魯肅回答説:“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我私見,漢朝廷已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魯肅根據當時局勢為孫權量身定做了“稱帝戰略”:第一步,鼎足江東,與曹操、荊州三分天下;第二步,攻取荊州,進取益州,全據長江;第三步,稱帝建號與曹操爭奪天下。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劉琮舉州投降。隨着形勢的變化,魯肅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方向,與諸葛亮一起推動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此後的時間裏,魯肅竭盡全力的維護孫劉聯盟。因為在魯肅看來,曹操太過強大,孫劉只有緊密聯合,才能抵抗住,如果孫劉互相進攻,那隻能會被各個擊破。

呂蒙——奪取荊州,全據長江

蒙乃密陳計策曰:"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權深納其策——《三國志·呂蒙傳》

周瑜死後,推薦魯肅接替自己,在魯肅的推動下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雙方聯盟更加緊密。但呂蒙一開始就不認同,他祕密向孫權建議奪取荊州,然後讓徵虜將軍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進駐白帝,由蔣欽帶領一萬人的機動部隊,沿長江上下巡察,敵人出現在哪裏就奔赴哪裏,而呂蒙則向前佔據襄陽。

像這樣進行佈置,還擔憂曹操什麼呢?還依賴關羽什麼呢?呂蒙還認為,劉備關羽君臣反覆無常,實力不斷壯大,佔據長江上游,本身對江東就是很大的威脅。孫權還想攻取徐州,呂蒙卻認為徐州即使奪了也守不住,還是奪荊州更合適,孫權認可了呂蒙的意見。

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公元216年鎮守陸口的魯肅去世。呂蒙代替魯肅為都督,西駐陸口,表面上結好關羽,暗地裏開始謀劃襲取荊州。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曹操與孫權勾連,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三郡,關羽進退失據敗走麥城被殺。

對於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連盟,魯肅與呂蒙的態度有何不同? 第2張

暫且不論魯肅、呂蒙誰對誰錯,先給大家講兩人少年時代的兩個小故事:

一、魯肅散盡家財,志向遠大

肅體貌魁奇,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天下將亂,乃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給其衣食,往來南山中射獵,陰相部勒,講武習兵。……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騎既嘉肅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還。肅渡江往見策,策亦雅奇之。——《吳書》

魯肅,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家族鉅富。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當時周瑜任居巢長,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裏有兩個圓形大糧倉,每倉裝有三千斛米,周瑜剛説出借糧之意,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他。經此一事,周瑜確信魯肅是與眾不同的人物,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從魯肅散盡家財,交結遊俠少年並講武習兵,説明他有眼光,知道亂世之中再多的錢財也是守不住的。而且魯肅擊劍騎射,武藝高強,是一位志向遠大的豪俠之士。

二、呂蒙為求富貴,冒死從軍

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斥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脱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呂蒙傳》

不同於魯肅出身士族,呂蒙家境貧寒。年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 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曾數次征伐山越。呂蒙大約十五六歲,曾偷偷跟隨姐夫鄧當外出作戰。後來,鄧當發現了他,非常吃驚,並厲聲喝叱他,但呂蒙依舊偷偷跟隨。

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訴呂母。呂母很生氣並要處罰他,呂蒙説:“現在這樣貧賤的日子,實在是難以生活下去。外出作戰,説不定可以獲得功勞,就能取得富貴。況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呂母憐惜而饒恕了他。後來呂蒙一步一步嶄露頭角,獲得了孫權的賞識。

對於劉備與孫權之間的連盟,魯肅與呂蒙的態度有何不同? 第3張

有句話很有道理,但也很殘酷——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眼界、格局!我認為魯肅、呂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產豐厚,文武雙全,志向高遠;呂蒙出身貧寒,需要靠戰場上拼命,才能和母親過上富貴的日子。

從對待孫劉聯盟的態度上,可以看出魯肅和呂蒙格局的不同。魯肅竭力維護孫劉聯盟的終極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苟延殘喘,偏安於江東或者長江以南,他的想法和諸葛亮一樣,是要掃平曹魏,進而平定天下。

呂蒙由於出身、見識,雖然有孫權勸學,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佳話,但他仍然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考慮的只是短期利益,奪取荊州能夠擴大東吳的地盤,也能夠更好地防禦曹操,解除來自劉備、關羽的威脅。至於一統天下,他是考慮不那麼遠的!

的確,奪取荊州短期內實現了江東政權的利益最大化,也讓吳國堅持到最後才被滅亡。但是,自從孫權、呂蒙沒有趁關羽北伐之際一起出兵曹魏,而是背後捅刀子,就已經註定了蜀、吳必將亡於曹魏